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医院有哪些 http://www.sjqbdf.com/m/
癫痫俗称“羊角疯、羊癫疯”,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突然的、短暂的脑功能异常:如意识障碍,肢体或全身抽搐,经常反复发作。该症发病率较高,具有自发性、反复性、发作性与阵发性四个特点。
癫痫是小儿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慢性病。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抗癫痫药,在治疗得当和依从性好的情况下,只有3/4的癫痫患儿能得到满意的控制。而患儿及其家属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不依从行为,是导致患儿治疗效果差和病情反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护士对本病开展健康教育,增加患儿和家属健康知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控制癫痫发作、提高生活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健康教育
在癫痫的治疗中,对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护理人员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家长进行癫痫治疗可行性、长期性及重要性的教育,使之了解有关癫痫的病症特点、治疗护理知识,认真配合实施治疗措施。
二、心理护理
加强年龄较大患儿的思想开导,使患儿树立治病信心此类患儿心理自卑,情绪消沉忧郁,或急躁自弃,孤寂寡言。所以医护人员应根据患儿的这些心理特点,让家长关心体贴患儿,多与之交流,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同时鼓励他们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和集体活动,增强自信心和独立生活能力。我院在儿童癫痫非发作期开展了积极的康复训练,由专门的康复师指导进行训练。患儿在指导训练以后,运动功能及认知能力均有提高,这样有效增强了家长配合治疗的信心。
三、癫痫发作时的家庭护理与急救指导
指导家长了解疾病的变化和观察癫痫发作的先兆症状。如果出现前驱症状,立即采取安全保护措施,迅速将患儿平卧于安静舒适的床上,头侧向一边,避免各种不必要的刺激。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及痰液,防止呕吐误吸。准备好自制的牙垫发作时尽快将其置于患儿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唇咬伤,同时松开衣领腰带。抽搐发作时,由于肢体和躯干肌肉剧烈抽搐可产生四肢或脊柱的骨折或脱位,因此抽搐时不要强压肢体,以防骨折及脱臼,家长要保护患者至清醒做好安全措施,避免坠床。教会家长观察注意发作全过程,观察发作部位、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及发作时症状表现(抽搐开始部位向哪一侧扩展、肢体有无瘫痪,对诊断有很大价值),观察意识,有无大小便失禁、瞳孔变化和发作后的情况。和医护人员保持联系,如有医院给氧气吸入。大发作时立即给抗癫痫药物,如:苯巴比妥钠、安定等肌内注射,持续抽搐者给静脉注射安定等。
四、督促患儿及家属按医嘱服药
一旦明确诊断是癫痫,并且药物剂量已经调节到能控制发作,就应严格按此剂量按时服药,一次也不能少,一天也不能停服。有时得了其他疾病,抗癫痫药仍需按时服用。不可擅自更换药物,有的癫痫患儿刚开始治疗时,往往在短期内不能立即控制发作,不少家长求医心切,看用药后仍不见效,便自作主张更换药物。有时药物3~5天换一种,甚至偏方、秘方、草药逐一试遍,个别家长还搞迷信,其结果小儿抽搐仍频频发作,弄得自己投医无门,实在不足取,随便停药、换药,非但不能控制癫痫发作,有时反而会加重病情。另外,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体重增加,药物的剂量也要作相应的调整,但药物剂量应由专科医生酌情加减,家长不可擅自变更。
五、注意药物副作用
长期服药,难免会出现一些药物副作用。况且,每个孩子对药物的反应及耐受性也不一致。所以,家长要了解孩子服用的药物可能会出现哪些副作用,并仔细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有些药物副反应是可以采取预防措施加以避免的。例如1岁以内的婴儿,长期服抗癫痫药物,可以引起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如果对这些婴儿及时补充维生素D或者在原有预防剂量的基础上稍增加维生素D的剂量,那么,就可以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六、生活起居要有规律
一般来说,癫痫儿可以与正常同龄儿一样参加文体活动。可以入学入托,社会不应歧视。孩子的生活要有规律,要有充分的睡眠时间,每天进水量及饮食量不宜过多,不宜过度疲劳或兴奋。因为上述这些因素均可诱发癫痫发作,应该避免。
七、适度锻炼
患儿症状控制后,应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减少感冒发烧等诱发因素。年龄小的孩子可以参加各种游戏、玩耍、跑步、踢球等。大孩子可参加体操、跳绳及各种球类活动,但不宜参加剧烈的运动。
综上,癫痫是一种常见慢性可治性疾病,婴幼儿期发病多见,对小儿精神、智力发育影响较大。癫痫病程长者其认知损害较严重,发病年龄越轻,认知损害越严重,癫痫发作频数越多,智能损害越严重,小儿癫痫的预后与病因、发作类型、发作年龄、发作频率和治疗有关,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和预防难治性癫痫。要想取得治疗成功,家长及患儿的配合很重要,只要加强患儿家庭护理指导,使家长及患儿充满信心,坚持长期合理用药,合理安排患儿生活,避免引起发作的诱因,就能有效治疗甚至完全治愈患儿,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儿童康复医学科谢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