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平印象张圩

印象张圩

徐海平

前几天,文友邀我去红色老区沭阳县张圩乡游玩。出于对这片红色沃土的憧憬和热爱,我欣然允诺,于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快乐成行。

一踏进张圩的土地,不禁令人耳目一新。宽阔平坦的彩虹大道,真如一条彩虹从天飘落,鲜红的党旗塑像高高挺立,路边的井岗翠竹郁郁葱葱,青黛的楼房鳞次栉比,精神不觉为之一振。这还是我印象中的张圩吗?有关张圩记忆的点点滴滴,丝丝缕缕涌上心来。

记得几年前,我第一次来张圩,吊唁我同事的婆母,车子停在庄子外面,低矮的土坯草房,杂乱丛生的洋槐树林,弯弯曲曲的土路,让人看着心里苦涩涩的,觉得这革命老区还真的落后。

去年春天,我再一次经过这儿,和朋友一起去瞻仰抗日根据地淮海区行政公署旧址,车子在尘土飞扬的砂石路上颠簸,我心中的革命圣地,许多革命先辈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显然发展还是滞后,心中期盼着,什么时候老区才能旧貌换新颜呢?

今天,站在张圩的彩虹大道边,清凉的晚风中,我惊奇地看到农民们拿着奶茶盒子般的东西,一个一个盖在田中的幼苗上,后面跟着喷洒农药的人。这是什么作物这样宝贝?原来这是张圩乡新一届党委政府为了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与苏中制药集团合作,引进的草本植物黄蜀葵。为了防止除草剂伤害黄蜀葵,农民们给它们盖上防护盒。揣着一颗好奇的心,我问了度娘,原来黄蜀葵花不但可以入药,而且花朵大而华美,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可以美化乡村庭园。张圩乡的村民们把它和油菜套种,预计每亩比农作物增收三到四千元,这三千多亩黄蜀葵该给农民带来多大的收益啊!站在田边,看着正在辛勤劳作的农民,看着他们像侍弄新生娃娃一样侍弄着幼苗,我仿佛看到了大片娇艳的黄蜀葵花海,看到了农民们像花一样的洋溢着丰收喜悦的笑脸,这真是村民们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的幸福花!

接着,向导又带领我们参观了张圩乡的亩楸树育苗基地。这是张圩乡政府与大江置业集团建立“合作帮扶模式”而引进的脱贫致富项目。楸树原产中国,东起海滨西至甘肃,南始云南北到长城的广大区域均可看到它秀丽的身姿。它是我国的珍贵用材和绿化树种。其材质好,密度大,用途广,居百木之首,相当于楠木,被国家列为重要材种。楸树树干挺拔,花朵淡红素雅,皇宫庭院,胜景名园中处处可见它健美的芳容。它树形优美,花大色艳,枝叶稠密,有利于遮阴,防噪,除尘,集观赏和绿化于一身。

除此之外,楸树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的叶、皮、种子均为中草药,有收敛止血,祛湿止痛的功效。种子是治疗肾脏病、腹膜炎的良药,叶子还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嫩叶可食用,花可炒菜亦可提炼芬芳油。难怪有诗人这样赞美它说:“树高百尺尽着花,三春处处飞彩霞。细看全身都是宝,五湖四海可安家。”我们张圩乡种植了这么多了楸树苗木,还准备在树下林间养殖草鸡,无疑是给村民开拓了一条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这楸树更是村民们的富贵树,摇钱树。

张圩一路行来,我们看到的是浓浓的红色文化氛围,看到的是张圩的新形象,新亮点,新面貌,我们同行的文友们都情不自禁地赞叹:张圩,前进在希望的田野上!

徐海平,年出生,沭阳第一实验小学退休教师,大学文化。江苏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江苏省诗词协会会员;沭阳县诗词协会会员,《新城文学》诗词编辑。

投稿须知:

  一、本平台接受自然来稿,兼顾挖掘本地文学新星、培育潜力作者。

二、投稿以小说(故事)、散文、诗歌(含古体诗、散文诗)、文学评论为主,不违背政治内容,文字表达清新流畅,欢迎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作品。本平台编辑部对来稿有删改权,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

  三、本平台坚持原创,在其它   四、凡投稿者必需   (谢谢您的阅读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ukuia.com/hkbm/59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