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中南部,国土面积平方公里,辖29个乡镇(街道)、个村(社区),总人口万,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省16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年户籍人口数.8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贫困乡镇22个、贫困村个。
压紧压实责任,确保尽锐出战
健全攻坚体系。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工作的统筹领导,下设指挥部,组建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第一指挥长,县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其他有关分管县领导任副指挥长的攻坚指挥中枢,全面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整合力量资源,形成政令一致、有机协调、高效联动的统一作战指挥体系,为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健全巡查体系。建立完善脱贫攻坚指导巡查机制,由县指挥部、县扶贫办牵头组建五个巡回督导组,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长效化政策业务指导和推进情况督导检查20次。
健全问效体系。建立以县纪委监委、县委督办督查局为执行主体的督查追责体系,成立5个督查工作组,对全县29个乡镇(街道)实行督查追责全覆盖。
压实督战责任。相继制定印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实施意见》(纳党发〔〕13号)、《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孙志刚同志赴纳雍调研讲话指示精神奋力冲刺九十天坚决打赢歼灭战的实施意见》(纳党发〔〕15号)、《纳雍县深入贯彻落实谌贻琴省长调研督战讲话指示精神工作方案》《纳雍县年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方案》等文件,进一步量化细化目标任务,逐项逐条执行落实,切实提升落实效能,推动挂牌督战各项措施落细落实。
定期调度推进。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推进情况作为重中之重的大事常态化调度推进。尤其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研究部署脱贫攻坚挂牌督战,聚焦“3+1”脱贫短板问题排查、劳务就业扶贫、农村产业革命、问题整改等重点工作,召开县委常委会议27次、县政府常务会议25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18次,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下沉攻坚力量。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挂牌督战全县贫困发生率最高的2个乡、2个村,其他县级干部依次包乡到村督战,乡镇(街道)、部门督战到村,村督战到户,落实79个县直部门督战村责任;从县直部门抽派科级干部和优秀干部人,与中央、省、市、乡镇选派干部共人组建个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覆盖全县个贫困村。
聚焦关键重点。围绕孙志刚书记和谌贻琴省长视频督战、实地赴纳雍督战、听取省级督战专班汇报作出的系列指示要求,县委、县政府分别召开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或专题会议传达贯彻,制定责任分解方案,细化措施,推动落实,把握关键、突出重点,认真细致抓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县四大班子领导率先垂范,全县领导干部沉入一线抓具体、抓深入,常态化走访,形成“以上率下见成效、县乡联动解难题、进村入户化民怨”的决战决胜氛围。
精准帮扶对象,确保有序退出
精准锁定贫困人口。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年的进一步精准识别、年查漏补缺、年五个专项治理、年全排全查、年大筛查大遍访大整改和动态管理等工作,严格按照“两公示、一比对、一公告”识别程序,通过与财政、交通、房产、市场监管等行业部门进行数据比对,紧紧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等重要指标,紧盯“七类重点人群”,按程序展开入户核实,精准锁定扶贫对象,真正做到应纳尽纳,到年底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
精准结对全覆盖。为确保每一户贫困户都有结对帮扶干部,县委县政府根据动态调整的情况,适时选派县乡村三级干部,对所有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实现了全覆盖,有效确保扶贫政策宣传落实全部到位。
强化信息比对核查。以“五个专项治理”为契机,围绕到户工作清单、产业扶贫清单、就业扶贫清单、档案资料清单“四项清单”建立,通过开展干部遍访,对贫困户各项信息指标进行比对核实,并及时修改完善,做到“五统一”,着力解决扶贫对象信息精准问题。历年来,共完成数据信息修改完善变更5.8万余条。
严格退出标准程序。脱贫退出中我们坚持贫困户脱贫“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严格执行“村民小组提名、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进行核实、拟退出贫困户签字认可、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并公示、乡镇人民政府核准、县级公告退出”脱贫退出程序签字确认销号,并逐一送达脱贫告知书。
坚持“两业同扶”,确保群众增收
在产业发展方面,几年来,纳雍县全面贯彻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关会议精神及全面落实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有关要求,重点抓好蔬菜、食用菌、精品水果、中药材、茶叶、南瓜、辣椒种植,肉牛、生猪、土鸡等养殖,调减低效玉米种植近70万亩,千方百计促进贫困户增收。锁定攻坚目标。全县村(社区)全部制作了“一表一图一方案”,即“土地流转登记台账表、产业革命作战图、村产业革命作战方案”,各村的产业推进全部按图按方案作战,实现图管村、表管户、方案督干部。紧扣短平快产业。组建县级干部牵头的产业发展专班14个,印发种植手册,强化技术指导,出台补助政策,配齐农用物资,抢抓时节,及时组织生产,大力引进市场主体20家,确保每个产业生产的产品产得出、销得去、有效益。充分结合纳雍本土特色的实际情况,推出了以“红公鸡、红托竹荪、红樱桃”为典型的纳雍“三红”产业,得到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认可。同时,开展“互联网+”直播带货,充分借助抖音、网络直播等新兴业态,促成“纳雍土鸡出山大会战启动仪式”在广州市消费扶贫服务中心(中洲农会)举行,推动20万羽纳雍“滚山鸡”直飞广州市民餐桌。着力推进生态扶贫。始终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生态扶贫理念,年以来,共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37.35万亩,已兑现补助资金.77万元。选聘生态护林员人。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际面对突入其来的疫情“加试题”,按照“外输内拓保就业”的思路,强化稳岗就业措施,做好点对点输送外出务工;对无法外出就业务工贫困户,积极开发公益专岗,依托县内产业基地,实现家门口打工创收。全面开通务工渠道。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广东天河区等地对接稳岗就业工作,签订深化协作促进稳岗就业协议,及时向未外出务工人员推送岗位信息,为群众外出务工提供点对点服务,采取“县级统筹、乡级组织、村级发动”的方式,印发《纳雍县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等系列文件,年全县有序组织输出劳动力人,开发提供就业岗位个。全面加强专岗安置。年以来,针对无法离家、无业可就、无法脱贫,有就业意愿,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积极开发公益性专岗,实行安置兜底就业,共招募上岗公益专岗人员人,通过内拓外输,多措并举,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2.万人中已有12.万人实现就业,就业率达99.36%。实现了就业扶贫“一稳定,两超过”的目标。
强化民生保障,补齐脱贫短板
住房保障方面。年-年,累计完成省任务农村危房改造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完成老旧住房透风整治户,完成人畜混居整治户;县兜底完成二次返危、无房户等住房未实现保障的特殊困难农户共0户的住房改造。年全县住房安全保障方面通过全面查缺补漏、全面开展督战和各级各类反馈问题的整改,全面实现了住房安全保障这一工作目标,同时完成了新增边缘户住房改造户,因灾造成住房不安全8户住房改造和4户透风漏雨整治。
安全饮水方面。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挂牌督战”和“大普查”工作,实现贫困户饮水安全现状排查全覆盖;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安全“三个责任”和“三项制度”;升级改造农村小水窖口,完成消毒设备安装处,安装净化设备台,完成处水源地保护工作,进行水质检测组,对历年来实施的处饮水安全工程建立完善“有偿用水、计量用水、错峰供水、应急供水”机制,全面加强管护,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教育保障方面。严格执行控辍保学“双线”责任制和“七长”负责制,规范中小学学籍管理,抓住“开学前”和“开学时”关键时间节点,做到“早发现、早核实、早报告、早处置”,严防学生辍学风险,切实巩固好控辍保学工作“清零”成果;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学生精准资助政策,对教育资助动态跟踪、精准落实,实现教育资助应助尽助。
医疗保障方面。实现26个乡镇(街道)均有达标卫生院,规范设置个村卫生室,配备名合格村医,实现每个村至少有一名合格村医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全县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参保率%;四类慢性病签约管理服务%,三重医疗保障政策全面落实,确保应保尽保、应治尽治、应报尽报,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兜底保障方面。按照动态调整,聚焦重点人群,应保尽保原则,现纳入农村低保户人,城市低保户人,特困供养户人,困境儿童3人,事实无人抚养人,残疾人保障人,充分发挥兜底保障最后防线作用。
电力设施方面。年底,完成电网建设投资1.亿元,35千伏及以上项目投资0.亿元,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升级攻坚项目投资1.亿元,全面实现国家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目标。年投资农网项目0.万元,新建10千伏线路24.千米,安装配变69台,容量千伏安,新建伏及以下线路83.千米。
“组组通”方面。按照“不搬迁的村寨要通公路,不能通公路的村寨要搬迁”的要求,总投资万元,在全县开展脱贫攻坚农村公路“组组通”三年大决战,共完成项目个,到年底实施完成.公里通组硬化公路建设任务,实现“组组通”硬化公路目标。
文体设施方面。年以来,全县文体设施总体上得到较大改善和提升,年,全县广播电视农村直播卫星用户13.82万户,广播综合覆盖率达93.27%,其中农村广播综合覆盖率93.23%。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6.47%,其中农村电视综合覆盖率96.08%。完成年全县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建成县全民健身中心;改扩建老年人体育活动场地5个;已建成乡镇灯光篮球场26个,建成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聚焦“五个体系”,巩固搬迁成果
我县“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建成安置点16个,已全部投入使用并%完成搬迁入住。
抓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县城4个安置点配套建设学校6所,已全部竣工投用;县城安置点建成卫生服务中心1个,卫生服务室2个,卫生服务站1个,全面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按照“六个一”要求建设6个中心,开设“一站式”服务窗口,实现了搬迁群众低保、医保、养老保险、户籍转移等服务无缝对接,办理户籍迁移手续户人,搬迁后纳入农村低保户人、城镇低保户人,户享受一次性临时救助金。
抓好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搬迁的户人中,有劳动力人,实现就业人,就业率97.1%;有劳动力家庭户,实现就业户,完成有劳动力家庭1户1人以上就业目标。
抓好文化服务体系。建立文化服务中心4个,图书室12个,文体活动场所5个,开展文明实践、感恩教育场次,开展普法教育场次,发放普法教育资料1.5万余册,有效丰富了搬迁群众文化生活。
抓好社区治理体系。在县城4个安置点成立3个街道办事处、4个社区,在乡镇12个安置点设立12个社区,构建“网格长+楼栋长+单元户长”网格管理机制,在县城安置点设置派出所(警务室)3个,配备警务人员、巡逻车;扎实开展“百姓讲评”工作,构建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的社会治理体系。
抓好基层党建体系。成立街道党工委3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18个、党小组12个,设立群团组织26个,配齐3个党工委领导班子,16个新成立的社区完成“三委”选举,落实社区办公阵地、人员、经费等保障工作,实现党组织全覆盖。
强化资金保障,提升脱贫质量
几年来,中央、省、市等有关部门向我县倾斜大量的资金,确保了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很大进步,农村整体面貌明显变化,脱贫短板全面补齐。
强化协同作战,增强脱贫底气
年,民革中央选择纳雍县作为定点帮扶联系县,并作出“纳雍不脱贫、民革不脱钩,纳雍脱了贫、民革不断线”的真情诺言。尤其年以来,民革中央动员8省市民革组织结对帮扶纳雍,在我县玉龙坝镇、厍东关乡、寨乐镇、羊场乡、昆寨乡、锅圈岩乡、猪场乡、董地乡、左鸠戛乡、新房乡分别挂牌民革中央、各省市民革组织、民革中央企业家联谊会帮扶示范基地,重点发展小黄姜、黄蜀葵、玛瑙红樱桃、红托竹荪、黑木耳、茶叶、南瓜、刺梨、皂荚等脱贫产业,通过投入资金、技术指导、消费扶贫等一条龙帮扶,助力纳雍产业发展。年9月,广州市天河区结对帮扶我县,结合实际提出了“五个纳雍”帮扶计划,签订了《对口帮扶合作框架协议》,制定了《联席会议制度》。截至年9月,广州市天河区共投入各类帮扶资金1.8亿元在我县实施帮扶项目75个,涉及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领域项目,目前,所有项目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历来重视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尤其年挂牌督战以来,省委书记孙志刚3次赴纳雍督导时充分肯定纳雍县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省长谌贻琴7次督战纳雍,走遍纳雍所有乡镇(街道),对纳雍工作巨大变化给予充分肯定,对纳雍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信心满满,极大提升干部群众战贫困、奔小康的干劲。同时,省政府办公厅、省农业农村厅、贵阳国家高新区、省自然资源厅、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中电投贵州金元集团、恒大集团等数十家省直单位倾情帮扶,共计投入资金19亿多元。不仅为纳雍解决了制约脱贫发展的很多瓶颈问题,还促进了纳雍贫困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增强了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底气。
强化监测帮扶,巩固脱贫成果
为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等重要”的重要论述,纳雍县坚决扛起“两类”人员监测帮扶的政治责任,研究制定监测帮扶机制。根据《贵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办法》(黔扶领〔〕11号),制定了《纳雍县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办法》(纳扶领〔〕38号),作出建立近贫临贫预警、致贫返贫即扶、脱贫持续巩固等重要安排。
“地毯式”排查全覆盖。县委、县政府及时安排对边缘户、监测户进行全排全查,进一步查缺补漏,查找问题短板,建立《纳雍县边缘户和脱贫不稳定户动态监测和帮扶台账》,并督促乡镇(街道)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强化部门联席研判。制定印发《关于建立脱贫攻坚返贫风险专项监督检查部门联动机制的通知》,完善部门沟通,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对预警监测对象的风险解除进行研判。
深入实地核查。通过相关部门筛查预警、乡村干部走访、农户申报等多种途径,现已识别录入边缘易致贫户户8人、脱贫不稳定户户人,已全部精准制定并落实帮扶措施,无致贫返贫风险。
主办单位:贵州省扶贫办编辑:刘艳芬审校:王家金李继丰审核:郑娟gjian扶贫专线:;—投稿邮箱:f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