提示:点击上方"巴河印象"↑免费订阅本刊》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宋·苏轼《浣溪沙》浠水古称蕲水,自大别山南下,至浠水县城转而向西,又名兰溪。公元年3月,苏东坡谪居黄州,与名医庞安时把臂同游至此,见溪水西流,慨然作词: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从此一扫颓态,写下中国古代文学巅峰之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史称“一词两赋”。如今,在兰溪镇盐客树村,3位年逾七旬的老支书重新“出山”,书写“休将白发唱黄鸡”新篇。“三老”出山担重任年9月1日夜,兰溪镇盐客树村新任党总支书记李如意在灯下沉思。当天,县里宣布,将盐客树、竹林墩和蒿子岭三村合并为盐客树村。竹林墩余人,蒿子岭人,盐客树余人,作为“个头”最小的盐客树,怎么当好几位“大哥”的家?三村经济发展不平衡,怎么迅速把三村拢成一个村?
李如意问计于民,听到最多的建议是:请“三老”出山!
哪三老?程行德,77岁,原蒿子岭村老支书;张修元,78岁,原盐客树村老支书;李如德,74岁,原竹林墩村老支书。
“三老”出山,首要任务是协助村两委办好“五花”产业。
盐客树村户籍人口虽有人,但留守人口仅余人,其中60岁以上的有人,平均年龄76.6岁。要想壮大村集体经济,必须找到适合村情的特色产业。
村两委以湖北盐客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成立8个专业合作社,全力打造黄花、金银花、黄蜀葵、菊花、玉竹“五花”产业。
为了产业起步,村两委和公司商定,加入合作社的土地三年内无偿使用。村民对此很抵触,“三老”一家家上门做工作,慢慢获得村民的理解。
“五花”产业充分发挥了村里劳动力的作用:6月到8月采黄花和黄蜀葵;9月到10月采菊花;4月到冬月采金银花,一年里10个月,村里老人都能在合作社的地里干活挣钱。
年,盐客树村“五花”产业产值达到万元,村集体分红15万元,种植户均增收元。村集体富裕了,大家生活也有了改善:村里投资30万元建起幸福食堂,为老人提供早、中餐,餐费仅需2元。重阳节,70岁以上老人可以领到50元过节费,4位90岁以上老寿星不仅能多拿元,还能吃上村里办的生日宴。
“牙松犹能啃硬骨”
三位老支书,为人公道,有威信。村里很多难以解决的纠纷,他们出面就管用。
蒿子岭村的王奇(化名),是个劳改释放人员。为了帮他,程行德想尽了办法:王奇要建房,程行德把自己的地让出来;要谋生,程行德做通三家村民的工作,帮他联块开发了20亩地,做稻虾养殖。因为排涝不好,王奇的地收成一直不好,人也不安心。年,程行德通过村两委,向国家水利部门争取了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王奇的农田改造升级。年底,王奇年收入超过10万元,购买了一辆面包车,还翻新了房子。
今年3月,村里建设美丽乡村,要拆除全村的旱厕。张修元主动承包了14组5个旱厕拆除工作。他带头拆了自家的旱厕,带动其他几户也及时拆除,最后只剩下甘婆婆家。张修元一连十几天上门做甘婆婆工作,渐渐了解到,甘婆婆不愿拆,主要是因为腿脚不好,去公厕不方便。他积极协调帮她在家里改厕,才将最后一个“钉子”拔除。
年疫情防控期间,18组的李婆婆去世,家里操办丧事已订好了5桌酒席。李如德得知情况,多次上门劝阻,出殡当天还亲自送老人上山,最终感动了家属,取消了酒席。
“休将白发唱黄鸡”“李书记最开始找到我时,我真不想干。”当了11年村支书,程行德也想享享清福,“但并村是大事,情况复杂,村里需要我们,不干行吗?”
“我们这几个人干的都是‘吃亏买卖’。”程行德说,虽然村里给发了元补助,可一年下来,连摩托车油钱都不够。重阳节,为了给行动不便的老人送过节费,他骑摩托车跑了两整天,再加上每月一次的卫生检查拉练,搭了油钱还要搭人工。“嘴上说少,可我要给他们加元,他们死活不肯要。”李如意补充说。
由于村里年轻党员少,在“三老”带动下,一批老党员挑起大梁。如李云学、张修宝、李如校,不仅深入农户、地头手把手教种植技术,还主动担起产品质检和生产管理的重任。
“打算还干几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问。
“现在村干部为了群众没日没夜地干,我们老头子也不能服老,组织上让我们干一天我们就干一天,直到干不动为止!”听了程行德的话,张修元会心地点头。
巴河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