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324722.html
融媒体记者:朱新国延津县外宣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既要送温暖,更要树立志气、树立信心。我市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志智双扶,在激发其内生动力的同时,助力其自主创业,摆脱贫困。在延津县东屯镇郝光屯村秋葵种植基地里,宋安江正在催促大家抓紧摘取秋葵。宋安江是延津县东屯镇郝光屯村人,在年年初,他还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如今,通过乡镇和村里的志智双扶政策,短短一年时间,他就发展起了特色蔬菜种植,年收入十多万元,很快就摘掉了穷帽子。
延津县东屯镇郝光屯村脱贫光荣户宋安江:当时把我评为贫困户之后,我感觉在村里很丢人。咱本身啥都想闯啥都想干,我想着要生法得赶紧脱贫,这就开始发展了秋葵(种植)。
村干部告诉记者,宋安江原本脑瓜很灵活,在种地之余,喜欢倒腾点小生意,前些年日子过得还可以。但是年初,由于市场因素造成生意亏损,欠下不少债务,生活一下子跌到了谷底,因此在精准识别中,被列入了贫困户。
延津县东屯镇郝光屯村第一书记王永全:在村两委及工作队的带动下,宋安江增强了信心,发挥自己的经商优势,种植蔬菜,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种植蔬菜面积30多亩。
成了贫困户之后,宋安江很不甘心,一直想着通过政策的帮扶和自身的努力改变现状,打个翻身仗。
延津县东屯镇郝光屯村脱贫光荣户宋安江:精神上必须有一个不能服输的思想,咱贫不怕,就怕咱不干。你不干了,永远都贫,你干了脱贫就有希望。
说干就干,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鼓励下,年春,宋安江从外地引进优质秋葵种苗,先在自家的地里试种了四亩,没想到市场反响很好,当年夏天秋葵一挂果,就被收购一空。
延津县东屯镇郝光屯村脱贫光荣户宋安江:这个东西每个叶结一个(果),从六月份能结到十月份,产量可观。一亩地大概是五千多斤,一斤两三块钱,一亩地一万多块钱不成问题。
尝到甜头的宋安江今年把秋葵的种植面积扩大到六亩,还种了十几亩的菊花、辣椒等特色农产品。不仅自己脱了贫,还带动村里六户贫困户,使他们也逐步摆脱了贫困。
记者:咱在这儿一天是多少钱?
延津县东屯镇郝光屯村贫困户陈广枝:干一天五十块钱,轻轻松松把活儿都干了,把钱也挣了。
郝光屯村紧邻东屯镇,和卫辉市柳庄乡仅一路之隔,交通和区位优势明显。年底,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努力下,村里通过莲藕种植、光伏发电和建立扶贫车间,使全村名贫困人口顺利脱贫了95人,整村也实现摘帽。在这已脱贫的95人中,宋安江就是一个主动脱贫的典型。
延津县东屯镇党委副书记贵传刚:宋安江是我们东屯镇的脱贫光荣户,是我们全镇脱贫户当中发展经济的先进代表。我们镇党委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智志双扶,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典型引路,全面推进,目前在宋安江同志的带动下,全镇有近二十名脱贫户实施了自主创业,创收效果非常好。
夕阳西下,经过村民们大半天的劳作,宋安江的五六亩秋葵已基本采摘完毕。宋安江喜滋滋地看着刚收获的果实,亲自把一箱箱秋葵搬上车,因为在他的眼里,这些就是他和其他贫困户致富奔小康的金疙瘩。
记者:这一车秋葵大概有多少斤?
延津县东屯镇郝光屯村脱贫光荣户宋安江:这一车大概有三百多斤吧。晚上送到新乡,明天清早就处理完了。
记者:这一处理完就见着钱了,是不是?
延津县东屯镇郝光屯村脱贫光荣户宋安江:是,这拉的就是钱。
如今,在宋安江的小院里,脱贫光荣的牌子醒目地挂在墙上,尽管房屋还比较破旧,但院内的石榴树已硕果累累。我们相信,在他和村两委的不断努力下,宋安江一家的日子一定会再次红火起来。
更多新闻
本周特辑
脱贫靠志气幸福靠自己
王喜业:切实做好扶贫工作兢兢业业为人民
编辑|李新玉
责编|侯华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