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疮小议

简要说明

近来接诊了几位“湿疮”患者,有一位效果不错,今稍微整理下关于“湿疮”的一些临床知识,供各位朋友参考,也希望能为防治湿疮提供点建议。

湿疮,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疾病。

湿疮主要临床表现有: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

湿疮防护

①减少刺激皮肤,不要用太热、太燥的水或其他液体刺激皮肤。

②少吃发物,如牛肉、羊肉、竹笋等。

案例简介

一般情况:男姓患者,52岁,兽医,工作于近海农场。

主诉:反复双手掌瘙痒、皲裂1年。

现病史:患者自1年前起,给兽类注释疫苗后出现手掌瘙痒,抓挠后起水疱,抓破后渗液,之后皮肤肥厚粗糙,瘙痒,皲裂,阴雨天瘙痒加剧。自抹“乌蛇拔毒膏”,有一定止痒效果。现症见:双手掌皮肤肥厚粗糙,瘙痒,皲裂,晨起口干略苦,无发热,汗出正常,精神状况正常,胃口、睡眠、二便均正常。舌稍红,苔淡黄稍厚腻。

既往史:素体强壮(身高Cm,体重65kg),不易疲劳,不易感冒,无口舌生疮。27年前有“腰部扭伤”,未骨折,治疗休息1月后痊愈。20年前曾有腹部、背部、小腿“湿疹”病史,经治后痊愈。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史,无“乙肝”“结核”“梅毒”病史。无手术史。药物、食物过敏史不详。

个人生活史:抽烟,已戒酒半年。无特殊嗜好,情绪正常。

山人愚见

辨病分析:

患者以“反复双手掌瘙痒、皲裂”为主症,曾有水疱、渗液症状,结合既往有“湿疮”病史,辨病考虑为“湿疮”。

辨证分析:

①患者舌稍红,苔淡黄稍厚腻,排除舌头照片颜色失真,至少舌苔稍厚腻,考虑为“湿浊内蕴”(湿浊熏蒸,上潮舌面,故见舌苔厚腻)。

②患者病程反复长达1年余,既往有“湿疮”病史,辨病性考虑为“湿浊”(湿性黏滞,致病缠绵难愈)。

③患者主要症状多在手上,表现为双手掌皮肤肥厚粗糙,瘙痒,皲裂,辨病位考虑为“脾”“肌肤”(脾主四肢,脾主运化水液);口干略苦,提示体内有“热”;辨病性考虑为“湿”“热”“风”(湿浊蕴久不化,肌肤失养,化热生风)”。

④综上所述,辨证考虑为“湿浊内蕴,化热生风”。

山人愚见

遣方用药:

①选用“异功散”加减,健脾祛湿以“固本”。

②选用“导赤散”加减,清热利湿以“泻浊”。

③取象比类,选用虫类药以“治标”。

山人愚见

针对该患者,我的处方大致如下:

土炒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是“异功散”去了党参,考虑患者体质较好,未用党参,亦可节约药材费用,重用土炒白术、茯苓,以健脾祛湿,以绝生湿之源;苦参苦寒,可清热燥湿,但不可重用,以防苦寒败胃;曾得朋友指导,苦参配伍淡竹叶,既可改善口感,又可增强祛湿之功;淡竹叶、生地、川木通、炙甘草,亦有“导赤散”之意,以清热利湿;花椒芳香燥湿;白及可收湿敛疮,促进疮面愈合;刺猬皮、蛇蜕,有取象比类之意,寓意刺猬皮以止痒,蛇蜕以促进粗皮脱落。此方组方相对简单,无太多君臣佐使之配伍,如果一定要用君臣佐使来解释,不妨用“药队”来解释,即甘温“异功散药队”为君,健脾祛湿以固本;甘凉“导赤散药队”为臣,清热利湿以泻浊;白及、刺猬皮、蛇蜕、花椒为佐助药,增强全方祛湿、生肌、蜕皮之功;炙甘草为佐使药,既可健脾益气,又可调和诸药。

致谢

感谢朋友帮忙指导。

山人愚见,望朋友斧正,闻过则喜,共同提高。

图片:患者文字:山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ukuia.com/hktz/72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