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烔炀镇镇区一路西行,在经过小王村民组后,再跨过一座横跨在炀河上的水泥桥,就到了俞茆村民组,水泥路面到此也戛然而止了。于是,一座桥成了“分水岭”,一边是去往镇上宽阔整洁的水泥路,一边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破旧村内道路。路,成了俞茆村村民出行与发展的“拦路虎”;修路,更成了俞茆村全体村民的共同期盼。其实,这个坐落在巢湖市烔炀镇朝阳村的美丽村落,这个位于大黄山脚下、被炀河半拥的小山村,也曾尝试过修路。年左右,借着“村村通”修到村口的机会,依靠朝阳村委会支持一部分、村民自筹一部分,俞茆村一共筹措了近4万元的现金与物资,把村民们走了上百年的村内土路变成了石子路。不过由于俞茆村地势较低,路面容易积水,加之这几年村里种植业、养殖业发展迅猛,大型机械使用量增加,石子路损坏严重,修路的呼声再次高涨。“群众的呼声就是村两委前进的方向。”6月19日傍晚时分,在俞茆村老村民小组长茆俊友家门口召开的村理事会议事会上,朝阳村党委书记郭年平话语铿锵有力。今年以来,抓住国家推进乡村振兴的机会,经村两委的积极努力,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俞茆村村内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喜获立项。“这次是由国家投资80多万元,对村内的道路进行硬化,并且配套修建排水沟渠、健身广场、停车场和绿化,下周一就开工,2个月内就要完工。以后下雨天,大家再也不用穿雨鞋出门了!”郭年平介绍道。郭书记的话就像在热油锅里倒入了一杯水,立马在6位村理事会成员当中引起轰动。“真是太好了,大家盼这一天太久了!”村理事会成员茆诗研刚从合作社的插秧现场赶回来,听闻郭书记的介绍兴奋不已,连脚上的泥土也顾不上去洗。随后,理事会成员还纷纷表态,要主动做好施工队的后勤工作,要协调好施工队与村民的关系,要监督工程质量……议事会现场,现任村民小组长茆诗清还把村里的情况向郭书记一行作了反馈:俞茆村有70多户,多人,但长期在村内居住的只有75人,且以老人为主。“等路修好了,由我们村委会出资,补齐路灯,绝不让群众摸黑出行!”听出了茆诗清话语中的担忧,郭年平代表村两委做出了郑重的承诺,现场响起一片欢声笑语。近年来,朝阳村从实际出发,紧紧抓住村情,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形成了以黄蜀葵、优质稻麦种植为支柱的村集体产业,并带动周边群众依靠规模种植、养殖,走上了一条条致富之路、小康之路、幸福之路,大家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路高歌奋进。图文:王国祥编辑:何小娟复审:胡平华校审:高道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