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诗和远方rdquo在

运河弯弯南北行船

船儿悠悠河水淙淙

河边人家烟火气正浓

这是宿豫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题曲

也是小康生活的真实写照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专题发布第20期

带您看看被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点赞的

新型农村社区仰化涧河

社区居民:李志侠

“放在两年前,这样舒适的生活想都不敢想,本以为一辈子也就住个破房子了,没想到现在......”

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农房依路而建

一条条阡陌纵横的农路伴房而邻

走进宿豫区仰化镇涧河社区

仿佛走进了江南水乡

年下半年,宿豫区将涧河村、解闸村、保祥村3个村合并启动了农房改善项目,整合后的涧河社区辖村民户,人,在此基础上建设全新的居住区。对于无力置换新房的特困户,社区建设了4栋户均82平米的兜底保障房,按起居标准装修,免费提供给其居住。

涧河社区靠近京杭大运河,与之相通的老涧河、六塘河穿村而过。为此,农房改善项目在规划之初便有意保留村庄肌理现状,采用“逆规划”设计手法,对原有水体、植被、田埂等进行重新梳理,引入现代元素,凸显地域文化,彰显乡土风情,从而留住乡愁记忆。

刘海红

宿豫区委书记、宿迁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新农房建设好,不代表农房改善就结束,要让群众不仅仅拥有良好的硬件设施,还要有科学的后期维护,这也是我们一直要做好的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

社区居民:朱东流

“我们是年开始试点合作社的,村民大都支持,原本一亩地忙一年净收入不到元。这不,去年每人领了元分红。”

不仅安居还要乐业

涧河社区不断探索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新模式

加强产业建设鼓起百姓“钱袋子”

在涧河社区合作社,不少村民都把自家一部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合作社的多亩地上,有亩保留了稻麦轮作的传统,亩转型为浅水藕+龙虾的套养,还有多亩种植当地特色的黄蜀葵和雪桃。

目前,浅水藕套养小龙虾的模式效益较好,莲藕还申请了地理标志,配合产业链条完成销售后,60%的利润将用于支付土地和分红费用,20%作为村集体收入,还有20%用于土地与设备的维护保养。

产业的升级带动村民增收,也吸引了年轻创业者,张源就是一个,他在涧河社区承包了40亩地。面对成本核算,张源显得很有信心。

社区居民:张源

“土地成本一年3.6万元,其他农资不超过3万元,过了第一年,后面有不少土地整理的成本可以节省。”

记者了解到,涧河社区现有亩耕地已实现流转亩,用于发展高效农业,社区建档立卡户户人去年全部脱贫,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

社区居民:冒学才

“前段时间新闻上说,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年龄59岁以上的,可以申请独生子女奖励,我们正想咨询怎么申领,网格员付慧慧就带着填好一大半的申请表来敲门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统筹谋划精准施策

不仅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

还要切实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指数

涧河社区成立了党群服务中心,按片区成立党支部、按网格设党小组,以“网格员+党小组长”的共管模式,推动社会治理网格和党的组织网络双网融合,同时成立5支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乡风文明宣传、环境保护、扶贫济困、关爱妇女儿童等活动。

网格员:付慧慧

“网格工作比较琐碎,每天不到7点就到班上了,人口普查、对接台账、催缴保险、核算细化低收入户、帮贫困户联系上班地点、填写代办、核查签收当地警格推送信息,经常天蒙蒙亮就出门,回家前已是天黑。”

除了网格员,老党员、志愿者也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为充分发挥老干部在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优势,涧河社区党委结合实际,组织老年议事会成员进入网格,划分责任片区,定期开展群众走访、矛盾纠纷调解。

新农房新社区新希望

新乡村新产业新梦想

仰化镇涧河社区创新融合发展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编辑:苏苏

审核:ChaeYean

→话费继续送!快来参与有奖问卷调查~

→“不打烊”的红书房暖冬里的“加油站”!

→投票好作品,你来挑!

→满满“新”意,四季等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ukuia.com/hkbm/71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