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亩宅院换一幅画倾世捐赠换得一纸奖状

“予所收藏,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

————张伯驹

4月3日起,“予所收蓄永存吾土——张伯驹先生诞辰周年纪念展”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面向公众开放,持续至5月6日。

张伯驹是谁?

在章诒和的《往事并不如烟》中,她写道,读高中时她想拜师学画,父亲章伯钧推荐画家潘素。

章诒和问父亲:“谁是潘素?”“张伯驹的夫人。”“谁是张伯驹?”“他是‘民国四公子’之一,收藏无数罕见之物。别看我有字画五千多件,即使全都卖掉,也未必抵得上他的一件。”

“民国四公子”,与张伯驹并列的是张学良、末代皇帝溥仪族兄溥侗、民国总统袁世凯次子袁克文。

章诒和不信,哪有东西这么值钱。章伯钧便问:“你背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吧?”“这是李白的诗。”“张伯驹就有李白的真迹《上阳台帖》,他把这个帖送给了毛泽东。(ps:年此帖转交故宫博物院收藏。)

《上阳台帖》卷(局部)

(很多人认为是这“诗仙”李白传世的唯一书迹,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于苍劲中见挺秀,意态万千。)

你知道‘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是谁写的吗?”“杜牧。”“对,张伯驹就有杜牧的字。

你知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吧?”“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张伯驹有范仲淹的手卷。”……

《自书诗》卷(局部)

“宋四家”之一的蔡襄,他的书法在宋代已享有很高的声誉,被推为“本朝第一”。《自书诗》笔致飘逸,点画精美,充分展示了蔡襄中年清健圆润的书风特色与纯熟的功力,“为蔡书之最精者”(《丛碧书画录》)

后来,章伯钧又说了一句:“只是这些东西现在都不是他的了,换成了一张国家的奖状。”

今年是先生诞辰周年。故宫博物院与张伯驹潘素文化发展基金会、中国国家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共同举办展览,以此怀念先生的佳德懿操,铭记他的无私奉献。

主办方从张伯驹先生捐献国家的诸多重量级文物中精选33件,是张伯驹先生鉴藏书画一次极为难得的大汇聚。

《王蜀宫妓图》轴,“吴门四家”之一的唐寅所画,工笔重彩,细致入微的描摹了宫妓四人,显示出唐伯虎在造型、用笔、设色等方面的高超技艺。

展览以国有博物馆中经张伯驹先生鉴藏的古书画为限,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三个部分,包括上文所述的李白《上阳台帖》、蔡襄《自书诗》、唐寅《王蜀宫妓图》。

其中一部分珍贵文物,如陆机《平复帖》卷、展子虔《游春图》卷、杜牧《张好好诗》卷、范仲淹《道服赞》卷等,尚处于休眠期,为保护文物,本次展览无法展出原作,将用复制品替代。能看一眼复制品,也是极好的!

予所收蓄永存吾土

张伯驹先生诞辰周年纪念展

主办单位

故宫博物院与张伯驹潘素文化发展基金会、中国国家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

展览时间

年4月3日—5月6日

展览地点

故宫博物院武英殿

ps:本展览不单独收费

凭故宫博物院门票免费参观

张伯驹,启功先生誉之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下民间收藏第一人”。

他自30岁开始收藏中国古代书画,眼光如炬,极具魄力,购藏了大量珍贵文物,如现存年代最早、有“法帖之祖”美誉的《平复帖》,传世最早的山水画《游春图》,以及唐代诗人杜牧的存世孤品《张好好诗》,宋代书画佳作《道服赞》《诸上座帖》《雪江归棹图》《百花图》,元代钱选、仇远、赵孟頫、王冕,明代沈周、文徵明、唐寅、陈洪绶,清代吴历、蒋廷锡等艺术史上著名书法家、画家和重要流派的作品。

《张好好诗》

经他手蓄藏的书画名迹,见诸其著作《丛碧书画录》者,便有件。

初时出于爱好,后则以保护祖国文物不外流为己任,甚至变卖家产,亦不改其志。

接下来讲讲张伯驹的收藏故事。

1

散尽万贯家财,换来百件书画

张伯驹的父亲是清末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张镇芳,开了中国最早的官商合办的盐业银行,是当时中国的四大银行之一。

7岁入私塾,9岁就能写诗,老先生书架上的书,只要他看过,放在第几行第几本,他都能记住。先生们都称他为“神童”。诗词歌赋、戏曲书法,无一不好。

他厌烦从政为官,不顾双亲反对,退出军界。从此过上了写诗作画、看戏唱曲的生活。

“家里什么事都不管,出去做官也不干,唉,随他吧。”其母感叹。

其父怕他玩物丧志,安排他去自己银行挂职。因为盐业银行的政治背景,清廷的大批文玩都抵押在这里,张伯驹在此上班,挣钱的方法没有学到,但对古玩字画深有研究,见多识广造就了他日后超乎寻常的鉴赏眼光。

范仲淹《道服赞》

年,他开始收藏字画。其女儿张传綵说,他在长辈眼中其实是个叛逆者、败家子,但家人对此无奈,只好随便他自由选择。

流失的《夜照白图》

年,一件事情震动了中国的文化艺术界,舆情哗然,张伯驹痛心不已。

《夜照白图》被溥心畬仅以一万大洋转卖到了日本人手里。

夜照白是唐玄宗御马,传说中的汗血宝马。这幅画为什么是“国宝”,因为图上有南唐后主李煜、美术史家张彦远、宋朝米芾等人题字。

张伯驹久久不能释怀,立志“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

三购《平复帖》

他还知道溥心畬准备出售《平复帖》,为了避免珍品流落海外,他要不惜一切代价收藏。

《平复帖》是晋代陆机真迹,是现今传世墨迹中的“开篇鼻祖”。它长不足一尺,只有9行字,却盖满了历代名家的收藏章记,朱印累累,满纸生辉,被收藏界尊为“中华第一帖”。帖右侧前隔水黄绢的绢签上的痩金体“晋陆机平复帖”六个字是宋徽宗赵佶所题。

张伯驹让一中间人相商于溥心畲:请将此宝想让,伯驹愿收;如果不想转让,需用钱可抵押。

中间人一番奔走相告之后,给张伯驹回答:要转让,价钱要20万元。次年张伯驹又请张大千说合,愿以6万元求得,但溥心畲仍要价20万元,未成。

年年底,张伯驹在火车上与著名藏书家傅增湘相遇,从他口中得知,溥心畲母亲过世了,现需款正急,可以借机购得《平复帖》。但张伯驹忧虑,现正遇母丧,重提相求之事,有乘人之危之嫌。

“心畲急需用钱,我就先借给他一万元吧。”

“那就以《平复帖》作抵押。”傅增湘决定促成此事。

几日之后,傅增湘把《平复帖》抱来了。“心畲要价四万,不用抵押,一次卖断较为简便。”张伯驹立即先付2万元,其余2万元分两个月付清。

张伯驹当时写道:“在昔欲阻《照夜白图》出国而未能,此则终了夙愿,亦吾生之一大事。而沅叔先生之功(傅增湘),则为更不可泯没者也。”

卖掉13亩的古宅,换来《游春图》

日本宣布投降后,溥仪带到东北的书画文物比较集中地在市场上出现,张伯驹找到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提出收购流散文物的建议,并主张“宁收一件精品,不收若干普通之品”。

这一时期,最使张伯驹振奋的是收得展子虔《游春图》。

《游春图》局部

展子虔是北齐至隋之间的一位大画家,其《游春图》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山水画,画上并没有展子虔的签名,之所以被认为是展子虔的画作,是因为宋徽宗赵佶的题字。

张伯驹得知京城装裱名匠马霁川收有此图,立即前往探询,而马要价八百两黄金。

张伯驹向他讲述此卷重要文化价值,并警告:“此卷不能出境,以免流传国外。”

后有人出面洽商,以黄金两谈定。但年的张伯驹屡收宋元巨迹,手头拮据,哪里还有这二百两黄金。

为了凑足这些黄金,张伯驹变卖了自己的宅院,这可不是普通的房子,这是李莲英的旧宅,占地13亩。

《平复帖》与《游春图》都为张伯驹拥有,堪称“二稀合璧”。他随自号“春游主人”,集词友结社“展春词社”。

中国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

年后,张伯驹几次将藏品捐献给国家,这些藏品现主要藏于故宫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院等处,兑现了其“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的初衷。

经他手蓄藏的书画名迹,见诸其著作《丛碧书画录》者,便有件。

故宫博物院共计收藏有张伯驹《丛碧书画录》著录的古代书画22件。这些作品“几乎件件堪称中国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

年,单霁翔曾撰文表示,今天这些藏品能为中华民族所共享,“张伯驹居功至伟”。“对于张伯驹的贡献,故宫博物院一直感念于心”。“故宫博物院将永远铭记这位一生为国宝永存神州,做出了非凡贡献的传奇人物。”

有人评价,即使是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故宫博物馆收藏的字画中,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市场价格,都“罕有能超过1956年张伯驹无偿捐献之物”,“他捐献的任何一件东西,用什么样的形容词来形容它的价值,都不为过。”

以下是张伯驹捐献给国家的部分古代书画作品。

2

张伯驹部分鉴藏作品

▲晋陆机草隶书《平复帖》卷

此卷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陆机(—)写的一封信札,共9行,计84字,是用秃笔写于麻纸上的。因文中有“恐难平复”之语,故名。

这是现存年代最早并真实可信的西晋名家法帖,它一方面是隶书发展过程中的标本,更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重要佐证,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此帖宋代入宣和内府,经多人之手,后归入乾隆内府,再赐给皇十一子成亲王永瑆。光绪年间为恭亲王奕訢所有,并由其孙溥伟、溥儒继承。后溥儒为筹集亲丧费用,将此帖待价而沽,经傅增湘从中斡旋,最终由张伯驹以巨金购得。张伯驹、潘素夫妇于年将此帖捐献国家。

▲隋展子虔(传)《游春图》卷

此图绢本,本幅无作者款印,幅前宋徽宗题“展子虔游春图”。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它是早期青绿山水里程碑式的佳作。

描绘了官宦贵族在春光明媚的季节郊外“踏青”的游乐场面,整幅以自然风光为主,人物殿阁点缀其间,人们或骑马,或步行,或乘船,在花团锦簇的湖光山色中流连忘返。画家在创作中较好地表现了“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空间效果,“丈山、尺树、寸马、豆人”,比例关系适宜,改变了六朝“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无空间山水面目,造型手法更为丰富,写实能力明显提高。在用笔设色上,以青绿勾填法绘山石,局部则以金线勾描,鲜明纯净,呈现出一种富丽堂皇的古拙美。

▲唐李白草书《上阳台帖》卷

此卷引首有清高宗弘历楷书题“青莲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一行。内容为自咏四言诗,其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于苍劲中见挺秀,意态万千。

此帖曾入北宋宣和内府,后归贾似道,元代经张晏处,明藏项元汴天籁阁。清代先为安岐所得,再入内府,清末流出宫外。民国时入张伯驹手,新中国建立后献给毛泽东主席,年此帖转交故宫博物院收藏。

▲宋蔡襄行书自书诗卷

此卷为宋代书法家蔡襄所书。蔡襄善诗文,书法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被推为本朝第一,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北宋皇祐二年(年),蔡襄罢福建转运使,召还汴京修起居注,遂从福州一路北行,历时半年多。沿途见闻有感于怀者,皆成诗章,此卷所书五言、七言诗即是。书写时间当在诗成之后不久,蔡襄时年约40岁。因属个人诗稿,无意求工,故笔致飘逸流畅,点画婉转精美,充分展示了蔡襄中年清健圆润的书风与纯熟的功力。

近代朱文均赞云:“此册行楷略备,无不臻美。其婉约处极似虞永兴,而温栗不减柳谏议。盖其能博采约举以自成一家书派者。”此卷原装帧为册,由张伯驹购自朱翼盦,后捐献国家。

▲宋杨婕妤《百花图》卷

此南宋女画家杨婕妤为宋理宗皇后祝寿所绘制的一幅花卉长卷,分别绘寿春花、长春花、荷花、西施莲、兰花、望仙花、蜀葵、黄蜀葵、胡蜀葵、阇提花、玉李花、宫槐、三星在天、旭日初升、莲桃、海水、瑞芝共17段,每段小楷书标示花名并纪年、题诗。

杨婕妤又称杨妹子,其法书墨迹传世较多,而绘画作品目前只发现这一件,对研究其绘画面貌意义重大。此卷被张伯驹先生所珍视,他曾写过一首《瑞鹧鸪》,结句“白头赢得对杨花”,即指此卷。

张伯驹曾经这样表述:“我终生以书画为伴,到了晚年,身边就只有这么一件珍品,每天看看它,精神也会好些。”但这样一件被他视为精神慰藉的作品,最后也捐了出去。年,张伯驹潘素夫妇将此卷捐献给吉林省博物院(当时称吉林省博物馆)。

作者

南方日报记者刘长欣(部分综合网络)

编辑

陶明霞梁龄

图片

资料图

策划

李贺李培郭珊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转发分享给朋友哦

回眸艺见:

粤剧《花月影》搬上大荧幕,红线女曾为它打call

打破边界重构空间,暌违9年的王璜生回广东美术馆给你看不一样的艺术

穿越到80年前的广东沿海,跟着这个英国人的镜头…

央视春晚总导演点赞广东展播节目:成功展示新时代广东创造力

广东流行音乐辉煌40年,要从这支乐队讲起

红遍全球的百老汇音乐剧《长靴皇后》将登陆广州!南方仅此一站!

台湾著名诗人洛夫去世,生前曾想定居广东

岭南的24番花信风,藏着哪些你不知道的雅事?

《厉害了,我的国》票房4天过亿,导演卫铁揭秘拍摄过程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白癜风公益帮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ukuia.com/hkjj/15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