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从“埋头种田”到顺应市场“卖风景”,从“田里种粮”到“土里刨金”——
农旅融合美沐川
■乐山日报记者郑旭文/图
刚刚种下不久的亩黄蜀葵、杭白菊、金丝菊已长出新叶,迎着和风茁壮成长,观景亭、步游道正在紧张有序建设中……夏至时节,位于沐川县建和乡的“醉氧花海”农业旅游观光带已初具雏形。从8月初到12月,这里即将成为一片花的海洋。
曾经的荒山荒地,悄然变身醉氧花海农业旅游观光带。这条农旅观光带处于沐川樱花公园和湿地公园之间,它将樱花公园、湿地公园以及龙门大峡谷漂流等景点,串珠成链。花开时节,游客白天观花海、逛公园、玩漂流,晚上观赏乌蒙沐歌大型实景剧,“生态农业+旅游”给沐川增添了新的亮点。
农旅融合美了景色富了产业
“醉氧花海”带来的不仅是美景,其中黄蜀葵、杭白菊、金丝菊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将给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像黄蜀葵一亩要产斤,一亩的产值在至元。这里是订单农业,有专门的农业科技公司进行保底回收。”随行的沐川县农业局副局长吴丹告诉记者,“醉氧花海”农旅观光带是沐川今年打造的沐绿沁氧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的一个亮点,将带动沐川县城周边沐溪片区和大楠片区实现农旅融合发展。
农旅融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沐川县境内山高林密,溪河纵横,森林覆盖率77.34%,生态环境极佳,旅游资源品位高,素有“绿色明珠”和“天然氧吧”美称。当地正充分依托优势山水资源与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农旅深度融合,让老百姓在“经营”山水中增收致富。
坐上桃源山居的旅游观光车畅游其间,山林葱郁、泉鸣溪清,农耕博物馆、青年客栈、风雨广场等景点汇集了地域文化特色,又保持了农村风貌,展现了田园风光。一幅“城市中展示农耕文化、农村中享受城市生活”的慢城美景呈现在眼前。
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素有竹乡“桃花源”美称的桃源山居,是沐川农旅融合的样板。从“埋头种田”到顺应市场“卖风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10家休闲山庄、农家乐依次建成,每日吸引游客量达余人次。乐山首家“省五星级乡村酒店”——沐府休闲度假山庄坐落于此。“每到节假日游客特别多。40多个房间、80多个床位,提前1个月就被预订完了。”山庄前台接待邓小容说。
乡村旅游火了,山里的农产品借旅游之力身价倍增。“蔬菜挑到市场,卖不到好价钱。现在来这里耍的城里人越来越多,走的时候都要买点蔬菜。”住在桃源山居的62岁村民彭开元没有想到,“原来无人问津的酥梨,现在卖10元钱一斤,在树上就被预订一空。”
“生态农业+旅游”悄然改变着寂静的山野,沐川原本沉睡的绿色资源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生态竞争力。沐川猕猴桃、沐川乌骨黑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一枝春”品牌系列产品获中国西部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奖”、“四川知名品牌”、“四川名茶”称号;“旭峰”牌猕猴桃获“省级著名商标”“消费者喜爱产品”、四川省特色农产品展览会“四川旅游纪念品金奖”“旅游特色商品品牌”“四川公众最喜爱十大品牌”称号;沐川甩菜、沐川苦笋、沐川老腊肉、石灰包谷粑……这些农副产品成为深受广大游客欢迎的食品和礼品。
产业融合催生新业态现代农业崛起新动能
魔芋是老百姓餐桌上最寻常不过的食物。而在沐川,一个个小魔芋却撬动着大产业。四川森态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集魔芋种植、技术研究、生产与销售为一体,形成“科、农、工、贸”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带动生产加工农户3万余户,实现人均年增收元。公司自主研发多项专利技术,开发出魔芋胶、魔芋面、魔芋米、魔芋微粉等20多种产品,精深加工的产品遍及全国大部分省市,并远销美国、日本、泰国、俄罗斯、法国、澳大利亚、南非、比利时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公司实现出口创汇万美元。
随着农业产业的融合升级,森态源正从一、二产业向三产延伸。占地2.3万平方米,集魔芋研发、展示、博物馆等多位一体的二期工程正进行内墙装修、天然气接入等后期工作。工程全部投产后,公司每年将“吃”进鲜魔芋约10万吨,年销售收入将突破5亿元。
放眼沐川,农林产品精深加工、休闲旅游服务业有序推进,现代农林业齐飞的产业融合绿色发展模式正在崛起。吴丹介绍,顺应农业供给侧改革,沐川现代农业紧扣绿色主题,以生态为核,围绕“打造融旅游、休闲、度假、养生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转变,实现从“田里种粮”到“土里刨金”。
编发:杨宝审核:左富焰更多新闻敬请“沐川新闻网”草龙故里生态沐川
l感谢官方“沐川发布”;更多资讯,请沐川新闻网。
l报料、传稿请加QQ,或传邮箱:
qq.江西白癜风医院治疗白癜风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