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喜欢上一种ldquo拐弯抹角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里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明明

明明讲故事创始人

自己讲道理讲得口干舌燥,孩子却越听越糊涂,越听越叛逆?如果你有这个经历的话,今天的文章非常值得一读哦。

“玩具监狱”有奇效

通常,我们谈事情要就事论事,但我最近收获一个很重要的感悟:很多时候跟孩子沟通,就事论事根本行不通,反而得灵活变通,得“拐弯抹角”。

这还要从我在家里建的“玩具监狱”说起。

孩子玩完玩具不收拾怎么办?

一开始,我也跟我熟悉的家长们一样,看见城宝乱丢玩具就上去训他,叫他把玩具收起来,三令五申,可是说实话效果并不是太好,训一次改一次,可不知道什么时候老毛病又犯了。

看见他不收拾玩具,我一生气就想给他没收掉,但是,没收容易,怎么让孩子明白我没收玩具这件事不是“暴力执法”呢?怎么让他理解这是合乎道理的呢?

首先我尝试去思考他不收拾玩具的原因。我觉得这并不完全因为懒惰,其中还包括深层次的思维问题,也就是,孩子内心里还没彻底理解“玩完玩具要收起来”这件事的合理性。

“玩具放哪儿不是放?为什么非得收起来呢?”孩子心里会不会有这种疑问?我想会有的。

究其根源,就是孩子没有建立起规则意识,不理解人和事物的存在都是需要“秩序”的。

所以问题就转移到“秩序”这个概念上来了。我意识到,我需要一件事来向城宝阐释收拾玩具是遵守规则的表现,否则就要被惩罚。

后来,我想到借助社会现象来说明,我告诉他:社会上的人不遵守规则会被惩罚,非常非常不遵守规则的坏人会被抓起来关进监狱里去,那么,你的玩具不遵守规则也会被关起来。于是,我和晓晓做了一个“玩具监狱”,专门“囚禁”城宝平时没有收拾的玩具,告诫他你只要不收拾,不把它们放在它们应该在的位置上,你近期就见不到它们了。

就这样,在避免暴力沟通、减少枯燥说教的前提下,“玩具监狱”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强烈推荐大家试试。

为什么换个说法会更有效?

在日常交际中,我们都喜欢“打比方”。想要你的打比方取得效果,你打的那个比方一定得比原本要解释的事情更简单易懂。

教育也是这样,我们需要借助孩子已经知道的、或者容易接受的事情,去疏导他不知道的或者不太愿意接受的东西。

在上面的案例中,我就是用“容易接受的”现象解释“很难接受”的现象。

如果告诉孩子,“你不收拾玩具会被惩罚”,多数孩子肯定既不理解也不服气,孩子很难接受这个。但是玩具不遵守规则被惩罚、坏人不遵守规则被惩罚这两件事就容易接受多了。

这其中是一个由“易”到“难”的逻辑类比。(孩子不需要明白其中的逻辑关系,我们只需要他在我们的引导下默默感受。

我们每个人都在有意无意地用打比方的方式来教小孩子。

小学课文讲的铁杵成针的故事就是典型的打比方的故事。

小李白在山中书院读书读烦了,心想这么读下去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一冲动就离开书院。然后下山遇见个老奶奶拿着铁杵在石头上磨,小李白问“老奶奶你在干啥呀?”老奶奶说,“我在磨针”。聪明的小李白一下子就领悟了,啊,原来只要肯下功夫,铁杵都能磨成针,那我肯付出努力的话,我的学业也一定会有成就的。

这就是最经典的打比方(类比)教育方法。在这里面,是用一件确定的事实来帮助孩子对未知的东西、犹豫的东西建立信心,从而实现从A到B的触类旁通。

不要小瞧这种类比,我们成年人看了觉得很小儿科,但对小孩子的成长帮助是相当大的。

很多时候,打比方教育促使孩子的立场发生了改变,也就让他对同一件事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

有个妈妈发现儿子经常浪费粮食,怎么说也说不听。妈妈说,“这是农民伯伯们辛苦劳动的成果,不要浪费”,孩子就顶嘴说“可是我们花钱了呀。”后来,妈妈就让儿子每天折一个纸鹤送自己,每只纸鹤给他5块钱作为报酬。刚开始儿子很高兴,很积极,可第三天后,他意外发现妈妈悄悄把纸鹤都扔进了垃圾桶,那一刻他伤透了心。

“妈妈,我还以为你很喜欢我折的纸鹤呢?你怎么能把它们扔进垃圾桶呢?你害我每天折得这么辛苦这么用心。”

“为什么不可以呢?我给你钱了呀。”妈妈故作从容地说。

经过几次对话,儿子慢慢就理解了,原来节约粮食跟他给没给钱没关系。

孩子的道德意识、规则意识还不成熟,而且性格还容易执拗、倔强,与其揪着他做的事情说教,不如打个比方,换个对象、换个立场,他的心理防线更容易被击破。

好处多多

我建议大家多试试打比方教育方式,也多多鼓励孩子打比方,因为它好处多多,不只能帮助我们把复杂的道理讲清楚,还能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孩子口才和写作能力,提升孩子智力发展,还可能让他更风趣幽默。

▌(1)口才、智力

我经常发现有些孩子能说会道的,其特点之一就是爱打比方,比如看见一

朵云,他会说“那朵云好像棉花糖呀”,看见一位胖大叔,他会说“那位叔叔的头好像一颗大鸡蛋啊”,等等。

别小看这点,孩子善于打比方,一来表示他们口才好,二来说明他们很聪明因为他们的大脑能形成快速的联想和逻辑搭建,并且能有效表达出来。

▌(2)提升作文水平

我们还要注意到一点,善于打比方是写好作文的必备要素之一。

东晋才女谢道韫从小聪明。有一天外面大雪纷飞,她的伯父谢安(当朝宰相)就带着几个孩子外出赏雪,兴致一来,就问大家“你们看这雪像什么”,其中一个男孩说“像盐巴撒在空中”,谢安听了微笑不说话,接着,谢道韫想了想,说“我看像柳絮被风吹起来的样子”,谢安听了立即表示赞许。“未若柳絮因风起”,小才女的一句诗被后世的人津津乐道。

我还记得自己以前小时候写作文经常拿着一个题目不知道从何下手,其实,无论是写景、叙事还是议论,懂得打比方的思维后,很多话题就能展开出去了。

▌(3)风趣幽默,缓解尴尬

学会打比方的思维,能帮助孩子在某些关键时刻机智应对尖锐刁难,化解尴尬。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经常在面对西方国家记者提问时作出机智应对。有一次,某记者再次抛出“中国威胁论”,华春莹从容做了个机智的比喻:

“中国块头是大,但块头大小与威胁与否并无必然联系。熊猫块头很大,但它会比秃鹰更危险吗?即便是功夫熊猫也是行侠仗义、亲仁善邻,受到了伙伴们的喜爱。”

一个简单的比喻,让对方的逻辑不攻自破。

在社交场合,我们经常会面对那些很尖锐或怀有敌意的对话,善于打比方,能帮助我们巧妙回击、化解尴尬。

明明小结

我们在教孩子过程中遇到小疙瘩时,不妨换换思维,找找其它看似无关、但逻辑相近的现象,拿来分享给孩子听,不但能帮助解决具体问题,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口才、写作和智力发展。

怕你们找不到明明

建议大家将「明明讲故事」设为星标

(安卓用户可设置为「置顶」)

↓↓↓

明明讲故事:万家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ukuia.com/hktp/84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