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识药第二百九十三期蜀葵

蜀葵Althaearosea(Linn.)Cavan(锦葵科)

“眼前无奈蜀葵何,浅紫深红数百窠。

能共牡丹争几许,得人嫌处只缘多。”

蜀葵是中国中药的传统花卉,是广泛种植的草本植物。由于它原产于中国四川,故名曰“蜀葵”,又因其可达丈许,花多为红色,故名“一丈红”,于六月间麦子成熟时开花,而得名“大麦熟”。

拍摄时间:年5月23日

拍摄地点: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

识别特征:

(1)二年生直立草本,高达两米。

(2)叶近圆形,直径约6-15厘米,通常5-7掌状浅裂或为波状;叶柄长7-8厘米,被星状长硬毛;托叶卵形,先端具三尖。

(3)花腋生、单生或近簇生,常成顶生总状花序式,具叶状苞片;总苞杯状,常6-7裂,基部合生;萼钟状,5齿裂;花大,有红、粉红、黄、白、紫和深紫等色,单瓣或重瓣,花瓣倒卵状三角形,先端凹缺,基部狭,爪被长髯毛;雄蕊柱无毛,花药黄色;花柱离生多数,微被细毛。

(4)果盘状。被短柔毛,分果爿近圆形,多数,具纵槽。

地理分布:原产中国西南地区,在中国分布很广,华东、华中、华北、华南地区均有分布。世界各地广泛栽培。

注:图源《中国植物志》

药用价值:

(1)根:清热,解毒,排脓,利尿。用于肠炎,痢疾,尿道感染,小便赤痛,子宫颈炎,白带。

(2)子:利尿通淋。用于尿路结石,小便不利,水肿。

(3)花:通利大小便,解毒散结。用于大小便不利,梅核气,并解河豚毒。

(4)花、叶:外用治痈肿疮疡,烧烫伤。

本草集锦:

(1)《备急千金药方》:吴葵,一名蜀葵。味甘微寒滑,无毒。花定心气。叶除客热,利肠胃。不可久食,钝人志性。若食之被狗啮者,疮永不差。

(2)《本草纲目》:蜀葵子:利小便,消水肿。

(3)《本草备要》:蜀葵花:赤者治赤带,白者治白带;赤者治血燥,白者治气燥。亦治血淋关格,皆取其寒润滑利之功也。

(4)《洁古珍珠囊》:蜀葵花阴中微阳。治带下,赤治赤,白治白。

药方集锦:

(1)治卒蝎所螫方:《新效方》蜀葵花,石榴花,艾心分等。并五月五日,午时,取阴干,合捣,和水涂之螫处,立定。二花未定,又鬼针草,挼汁敷之,立瘥。(《肘后备急方》)

(2)治黄疸后小便淋沥方:空腹单茹蜀葵一满口,止。(《备急千金药方》)

(3)治积聚癥瘕方:用蜀葵根煎汤,去柤,再入人参、白术、青皮、陈皮、甘草梢、牛膝煎成汤,入细研桃仁、玄明粉各少许,热饮之,二服当见块下。如病重者,须补接之,后加减再行。(《丹溪心法》)

(4)蜀葵根:散脓血恶汁,治带下,同白芷、芍药、枯矾,化蜡丸服。(《本草纲目》)

(5)水澄膏:井泉石、白及(各一两)龙骨、黄柏、郁金(各半两)黄蜀葵花(一分),上六味,并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一盏,调药打令匀,伺清澄去浮水,摊在纸花上贴之,肿毒发背皆治。(《华氏中藏经》)

编者寄语:

“细腰蜂语蜀葵花,何日高堂供曼遮,但使侬骑花背稳,请君驮上法王家”,蜀葵正如仓央嘉措的诗一样美,它长长的花茎上挂满艳丽的花,在阳光下,它的花瓣几乎是透明的,它像是盛满笑意的美人,盈盈的开着,真的很耐看。美丽的外表下更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花语为梦,花也如梦一般迷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ukuia.com/hkbm/57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