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白癜风新技术推广单位 https://m-mip.39.net/nk/mipso_6210224.html
点击蓝字
(三)我国解放后的工作成绩1.生长发育方面2.儿童疾病防治方面3.儿童营养方面
三、幼儿卫生学的理论基础(一)遗传、环境、教育影响幼儿健康及发育(二)国家教育方针、卫生方针保护儿童健康和教育我国四大卫生方针: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面向广大民众、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结合四、幼儿卫生学的任务和内容该学科是集医学、营养学、教育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学科为一体的综合学科。主要侧重以下几方面内容的研究和任务的完成: 1.研究影响健康的因素
2.研究促进健康的措施
3.研究评价健康的方法
五、幼儿卫生学的研究方法调查统计法、观察实验法、体检法使学生了解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和方法。教学重点: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教学难点: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第一章幼儿生理发育特点8第一节幼儿运动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一、骨骼的发育特点1.骨骼在生长
2.腕骨没钙化好
3.骨盆还没长结实。
4.不良姿势易致脊柱变形。5.骨头较软,富于弹性,容易变形
二、幼儿关节和韧带的发育1.易脱臼、造成牵拉肘
2.脚弓不结实,易成”平脚”(扁平足)
三、幼儿肌肉的发育1.容易疲劳
2.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
第二节幼儿呼吸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
什么是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气体交换的场所)组成.
二、幼儿呼吸系统的年龄特点及保育要点
1.鼻腔狭窄易发生鼻阻塞
2.教会幼儿擤鼻涕
3.保护嗓子(哑嗓子)
4.急性喉炎
5.空气污浊,易患肺炎
6.腹式呼吸为主,年龄越小,呼吸越快
三、幼儿呼吸运动的特殊性
1.幼儿呼吸浅,频率快
2.幼儿呼吸节律性不强
第三节幼儿循环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一、什么是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一个密闭的,连续性的管道系统,它包括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二、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一)心脏1.年龄越小,心律越快2.锻炼可强心,但运动量要适度
3.预防动脉硬化应始于幼儿
(二)血液1.血液量随年龄增长很快 2.慎用合霉素,氯霉素等药物。
3.空气污染影响骨髓造血功能
(三)淋巴系统
如果淋巴结像黄豆大小,可略微活动,摸上去软软的,压上去不疼,不粘连在一块,就是正常的淋巴结。
如果淋巴结比较大,摸上去比较硬,一嘟噜粘连在一起,就不是正常的淋巴结。如果全身的淋巴结肿大,那就是严重的疾病了。
第四节幼儿消化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一、什么是消化系统
消化——是指食物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的。
二、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一)口腔 1.牙齿乳牙萌出、乳牙的功能、保护乳牙2.舌 若幼儿舌系带短,会造成吐字不清。
3.唾液腺唾液是健康之津。不要随便吐唾液
(二)食道
幼儿食道比成人短而且窄,粘膜薄弱,所以,很容易损伤。吃鱼和带骨头的肉时应多加小心。
(三)胃
1.婴儿漾奶2.婴幼儿胃容量较小
(四) 小肠
1.小肠是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场所2.肠套叠3.肠绞痛
(五)大肠幼儿应养成早饭后排便的习惯。
按时排便,多吃些蔬菜,水果,搭配着吃点粗粮,有利于大便通畅。
(六)肝脏1.幼儿新陈代谢旺盛,肝脏体积相对比成人大
2.幼儿肝糖元储存量少
第五节幼儿泌尿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一、幼儿泌尿系统的发育特点1.从“无约束”到“有约束”排尿2.儿童尿道短,容易发生上行性感染。
3.注意小孩(3岁以后)急性肾炎。
二、幼儿的皮肤排泄(身兼数职的皮肤——人体最大的器官)1.幼儿皮肤的保护功能差2.皮肤调解体温的功能差
3.皮肤的渗透作用强
4.婴幼儿常见皮肤病及其保护
第六节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一、什么是神经系统?1.神经系统的组成2.神经细胞的结构3.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4.大脑皮层活动的特性(基本规律)
二、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
1.神经系统发育迅速
2.容易兴奋,容易疲劳
3.需要较长的睡眠时间
4.脑细胞的耗氧量大
5.营养与脑健康
第七节幼儿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及卫生要求一、什么是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内的调节系统.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胸腺,胰腺和性腺等.内分泌腺释放的化学物质叫激素(荷尔蒙).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性成熟以及物质代谢其重要作用。
二、幼儿内分泌系统的特点
1.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影响人的身高发育)。儿童睡眠时间不够,睡眠不安,生长激素的分泌减少,就会影响身高的增长,使遗传的潜力不能充分发挥。
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垂体性侏儒症、巨人症或者肢端肥大症。
2.甲状腺
胎儿缺少甲状腺激素,出生后容易得"地方性克汀病(呆小症)。缺碘的最大威胁是影响婴幼儿的智力发育。预防碘缺乏病应在医疗部门指导下合理补碘。
第八节幼儿感觉器官的发育及卫生要求一、幼儿视觉的特点及保育要点
1.五岁以前有生理性远视
2.晶状体有较好的弹性
3.预防常见眼病斜视、弱视、沙眼、夜盲
4.预防眼外伤
二、幼儿耳的特点及保育要点
1.耳廓易生冻疮
2.外耳道易生疥
3.易患中耳炎
4.对噪声敏感
5.耳药物中毒
6.家长教师要知音—听力监测
使学生掌握人体的解剖生理结构和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掌握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了解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教学重点: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及生长发育的规律。教学难点: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幼儿的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价
2第一节 幼儿生长发育一、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1.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2.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
3.发展速度呈波浪式
4.各系统发育不平衡
5.生理与心理的发展相依赖
二、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1.遗传
2.营养与锻炼
3.生活制度
4.疾病
5.地理环境等因素
三、幼儿各年龄阶段的发育几卫生保健
胎儿期、新生儿期、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
第二节幼儿生长发育的健康评价一、常用的评价指标
形态指标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如长,宽,围度以及重量等).最重要和常用的形态指标为身高和体重.
生理功能指标指身体各系统,各器官在生理功能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
常用的有:握力和背肌力(骨骼肌肉系统的基本指标);肺活量(呼吸系统的基本指标);脉搏和血压(心血管系统的基本指标).
二、常用的评价形态指标的方法(一)、粗略的评价方法(估算法)(二)、指数法(三)、离差法
幼儿心理卫生
4
第一节幼儿心理卫生概述一、什么是心理卫生?
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狭义的心理卫生,目的是在于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广义的心理卫生,则以促进人们的精神健康,发挥更大的精神效能为目标。
二、心理卫生简史三、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1.智力发展正常 首要的标志
2.情绪稳定,情绪反应适度
3.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
4.行为统一和协调
5.性格特征良好
6.意志较坚强
7.能适应外界的各种环境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四、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第二节幼儿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情绪、行为、品行、发育等方面)
一、情绪障碍(滥发脾气、屏气发作、胆小恐惧等)
二、行为障碍
1.睡眠障碍
2.饮食障碍
三、排泄障碍四、多动症五、品行障碍
六、发育障碍
使学生掌握幼儿的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了解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教学重点:掌握幼儿的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教学难点: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的方法与测量形态指标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幼儿营养与锻炼卫生
3第一节幼儿的营养一、营养与幼儿发育二、幼儿营养基础知识(一)热量——“胖”并不等于健壮(二)、蛋白质——生命的基础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2、蛋白质的组件——氨基酸 3、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蛋白质的生物价和互补作用)4、蛋白质的食物来源5、幼儿对蛋白质的需要量(三)脂肪1、脂类的生理功能2、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3、脂肪的供给量和来源(四)、碳水化合物(五)、矿物质1.生理功能2.儿童较易缺乏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1)钙 (2)铁 (3)锌 (4)碘 (六)、维生素——维持生命的营养素1.生理功能2.儿童较易缺乏的维生素(1)维生素A (2)维生素D (3)维生素B1(硫胺素)(4)维生素B2(核黄素)(5)维生素C(抗坏血酸) (七)、水三、婴儿喂养(一)、提倡母乳喂养(二)、人工喂养的注意事项(三)、添加辅助食品四、幼儿膳食(一)、平衡膳食(二)幼儿膳食的卫生要求1.保证供给幼儿必要的热量和营养素2.建立合理的饮食制度3.注意科学的加工和烹调4.创造有利于幼儿进食的环境5.严格保证食品卫生(三)配制幼儿膳食(制定幼儿食谱)的原则1.适合幼儿营养的需要2.注意各种食物的互补作用,提高食品的利用率。3.注意调配,品种多样,促进食欲。 4.根据季节和当地市场供应情况制定食谱。(四)幼儿食谱的评价1、定期为幼儿体检通过身高体重的增长情况去评价食谱制定是否合理。2、到现场观察幼儿的进食情况。3、检查食品质量和烹调方法4、定期进行营养分析这是一种比较准确的食谱评定方法。(五)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第二节、幼儿利用自然因素锻炼的卫生一、各种自然因素对幼儿身体的作用空气、水、日光二、利用自然因素锻炼的原则1、循序渐进的原则2、一贯性原则3、个别照顾的原则4、全面锻炼的原则三、利用自然因素锻炼的方法空气浴、冷水浴、日光浴使学生掌握六大营养素的营养意义及来源,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及利用。幼儿锻炼的卫生意义六大营养素的营养意义及来源。幼儿锻炼的具体方法。第五章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卫生2一、幼儿园建筑卫生(一)园地的选择(二)布局、绿化与安全设施1.幼儿园房舍的卫生要求2.幼儿园活动场地与绿化3、安全保护设施二、房舍的卫生技术设备(一)微小气候(二)通风(三)取暖(四)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三、幼儿园用具设备的选择(一)桌、椅、床、柜橱的卫生要求(二)幼儿食具的卫生(三)幼儿玩具的卫生(四)幼儿图书、教具、劳动工具的卫生四、环境管理(一)园地的清洁(二)幼儿园的环境管理使学生了解幼儿园的建筑卫生及用具设备的选择幼儿园的建筑卫生及用具设备的选择第六章幼儿教育活动卫生2一、幼儿期的年龄特点二、幼儿大脑皮层的活动1、始动调节2、动力定型3、镶嵌式活动4、优势原则5、保护性抑制三、幼儿生活制度的制定四、幼儿主要活动的卫生(一)游戏的卫生(二)教学活动卫生(三)阅读和绘画的卫生(四)唱歌的卫生(五)劳动活动的卫生(六)节日和娱乐卫生(七)主要生活常规的卫生掌握幼儿大脑皮层活动的特点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掌握相关的卫生要求第七章幼儿疾病的防治和管理4第一节幼儿传染病的防治一、传染病的特性二、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三、幼儿园传染病的预防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者,提高幼儿对疾病的抵抗力四、幼儿常见的传染病(一)、呼吸道传染病1、流行性感冒2、麻疹3、水痘4、猩红热5、风疹6.幼儿急疹7.腮腺炎8、白喉9.百日咳10、流行性脑膜炎(流脑)11、小儿结核病(二)肠道传染病1、细菌性痢疾2、病毒性肝炎3、小儿麻痹症(三)、虫媒传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第二节幼儿常见病和寄生虫病的防治一、预防幼儿常见病(一)、上呼吸道感染(二)、幼儿腹泻(三)、佝偻病(四)、缺铁性贫血(五)、扁桃体炎(六)肺炎二、幼儿常见寄生虫病(一)、蛔虫病(二)、蛲虫病(三)、钩虫病熟悉有关传染病的基础知识,了解灾后防疫的重要性及一些具体措施。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环节及预防。
幼儿意外事故的预防与急救
2一、擦伤和出血的急救(一)擦伤擦伤是由于身体一部分受磨损引起的组织表层的损伤。一般都是皮肤擦伤。处理:先消毒,后包扎(二)出血1、出血的种类(皮下出血、外出血、内出血)2、止血法(1)小伤口(2)大伤口(3)动脉出血二、骨折和脱臼的急救
骨折
1.骨折的症状:2.现场处理:骨折的急救原则是——避免断骨再刺伤周围组织,减轻疼痛。这种处理叫“固定”。(二)脱臼脱臼是关节间的韧带或关节,受暴力断裂,拉伤而使骨和骨臼完全或部分脱离的一种创伤。三、烧(烫)伤的急救
(一)烧(烫)伤分度(二)急救(三)预防
四、咬伤、蛰伤的急救(一)蛇咬伤(二)疯狗咬伤(三)蚊子、臭虫等咬伤(四)黄蜂螫伤(五)、蜜蜂螫伤(六)、蜈蚣咬伤
五、异物入体的急救
(一)异物入鼻
(二)异物入咽
(三)异物入气管、支气管
(四)异物入食道
(五)异物入眼
(六)异物入外耳道
六、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急救使学生了解掌握患儿的基本护理技能和急救术。学前儿童常见病的护理和预防及急救术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