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果鼓起村民钱袋子

北京中科医院坑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4117.html

盛夏时节,行走在抚州市黎川县西城乡芦坑村,处处可见美景如画、村民忙碌的身影和兴旺的产业。一栋栋小楼掩映在青山之中,宽阔干净的水泥路伸向远方;山脚下的莲塘里,粉红的荷花亭亭玉立,在碧绿的荷叶衬托下显得格外动人。采莲人带着草帽,穿梭其中,把一个个成熟的莲蓬采回家,老人和孩子则在家中剥莲子。在村委会,村民们运来刚从自家地里采摘回来的黄蜀葵,待过秤后,由村里统一运送到乡里的黄蜀葵加工厂销售。

近年来,芦坑村依托自身生态优势,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围绕“村庄美、农民富、产业兴”的目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白莲、黄蜀葵等特色产业,努力鼓起村民“钱袋子”。今年,该村种植中药材黄蜀葵近亩、白莲亩,种植户户均增收1万多元。

芦坑村是黎川县最偏远的山村,生态资源良好,现有人口近人,但大多数青壮劳力外出打工或创业,留守在村里的大多为老年人、儿童和妇女。这些人劳动能力相对较弱,不能胜任种植水稻等强劳动。为此,芦坑村鼓励村民发展白莲产业,老人和儿童都可以胜任剥莲子的工作。今年44岁的朱太红,丈夫常年在外做泥水工,她在家中带孩子。“我种了2.5亩白莲,比种水稻轻松,剥莲子虽然繁琐,但老人、小孩都可以帮忙,效益还高一些。”朱太红说,“7月和8月正值暑假,也是白莲收获的季节,此时的芦坑村,家家户户的老人和孩子们三五成群围坐一起,剥莲子、去莲心。”

相对于传统的白莲产业,黄蜀葵是芦坑村一种新兴特色产业。今年54岁的村民严云忠独自一人留守在家中,今年他在村里的鼓励下,种植了3亩黄蜀葵,眼下长势良好,已经采摘了多斤。“你看我家黄蜀葵长得多好,我有信心能采摘0斤以上,每斤收购价1.2元是1万多元。”谈起自家地里黄蜀葵,严云忠一脸地兴奋,“3亩地共43垄,每垄能赚多块,虽然每天凌晨3点就要起来采摘花,但我还是特别高兴。村里人都说种这个好,明年我还要扩大规模。”

今年,西城乡引进黄蜀葵加工厂,采取订单式种植,鼓励全乡发展黄蜀葵产业。芦坑村干部吴立心介绍,黄蜀葵对于当地村民来说属于新鲜事物,大家一时难以接受,为此干部逐户上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并带头种植。同时,在村里设置收购点,由5位村干部轮流代收,并统一送至加工厂,方便了种植户。“大家都说种黄蜀葵比种白莲还好,很多村民已经决定明年也种植了。”吴立心说。

漫步在芦坑村,除了能感受到村庄的美丽和产业的兴旺,还有格外整洁的人居环境。村党支部坚持走群众路线,从实际出发,加强村容村貌建设。结合秀美乡村建设,对全村进行植树绿化,9个村小组全部通了水泥路。成立了《芦坑村环境长效管护理事会》,聘请村里有威望的、有能力的老村干部、老党员、乡贤等担任会长或委员进行共同管理。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组织人员清除村庄两侧和周围的杂草灌木,在居民区增设10多个垃圾箱。同时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村规民约,村里打牌吵架的少了,唱歌跳舞的多了,芦坑春晚已经连续举办4年。

编辑:李丹

校对:杨瑞宏

审核:龚亮保

图片来源:网络

文字来源:黎川县扶贫办

往期回顾

习近平的脱贫方略

省委召开十四届十一次全会,吹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锋号!

江西有这样一群贫困户,他们用奋斗谱写脱贫之歌

谱写消费扶贫三部曲奏响脱贫攻坚最强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ukuia.com/hktp/57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