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木华黎后裔冯氏历史人物研究之ldq

北京治痤疮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10111/8578752.html

国王木华黎后裔

冯氏历史人物研究之

“时雨”公

百年风雨誌沧桑

赤心不改溯源脉

(忽春.巴特尔、青格乐.巴雅尔作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作者.河北冯海君

《冯氏族谱》的记载

(冯)时雨,字育民,号西埜(同“野”)。

娶王氏,熊氏。

明嘉靖甲午科文举人,嘉靖戊戌科进士。

为政仕途履历——

初任山西平阳府推官,兼权府道;

二任大理寺左评事;

三任大理寺左寺副;

四任大理寺右寺正;

五任山西按察使佥事分巡口北道;

六任广西按察使佥事;

七任山东布政司左参议;

八任陕西按察司副使;

九任河南布政使参政;

十任湖广按察司按察使。

自上篇介绍宁祖(三世)支系第六子积德祖(四世)后,一直在想怎么写五世时雨祖,再次研读了《冯氏家谱首部》,从以下记载介绍。

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赵庄村委会

《赠西野冯公祥刑颂》的载记

(明)嘉靖戊戌(年)为我皇上建极之十七年也。

西野冯公莅平阳(今山西),下车之始扫除苛察,蠲(juan,免除,除去)不经之费,公道明私,门杜一时,奸豪屏息,闾里称快。

尤以职司民,命刑极情,劳非温良忠厚,长此则敬度及之奚(疑问代词“何”)足?允称乃经权并庸,惨舒两得,与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民心骨故,鞫无宽狱,狱罔遁情,始故缓刑,终致刑措,其祥孰大焉。

余备藩绛邸,逖(远)慕风裁,罔或瞻严。

五月夏,公察案绛余侯传,舍得按盛容皿承清,诲比返仰,叹者久之。

盖(概)公态度非凡,言论动止伊皋之象,故亲藩学士大夫,感公神话,罔不为诗歌赞扬褒美,余及美契、卫子、北山、希周(此四个皆人名)恐久而散遗也,爰决成卷。

题曰:西野祥刑。

己亥秋将上之公,适当道训囚,遥不及举。嘉靖十九年庚子,公视府彖鼠角方殷未几,而省围帘外又应抡才之聘,余亦寻贺之褒宾筵矣。

明年辛丑,嘉靖二十年首,胡突入兵荒相仍,府吏咸坐贪残守。巡亟引公署府事,齐沐涛雨,发兵勘胡,严饬戎储粮饷,桿城郭一郡生灵,按堵不溃者皆依公重焉。非雄才大度,植养有素而天资循良,亦或阴枯也。舆荏苒壬寅僭喋卷端,方将晋贺于戏。

西野公甚诚,臣子者哉。敬刑而省迪民,而民安,祷雨而雨,应御敌而敌远,抑果何道以致之也。传有之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有能动者也。

余闻冯公讳时雨,字育民,别号西野,直隶景州巨族,少有高趣,博学能文,惟不与世浮沉入,皆古君子四之能。孝让早岁,奉亲笃学,以葩经魁,乡荐游大学。乙未登进士,拜官平阳,迎养太夫人。以禄训子,读书属吏必求实,效皆至诚所为也。故诚能动,动则变,变则化之而不可测矣。

我西野公忠孝克金,常变不二,诚既至矣。故宜名实胥,称功能优裕世往而不善也。讵直详刑一节之美(能),全活赤子者为可述哉。迩来当道疏章,交荐朝野咸闻,故有理讼祥明阴持无愧乎。官箴存心平恕,才识允宜乎。大授等诸卓牢奇俊操履,特伟能如是乎?盖公柱史在即,非葑(feng,根)菲所克殚述,他日建功垂名,尤未可量,故以祥刑一事以例其余。

嘉靖二十年(年)壬寅春吉旦

绛州宗室侍教生葵坡俊拾顿首拜书

12.26

解读

此文是时雨公第一任期四年时,由山西绛州灵丘灵丘端懿王朱聪滆(-年)的侍教生葵坡俊所写的《颂》文,是对时雨公任山西平阳府推官时,为政四年掌管刑名的褒颂之辞。大意为——

年,是明朝嘉靖皇帝当政的第十七个年头,冯时雨莅临平阳府(现在的山西临汾市、运城市)为掌管刑名的推官,到任后即开始治理苛政,免除百姓杂费等。

因时雨公办事公正廉明,那些奸邪恶毒之人都老老实实,不敢闹事了,乡里百姓很高兴。尤其是按照国家法度的原则,管理百姓,对违法犯罪者按着每个人实情分析判罪,长此以往,老百姓知道了遵纪守法的原则,对违法犯罪者从不姑息,犯罪者得到应有的惩罚,遵纪守法者得到大家的尊重。百姓得到了太平的生活。对违法犯罪认罪积极改造积极者,减缓刑期,终至出狱回家。

我这时在山西灵丘王绛州官邸,早就听说了时雨公的办案风格的事,一直想见。五月夏天,冯公时雨到绛州来公务查案,我有幸接待,见到了公。

公仪容严肃,谈吐非凡,相见恨晚,因此又把府邸的学士们叫来一起和公交谈,聆听公高见。

之后,大家写了一些赞扬公的诗歌,颂扬公,我和美契、卫子、北山、希周四人,恐怕时间长了各自分散了,于是立即写成了一篇颂文,题目就叫《西野祥刑》。

己亥年(年)秋天,时雨正在掌管刑名囚徒的驯化,时间太久远不及列举事例。年,你视察平阳府的诉讼之事正当剧盛,而省府堂廉外正在进行人才的选拔和聘取,我也是在这次选拔中得到幕宾的职位。

嘉靖二十年(年)首,胡人突然连续进兵,府吏都因怕死不好好守城。朝廷派遣的巡视官员急忙让公代理府事,齐涛雨洗,发兵调查胡人兵情,严格整顿军队储备粮晌,全城老百姓都依重公。

不是英雄大度,修养有素而天资贤良的人,也有可能就死了。时光匆匆间已到了壬寅年,一直忙碌于没完没了的案卷之间,正要向公表示祝贺阿。

西野公很真诚。(他常言)我作为一个臣子。用国家刑律而教育百姓,而百姓安定,祈祷降雨就会下雨,应抵御敌人,敌人就不敢来了,还是用什么方法来实现的。就是用真诚行动而做到的,不是光靠说话,没有行动而能行的。

我听说冯公名时雨,字育民,别号西野,直隶景州的大家族。少有高趣,博学能文,不随波逐流于世俗,都是古代四君子的能力。孝让早年,奉亲学习,主学经史,乡试即的中举人。乙末年中进士,皇帝赐官平阳府,迎接赡养太夫人(祖母),以俸禄教养,孩子们读书一定要实事求是,效果都是真诚所做的。所以诚心诚意就能感动,行动就变化,变化是潜移默化的,不可预测的。我西野公忠孝克金,真诚不二,所以应该名至实归,以功德去丰富社会,就没有不好的。如果能有一直审慎刑狱的人,来保全地方百姓们,就可好了。近来有很多送往朝廷的揍章,朋友得推荐,朝野都知道了,所以冯公时雨不愧于祥刑诉讼的一个好官。

官箴存心平和宽恕,大权在握、廉洁自律的操行,才能百姓平安。不是很伟大的人能做到这样吗?冯时雨就是这样柱石般的人,也不是我们这些小人物能尽述清楚的,有一天建功垂名,尤其不可量,所以用祥刑一事为例告诉大家。

据考,灵丘王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简王朱桂分支,爵级为郡王。永乐二十二年(年)封,天顺五年(年)另立别称绛州。自第一代灵丘王朱逊烇起,至明穆宗隆庆三年第八代灵丘王朱鼐鎌因罪被除去王爵,灵丘王这一支先后共封王八位。除朱逊烇受封早期曾驻大同外,后世一直居于绛州,死后也均葬于绛州,是为“绛藩”。其在驻居绛州的多年间,几代灵丘王凭借尊崇的地位、优裕的资财,高深的学养,多行立德崇道、体恤民生的善举,在化育民风、造福百姓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明史》载:灵丘王逊烇……好学工诗,尤善医,尝施药治瘟疫,全活无算。子仕□、孙成鈠,曾孙聪滆,三王皆以孝旌。赵敔《大明灵丘荣顺王墓志铭》说他“勤学好问,手不释卷,凡过目遂不忘,发为诗歌,温厚典雅,率多奇句,有云溪稿千余首。”晚年“遂怡然自退,平居优游,以琴棋书画为乐”。在他的影响下,灵丘王一脉子孙大多品行较好,多有行善积德之举,且不乏工诗能文善画者。世居于此的灵丘王应该算得上是历代绛州乡贤之首,名重一时。

此文应是拾所写。

梅映吉祥

关于明代推官

明洪武三年(年),朝廷始设推官之职,因监察御史郑沂奏请。

《明实录.太祖实录.卷五十三.洪武三年六月辛巳》载:“郑沂奏,各府宜设推官一名,专掌刑名,不预他政,庶责有所归,而人无冤抑。上准奏。”

由此可知,明代推官为专掌刑名的官员。

“宣八宁七”

“宣八宁七”

一世兄弟二人,分别是讳好礼公、讳好然公;

二世兄弟四人,分别是好礼公之二子德财、德有;好然公之二子德良、德宽;

三世兄弟十人:德财公五子,即讳“(冯)安、(冯)贵、(冯)宣、(冯)宁、(冯)春”;德有公无后;德良公三子,分别是讳“(冯)真、(冯)玺、(冯)让”;德宽公二子,分别是讳“(冯)兴、(冯)起”。

四世兄弟二十八人,具体如下:

(冯)安公一子,九皋;

(冯)贵祖三子,分别是讳(冯)仲纪、(冯)仲英、(冯)仲雄;

(冯)宣祖有八子,分别是讳(冯)仲善、(冯)仲义、(冯)仲和、(冯)仲俭、(冯)仲林、(冯)仲恕、(冯)仲旭、(冯)仲温;

(冯)宁祖有七子,分别是讳(冯)积善、(冯)积良、(冯)积能、(冯)积庆、(冯)积余、(冯)积德、(冯)积厚;

(冯)春祖有四子,分别是(冯)仲仁、(冯)仲礼、(冯)仲贤、(冯)仲信;

(冯)真三子,分别是(冯)顕、(冯)明、(冯)月;

(冯)玺无后;

(冯)让无后;

(冯)兴有二子,分别是(冯)河,(冯)海;

(冯)起无后。

至此可知,“宣八宁七”意思是,宣祖有八个儿子,宁祖有七个儿子。

河北景县冯姓迁徙图

奉敕专理河南南阳流民

事件的记载

敕河南布政司右参政冯时雨,河南南阳等府地方广阔,流民聚集数多,且为盗贼渊搜,须得人分理。

兹命尔专理其事兼管本道分守,于就近南阳府驻扎,往来所属州县,地方府治一应附籍,安插并陆续逃移人,民必须以时戒饬,严加禁约,不许非为,敢有扰害民者,尔即量情惩治。应拿问者依律拿问,照律发落,罪重者即将正犯枷钉,连妻小差人一并奏解来京,定发充军。杀人者处以极刑,若有贪暴官吏、豪横军民人等,欺害逃民者,亦一体依律拿问,究治务必劝惩明白,人皆得所。

凡除奸革弊便民弭(mi)道之方,听尔审处而行,或事体重大者,其奏区处。遇有妖人聚众及草寇生发,即调所在官军、民兵相机剿捕,毋致滋蔓,其一应事务悉听抚治郧阳都御史节制,尔须洁公勤慎,修职安民。图尔任使如或因循殆斯必罪不宥,尔其钦承之,毋忽故敕。

前顺天府府尹、湖广学校副使、监察御史吴郡徐拭撰

嘉靖四十三年(年)七月十一日

解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此文是时雨公任河南布政司右参政时,朝廷诏令专理河南南阳流民事件,由前顺天府府尹、湖广学校副使、监察御史徐栻撰写的公务信函。其大意为:

敕令河南布政司右参政冯时雨,河南南阳等府地方广袤,逃荒流离的人聚集了很多,而且盗贼猖獗,必须有人分管。朝廷让你专门去巡抚管理这件事,兼管河南、南阳守卫工作,在南阳府就近驻扎,往来所属州、县,地方府治一切听从您的调度,就近安排逃难逃移人员,人民必须按时整顿,严格禁止人员乱逃,不许胡作非为,有胆敢扰害百姓的,可量情惩治。

应抓住问题依法拿问,照律发落惩治,罪重的将主犯枷钉,连同妻小一起,差人上奏押解来京城处理,确定发配充军,杀人者处死。如果有贪婪残暴官吏和豪强横行、欺害逃民的人,也一起依法拿问,务必要追究奖惩分明,百姓人人感觉平等。凡是除奸革弊有利于人民的办法,凭你谨慎安排决断,若有重大的事情,您可以上奏朝廷处理。遇有妖人聚集和草寇闹事者,可就近调派军队和民兵相机剿捕,不要让事情越闹越大,一切事务都要听从巡抚郧阳都御史节制,你需要廉洁奉公,勤免谨慎,安抚百姓。假如您使性任专,不按朝廷律法办理,朝廷对您绝不会宽恕,你要服从朝廷安排,不要忽视朝廷的命令。

徐栻简介

徐栻(~),字世寅,号凤竹,室名壮猷堂,明常熟人。嘉靖二十五年(年)丙午科举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宜春令,历江西、浙江巡抚,隆庆五年(年)迁顺天府府尹。万历初为工部侍郎,与刘应节请开胶莱河,得到张居正支持,结果耗费甚多,无功而返。累官南京工部尚书。年六十三卒。有《仕学集》。《明史》卷二二○有传。

《赠大参西野冯公擢湖广按察使序》

的记载

邵梦麟佥事序略曰:才智自炫者,官司之守也。谋断自奋者,国家之役也。惟持重谨厚者,社稷之器也,而实未多见其选也。

今观于西野冯公,殆其人哉,公绍起家进士,授推府廷评,此两职者,皆法官公筮,仕早且英锐也,喜事功以邀初誉者,进取之恒情竟表,著以猎崇厚者,士人之常调,公则一切不以撄念,虑坦乎?其履介乎?其操恂恂乎?其貌与人交,若不胜情与人言,若不出诸口及其晰疑雪枉,出入重轻之间判若泰山,令若金名矻矻(ku),其莫可移易也。

麟官后,公数十年继为廷评,乃廷中治都下旧游,道公治的也。懿悉如前所陈,云兹未几而湖广廉宪之命下矣。公望重资深佥谓不宜循格迁陟。而公居之晏,如非谨厚持重者能尔哉。

麟闻之湘湖楚地也,最称广衍,公络数省,其民狂黠苗獠之所钜处焉,其俗轻剽词讼之所繁与焉,仕于其土者往往持操切之术,峻督责之命,神摘伏之智,秦越之疾,苦而如火,其政刑民,用弗久而乱,尤是长鸣乎。斯民之心,固三代之直道也;湘湖之民,何独非民也。

且掌宪一方,表率列郡,吾好察则郡吏化苛,吾好刻则郡吏化暴,吾诚厚重则郡吏化长者,此诚转移化导之机,潜运默制之炳端。于公有厚望者,公望而廉静不扰,以坐镇其正威,以恩著义,以仁沛精明,以浑厚施,将见吏治不肃而自成,民不严而自变。荆湘汉沔之间其必有协于理者乎。

大意解读

此文是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年)已未科进士邵梦麟所写,时雨公任湖广按察司按察使,时邵梦麟为河南府佥事。大意为:

邵梦麟佥事序:炫耀自己的才华和智慧的人,要遵纪守法的。谋断奋起的人,国家的战役。只有稳重谨慎忠厚的人,才是国家的栋梁,而实不多见的候选人。

我认为西野冯公是这样的人。

冯时雨进士出身,授推府、廷评,这两个职位都是法官公职,入仕早而且英气勃勃的,可喜功劳求得初声誉好的,朝廷一直升迁不停的人没有几个人,在以狩猎崇厚的人的正常调节,你是一切不以扰乱念,不用担心前途?当政履历前途不用担心的?您的操守是很好的啊。与人交往不能只看他们的外表,如果不用情感与人的话,如果没有明察秋毫,多方了解恐怕就会出现冤枉的事情,案件审理出入轻重之间判若泰山,案件通过你辛勤勘察,它是不会错误的。

自邵梦麟当官后,您几十年继续为朝廷评议,朝廷中治都下,老朋友都说您治理的好。正如同前面所说,不久您就被任命为湖广廉宪的命令下来了。您德高望重、资历深厚,都说应当遵循升迁。而公居此高位,如果不是谨慎敦厚稳重的人能这样升迁吗。

邵梦麟听说湘楚(即湖南、湖北)地方,最为广阔,您管理经略几个省,这个地方的人们疯狂狡猾,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他们的风俗习惯是轻浮彪悍,诉讼之类的事情繁杂很多,在当地仕宦家族和土著百姓经常会持械打斗,上司经常会严厉督促责备命令,纵有神仙的智慧,秦越百姓的的疾苦而如火如荼,用当时的刑律法度管理黎民,时间长了就会出乱子,尤其是有些人会长期鸣冤告状的心,坚持三代的直接原因;湖南、湖北的人们,也是国家的臣民百姓。您在湖南湖北执掌负责刑律地方,作为各郡县的表率,您喜爱经常监察,官吏就会化解苛政。您喜好苛刻,则那些官吏就会苛刻残暴,您真诚厚重,那么官吏就都会像长者一样,这就是潜移默化引导的机会,在您潜移默化的引导下,就形成了一个好的开端。对您有很大期望的人,您会廉洁奉公,不骚扰地方百姓,因此会对您有很高的威望,以恩惠著义,以仁沛精明,以浑厚淳朴施政,吏治的严肃而自然会形成,百姓的彪悍自然会变化。荆、湘、汉水、沔水之地一定会改变为知礼之乡的。

邵梦麟生平简介

邵梦麟,字道征,明代滁州人,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年)已未科进士,三甲第74名,赐同进士出身。

朝廷授大理寺评事,不久,转任大理寺副御史。在职政绩卓著,出类拔萃,被朝廷晋升为河南府佥事。明朝隆庆初年(丁卯年,公元年)负责河南考试,为明廷录取了一批有用的人才,被进一步升迁为浙江参议,负责守卫温州与处州之间。当时正遇倭寇沿海进犯温、处二州,邵梦麟一战擒获倭寇匪首马打一似拖等数十人,浙江沿海倭寇祸患得到有效遏制,温州人相与庆贺。隆庆四年(庚午年,公元年)升任江西提学副使。其间,提拔邹元标等不少后来明季知名的才俊。明万历二年(甲戌年,公元年),升山东参政。病卒。

《广川董子祠碑记》的记载

董子祠碑记

西汉大儒董子仲书,广川镇人也,史传记载甚明无可疑者。且广川迤南五六里许,有董家庄,相传乃董子生长之地。董家庄迤南十八里许,有董学府村,相传乃董子讲诵之所。夫董家庄、董学府村去广川密迩,皆在广川镇域之内,则广川为董之故里也。益明矣。

且董家庄旧有董之祠,董学村亦旧有祠,独广川镇至今无祠焉。德非缺点欤。

正德年间,先告诰赠中宪大夫,君致仕家居,每言至此,而疑叹久之,且四五日老矣,不及为也。顾予与弟时选曰:吾辈志之比。予为郡庠生,日课学业力亦不能为及。

予举嘉靖十七年(年)进士,官京邸,时亦不得为。有弟时选,卒业大学回家。谓予曰:广川镇董子祠,先君(即其父)有志而不及为,兄今可为而不得为,弟今回家追先君之志,借吾兄之力又当得为之,或可成此事欤。予欣然曰:有事哉,尊崇先贤美事也,继述先君孝道也,弟其勉乎哉。

时选回家,谋诸族人,族人曰可谋。谋诸亲友,亲友曰可。群众乐徒纵如是。聚财相地,择日兴工,北为正堂,三间栋宇,翬飞彩画辉煌。正面塑董子像,袍笏整肃,冕旈巍峨,两旁各塑一童子,诗立若供使令焉。堂前筑有月台,砌一砖石。堂下松柏两行,甬道一条,直抵二门之外,二门两旁各有小角门一所。二门之南,大门一座,匾曰:广川书院。大门外通东西大路焉。堂周围近以小墙缭绕,奏理严密,外完筑以土墙,规模宏阔。中间有地种蔬菜,为奉祀香火者楼朝夕之需。西南隅盖屋数间,可以居住,为奉祀香火者楼止之处。祠外又买田数亩,为奉祀香火者耕种,以为养瞻之资,其计虑详细,综理周密,可谓无以加矣。祠成请予记之。

予维孔子之道大,万事帝王师,尊之天下,咸立庙以祭,而于阙里之庙祀,尤极隆重焉。盖桑梓之地,固圣人在天之灵之所依依者耶。孔门弟子以及历代名贤,无愧于孔门弟之者,各崇祀孔庙。凡流寓宦游之处,亦莫不有祠,至乡井之地尤汲汲焉,亦人思心慕之自然也。

董子在当时,下惟发奋,潜心大业,观其天人三策,正宜明道之言,尊王践霸表章,六经之功,其学术德业,无愧于孔门弟子者,虽从祀孔庙亦所应耳。至于故里独无祠焉,真缺典也,今始建此祠,而广川之人始知广川之有董子矣,入其祠,拜其像,宁不肃然起敬,缅然长思,观感兴趣为此之心,以求无愧于董子耶,况广川严肃之区,蔽屋数千家而已。今有此祠,始知董生于此地。地灵人杰,能不以万钧九鼎为广川增重耶。然则是祠之事建也,所闻不亦大哉。是不可无记,遂记之也。

万历二年()夏四月谷旦

赐进士第嘉义大夫湖广按察使西野冯时雨撰

解读

此文是讳冯时雨公为修建广川董仲舒祠堂撰写的碑文,主要阐述了修建广川董子祠的想法及过程,祠堂的规模,以及善后问题。

以上关于时雨公的记载昭示后世——

冯时雨公治理平阳府(今山西临汾、运城两地市辖境)时“用法平恕,士民称颂”,留有嘉靖二十年(年)《赠西野公刑祥颂》、以及当地名流、学子所作的称颂之词。

奉敕专理河南南阳流民事件、巡抚江西等处地方时,受朝廷的信任委派,巡抚江西地方,安民剿匪,防乱御寇。任湖广按察使时,地方的人们的风俗习惯是轻浮彪悍,诉讼之类的事情繁杂多样,百姓的的疾苦而如火如荼等等,从中可以看出讳时雨公采取的政策多是:“扫除苛察,免除不经之费,公道明私,门杜一时”,新政实施后,“奸豪屏息,闾里称快”;尤其“諊无宽狱,狱罔遁情,始故缓刑,终致刑措”的施政理念,对于涵养民心、减少冤狱政效显著。

为大儒董仲舒建祠堂,最朴素的想法来自于“西汉大儒董子仲书,广川镇人也,史传记载甚明无可疑者”,属于广川镇但较远的“董家庄、董学府村”都建有“董子祠”,都争“董仲舒”家乡的资源,而董仲舒真正的家乡“广川镇”却没有董子祠,实为憾事。

为补此遗憾,自冯时雨公的父亲积德公时,就有此想法,“每言至此,而疑叹久之,且四五日老矣,不及为也”,但没有来的及就过世了。后来冯时雨公与弟弟冯时选公深感此事不能不办,一慰先父,二为自志。“顾予与弟时选曰:吾辈誌之比。”

建成的董子祠,即广川书院:“正堂三间栋宇,彩画辉煌。正面塑董子像……,堂前筑有月台,堂下松柏两行……大门一座,匾曰:广川书院。……,祠外又买田数亩,为奉祀香火者耕种……。”

建此祠,一是让“广川之人始知广川之有董子矣”;二是对董仲舒“肃然起敬,缅然长思……,以求无愧于董子耶”;三是让人们“始知董生于此地,地灵人杰,能不以万钧九鼎为广川增重耶。”

大赵庄村科创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忽春.巴特尔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无论您漂泊到何处

这里都是灵魂家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ukuia.com/hkjj/73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