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史地
政治
道德与法治
美术
音乐
科学全部课程↓八年级语文下册微课+课件教案汇总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思维导图汇总下载八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下载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试卷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习作范文汇总下载八年级语文下册必背篇目及译文梳理下载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统考卷1
时间:分钟满分:分
卷Ⅰ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皑皑(ái)农谚(yàn)羁绊(jī)挑拨离间(jiān)
B.闸口(zhá)旷野(kuànɡ)怅惘(wǎnɡ)接踵而至(zhǒnɡ)
C.恐吓(hè)蛮横(hènɡ)寒噤(jìn)暴风骤雨(jù)
D.闭塞(sāi)凋零(diāo)隧道(suì)草长莺飞(yīnɡ)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偏僻吩咐和言悦色振耳欲聋
B.延安检讨历历在目偷偷摸摸
C.眼框喧哗慢不经心不知所措
D.浮燥橄榄穿流不息天衣无缝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我们要想做到出类拔萃,就要在各方面比别人多付出一倍、两倍,甚至三倍的努力!
B.贵州省的清水桥是全球第二高的大桥,桥面距峡谷水平面垂直高度米,气势宏伟令人叹为观止。
C.现在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植被们耷拉着脑袋没有一点精神气。
D.庄子一直厉行简单朴素的生活,从不刻意追求物质享受,所以给人的印象难免有些邋遢与不修边幅。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暴力恐怖案件不再发生,各地交通部门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B.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C.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2)我一直______于科学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3)云,能够帮助我们______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
(4)你把我的______引向远古,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A.烘托沉迷识别思念B.衬托沉醉辨别思绪
C.烘托沉醉识别思绪D.衬托沉迷辨别思念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B.网络让人类有限的大脑实现任意链接,但是谁也不知道网络搜索会不会让人变笨?
C.朗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
D.据调查,读过《红岩》和《铁道游击队》的学生寥寥无几,红色经典读物大受冷落。
7.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B.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C.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D.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8.下列语句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后来的亲眼所见,又证实了这一点。
②这使我想起了王维的诗,既然初升的太阳是扁的,落日怕也不会是圆的吧!
③几年前,偶然东临大海,隔着面纱似的薄雾观看跃然而出的红日。
④碰巧,在一本书里找到了答案:落日是扁的,据观察是椭圆形的,短轴约比长轴短1/5。
⑤咦!刚升起的太阳竟略有一点扁的。
A.③⑤②④①B.③④②①⑤C.①⑤③②④D.①④②③⑤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正义》,《礼记》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是儒家经典之一。
B.《社戏》选自《彷徨》,小说讲述了主人翁“迅哥儿”和一群小伙伴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的经历。
C.《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即兴演讲稿,是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一次演讲。
D.《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是我国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0.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的舐犊之情。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奥斯特洛夫斯基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的格调。
C.《名人传》叙述三位名人在经历肉体和精神上的种种磨难后,创作了不朽杰作的故事,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21·cn·jy· )(3分)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说说这两句诗好在哪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6分)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选自《礼记·学记》)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②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③,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⑤也。”(选自《史记》有删改)
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益:增加、加深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④为人:作曲的人⑤《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虽有佳肴()
⑵不知其旨也()
⑶然后能自强也()
⑷孔子学琴于师襄子()
7.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2分)
A.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B.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C.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D.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⑵师襄子辟席再拜。
9.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
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
10.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具体分析。(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2分)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
今夜,窗外的桂树在秋天清凉的夜色中散发着芬芳,青翠的绿叶在风中轻轻款摆,不知人间忧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外婆。
我工作的学校在一个乡下的小镇。每天下班的时候,都会路过一户农家小院。有时院子的门口会坐着一个老人。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夕阳投下余晖,释放着她最后的光芒。老人的身影在余晖的映照下,那么的落寞和苍凉。
每当我路过老人的时候,总是将车速渐渐放慢,目光轻柔地抚过老人。也曾想过,将车停下。可是心里终究还是挂念着我一双幼小的儿女,想早点回家,又想着来日方长,于是踩下油门,绝尘而去。我在汽车的倒后镜中,看到老人的身影在傍晚的薄暮中渐渐模糊。我想,老人肯定不会知道,她疼爱的外孙女路过了,路过了她的苍老,路过了她的孤独,却没有肯为她做片刻的停留。
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将车停下,走进了那个小院。我和外婆打了声招呼后,便和一旁的舅妈唠着家常。在和舅妈说话的过程中,外婆一直茫然地看着我。终于,外婆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问我:“孩子,你是哪个啊?”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我已经有多久没有认真地看望过外婆了?外婆已经老到快要认不出我了。外婆的头发已经全白了,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浑浊的眼睛里却有着孩子般的单纯。“我是小萍。”外婆的表情瞬间生动起来。她笑了,脸上的皱纹宛若菊花,徐徐绽放。外婆问起我的孩子们,我将孩子们的趣事说给她听,她的笑容越发的灿烂了,那双深深埋藏着岁月的沧桑的眼睛里,有光彩流转。我能感觉到,我能来看她,外婆非常开心。
这一次看望外婆,让我记起很多外婆对我的疼爱。小时候,用手帮我清洗满是泥巴的小脚,将我喜欢吃的东西留给我……甚至我成年后,春节没有去给她拜年,她还记着将压岁钱让我的母亲转交给我。竟然是三份!我和我的两个孩子各一份。
我的心里涌动着深沉的内疚,还有不安。外婆真的已经很老了,以后不管有多忙,我都该经常去看望她。我还计划着,在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里,我会带着我的两个孩子去看她。我蓦然发现,外婆还没见过我的小儿子,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子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
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可是我们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国庆还没到,我和外婆就又见面了。这一次,医院。妈妈哭着打电话告诉我,外婆得了这世界上最凶险的病,肝癌晚期。才几天时间,外婆就已经形容枯槁、卧床不起。然后又没有几天,她就迅速陷入昏迷,然后就在昏迷中死去了。从查出疾病到死亡,一共不到半个月时间。死亡来得是这样迅疾,没有给她自己和她的子女思想准备的时间。外婆就这样离开了。
外婆,如果来日方长,哪怕只有一次,让我再有机会路过您坐在我下班途中的院门口,我一定停下前行的四轮,走到您的身边,轻轻地唤您一声“外婆”,然后匍匐在您的膝旁,陪您说说话,听您说说您的快乐,或者不快乐,慰藉您寂寞的时光。
可是,这世间并没有多少来日方长。很多东西,当我们拥有的时候。我们并不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能再拥有。可是明白了这个道理,要付出多么沉痛的代价!
今夜,桂树飘香,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我再不幻想来日方长!
11.根据提示,将下面表格内容填写完整。(6分)
我
外婆
路过外婆时没有停留
A
B
快乐地与“我”交谈
再一次与外婆相见
C
ABC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写桂树飘香,绿叶轻摆,“不知人间忧欢”,是为了引出下文,衬托“我”忽视至亲痛失亲人的悲情。
B.“我”上门看望外婆,“外婆已经老到快要认不出我了”,一方面是说外婆已经老迈,另一方面说明“我”太久没有看望外婆了。
C.“我”成年后,仍然接受外婆给“我”的压岁钱,说明“我”太过冷漠,不知感恩。
D.“我”因为内疚和不安,所以决定于国庆带两个孩子去看外婆。
13.文中写“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子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我”感到“亏欠”的原因是什么?(4分)
14.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6分)
(1)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从人物描写角度)
(2)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从修辞角度)
15.请写出文章最后画线句的含义。(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2分)
小心患上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
①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考试之前肚子总是不舒服,考试中多次想上厕所。
②考试对你越重要,题目越难,你对自己要求越高,这种症状越严重,给自己的心理压力就越大,最后导致原本烂熟于心的知识想不起来,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陷入一片泥沼,考试的结果自然也就不会太理想。
③考试前总想上厕所就像一个魔咒困扰着你,每次考试必灵,而每次考完之后这种症状就消失了,去医院检查身体一切健康。
④其实这些都是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的表现,此外还有食欲缺失、憋气心慌、失眠健忘等症状。病情反复甚至加重,而身体器官经检查并没有出现明显病变,使用药物治疗一般效果不明显。
⑤长期的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大,使大脑处于一种过劳的状态,血管痉挛,进一步造成大脑供血不足,脑细胞缺氧,大脑神经调节能力下降,导致大脑的手下——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从而造成失眠健忘等各种各样的症状出现。
⑥因此,正确处理考试带来的压力,提高自己心理素质,那些魔咒会慢慢地不治而愈。压力使我们进步,但过多的压力会阻止我们前行的脚步,当你面对考试带给你紧张的压力时,不妨试试几个缓解考试综合征的小技巧:
⑦可以尝试将你内心的焦虑认真写下来,整理自己的心情,控制内心的焦虑。做好最坏的心理准备,悲观地看待,乐观地接受,就能无畏地静观一切困难。
⑧音乐可以使人放松。外界刺激使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从而出现惊恐、愤怒、紧张、兴奋等情绪。而音乐激活人的副交感神经系统,与交感神经系统相对抗,促使人缓
解紧张,进入放松状态。
⑨转移注意力。让大脑放松一下,尝试做一些如运动、绘画等你所感兴趣的事情,不要长时间不间断地学习,哪怕只是简单地和朋友聊天,散步也能改善你的考试焦虑。
⑩在考试前可尝试闭眼挺腰进行深呼吸。将双手交叉放在桌面上,一般节奏为吸气5秒,呼气3至4秒,连做3次,可有效改善大脑缺氧状态。
?调整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也可适当吃些刺激食欲的微辣或酸味食品。另外,温水浴有同样的帮助,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总之,考试焦虑并没有那么可怕,我们只要积极调整,就能克服心理障碍。(摘编自科普中国《小心患上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
1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是由大脑供血不足,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的。
B.患了考试焦虑紧医院进行检查,如能使用药物治疗效果更佳。
C.文章先从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的表征写起,再说明原因,最后介绍缓解考试综合征的方法。
D.第⑥段中加点词“魔咒”,原指“魔法符咒”,文中指考试焦虑紧张的表征。
17.请简要概括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的表现。(3分)
18.请简要概括缓解考试焦虑紧张综合征的方法。(6分)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民间的声音
关于“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1楼: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本地话。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方言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
4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绍兴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5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6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绍兴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摘自“E网论坛”,有删改)
学者的言论
1.“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钱乃荣(著名语言专家)
2.“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程乃珊(著名作家)
3.“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封新城(《新周刊》执行总编)
4.“新时代的曙光照进了方言。方言不是时代的对手。其实,谁又不在时代面前被揍得鼻青脸肿呢?”“方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全球化的年代,必须要有一种公共语言交流。”——敬文东(文学博士)
5.“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
——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19.第一则材料关于“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网友们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哪些?第二则材料中的学者又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4分)
20.统观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方言具有哪些价值?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3分)
21.如何走出“方言困境”,正确处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有人提出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有人提出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说说你的想法,并运用以上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作适当阐述。(3分)
(六)名著阅读。(5分)
22.被称为“苦心孤诣教子篇”的名著是《》,这是一部集,作者傅雷教育儿子胜不骄败不馁做一个“、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23.傅雷经常给儿子翻译音乐家的资料给儿子。
三、写作(30分)
24.平凡的日子,只要努力,就会积累起生命的厚度。平凡的日子中,可以享受到友爱善良的温暖、乐于吃苦的甘甜、辛勤劳动的收获、孝敬父母的美好、自觉给予的快乐、好学不倦的充实;可以享受到甘于寂寞的崇高、归于平淡的境界……平凡的生活阳光灿烂,平凡的日子精彩纷呈。
请以“平凡的日子也精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少于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12分)(评分标准:每空1分,错漏一字该空不得分。)
(1)青青子衿(2)气蒸云梦泽(3)禅房花木深(4)娇儿恶卧踏里裂
(5)选贤与能讲信修睦(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7)萧萧班马鸣(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2分)B
3.(6分)(1)(2分)馈jiè
(2)(2分)甲:A乙:B
(3)(2分)记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东西(的本能)(或:记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
二、阅读(70分)
(一)(5分)
4.B [解析]这联是作者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没有悲伤之感。
5.这两句诗一扫离别诗情感悲伤、基调低沉的特点,字里行间体现作者昂扬、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
(二)(16分)
6.(4分)即使甘美勉励向
7.(2分)A
8.(4分)⑴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⑵师襄子离开座位,向孔子连着行了两次礼。
9.(3分)D(他并没有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而是不愿在学习上浅尝辄止)
10.(3分)示例:孔子学习了十天,熟悉曲子后,发现自己没有掌握技法:再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没有领会到曲子所表达的志向;又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融入作品理解作者,于是一直学习,最后融入作品中,他真正做到了“学然后之知不足。”
附: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练了十天却不另学新曲子。师襄子说:“你可以学新乐曲了。”孔子说:“我已学会了乐曲,但节奏的技巧还没有掌握。”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掌握了节奏的技巧,可以学新乐曲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悟了乐曲的思想感情,可以学习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不能想象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从你的弹奏中,仿佛看到有个人正在严肃地沉思,安然地在高处瞻望,胸怀着远大的志向。”孔子说:“我也想象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了:他有着黑黑的面孔,高大的身材,目光凝视远方,好像是个王者,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