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丽清新的沐川县城沐川丰富的林业资源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
从生态农业到农村电商,从特色种养到乡村旅游,从金融造血到产业崛起……循着产业扶贫这个根本之策和根本出路,国家乌蒙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县——沐川县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喷薄而来。生态脱贫、绿色崛起的“沐川范式”,持续彰显活力生命力。
年9月10日,《乐山日报》4版整版以《根本之策—沐川县产业扶贫启示》为题,对沐川久久为功推进生态发展、绿色崛起的产业扶贫工作进行了深度报道。9月11日,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在沐川召开。
报道截图
报报道原文
■杨心平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远古诗词里农耕文明的温暖场景,在今日沐川处处可见。
消除绝对贫困的社会理想,在沐川大地已是一个活生生的事实,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从生态农业到农村电商,从特色种养到乡村旅游,从金融造血到产业崛起……循着产业扶贫这个根本之策和根本出路,国家乌蒙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县——沐川县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喷薄而来。生态脱贫、绿色崛起的“沐川范式”,持续彰显活力生命力。
沐溪镇有机茶叶基地黄丹镇山田村村民喜收刺梨沐川茶叶龙头企业—一枝春茶叶公司01
启示生态理念优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保持生态发展定力,筑牢绿色产业家底。
温润清雅,水墨韵味。金秋的沐川,扑面而来是一望无际的绿。77.34%的森林覆盖率,18个国家级和省级生态乡镇、个省级和市级生态村,昭示这片土地的盎然生机。
年至年,沐川县累计减贫人,贫困发生率从年的23.4%降至年的0.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元增加到年的元,在年四川省41个中低收入类区县中位列第一。年6月,沐川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最严格的脱贫考核;8月,省政府批准沐川退出贫困县序列,在乐山率先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这场“大考”,全县群众满意率近%。
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政治责任,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沐川实践雄辩地证明:生态屏障就是绿色家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鱼”和“熊掌”可以得兼。
产业带越陌度阡,产业园星罗棋布,“五业六带百基地”产业扶贫新格局豁然开朗。林竹、茶叶、林下养殖、果蔬、中药材5大优势主导产业纵横交织,五指山、五马坪、天马山、马边河、沐溪河、龙溪河“三山三河”6大脱贫奔康产业带串珠成链,县域集中连片产业基地达到个,0亩以上园区个。万亩林竹、22.1万亩茶叶、11.6万亩果蔬、4.5万亩中药材,生态养殖乌骨黑鸡、山羊等万只(头),绿色产业蓬勃兴旺,绿色银行生生不息。产业扶贫唤醒主动,打开产业想象空间。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产业经济,沐川人民家底日渐殷实。
沐川茶沐川竹海万顷翠竹沐川县庆元李采摘节02
启示体制机制活
金融杠杆撬动产业支点,全新意义上的“产加销”风生水起。
产业扶贫,钱从哪里来?靠什么“造血”?资金投入、利益联结、市场对接机制如何匹配?金融杠杆撬动产业支点,全新意义上的“产加销”在沐川风生水起。
产业互助金融,开闸源头活水。建立以财政投入引导、社会投入补充、信贷投入辅助的“三位一体”产业扶贫激励机制,政策激活资本,年以来完成农业产业扶贫总投资5.56亿元。路径选择上,一是产业基金推动,按贫困村每村50万元、非贫困村每村10万元标准,安排产业扶持基金万元,既壮大集体经济,又推动产业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二是风险基金撬动,整合投入小额信贷风险基金万元,撬动银行贷款3.亿元;信用评级户贫困户,获得扶贫小额信贷1.99亿元。三是经营主体带动,鼓励农民将承包地向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8.4万亩,农业规模化节约化水平显著提高。
创新利益联结,产业化如鱼得水。以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农业、养殖托管农业等方式,建立“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支部+合作社+农户”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农户参与产业经营收益分成。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成农业龙头企业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个、家庭农场个、专业大户户。眼下,全县有订单合同、股份合作等新型农业企业8家、农民合作社19家,年订单生态鸡30余万只,名优茶(鲜叶)、猕猴桃、蔬菜2.55万吨,带动农户5.3万户,农业产业化带动面71.4%。
农特产品上“云”,产销高频对接。年,沐川电商带动农产品销售2.5亿元,同比增长24.5%,成功申报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和省级电子商务脱贫奔康示范县。农商对接、农超对接,特色生态农产品进商场、进超市、进高速服务区。云上线下广覆盖,全县建成电商孵化中心和村淘、京东、易田等服务站点个,乡村级电商服务覆盖率%。借力东西部扶贫协作平台,与浙江江山4家电商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设立“沐品进江”展示馆,在多家“左邻右舍”门店设立直销点,茶叶、肉制品、水果、休闲食品4大类20余种沐川农特产品“云”游四方。
茨竹乡黄蜀葵产业基地森态源魔芋产业基地沐溪镇阳雀柑橘产业园03
启示“第六产业”兴
跨界思维发展农业“第六产业”,一产接二连三,生态、产业、脱贫增收多方共赢。
实验室—自主技术装备—基地种植—精深加工—消费终端,四川森态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农、工、贸”产业链条一气呵成。
农产品加工业的特点在于一产与二产融合,森态源的跨界抱负正从一产二产向三产延伸:集研发、商务、展示、博物馆等技艺于一身,农产品种植及加工以外,生产基地同步设计建造魔芋加工全流程展示参观、魔芋博物馆,提供差异化科普研学旅游。
沐川猕猴桃走进央视沐川县电子商务孵化产业园沐川竹产业龙头—四川永丰纸业审核:陈军郑刚图片:县级相关部门、热心摄影者
来源:乐山日报
编辑:陈军杨宝
更多新闻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