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的造技术源于中国。
从中国习得造纸术的海东先民就地取材,以楮树皮为原料,制作出了“楮纸”。随着朝代更迭半岛楮纸被称做鸡林纸、高丽纸、三韩纸、朝鲜纸等不同名称。韩纸这种称谓是近代“洋纸”进入半岛后作为区别的名称。
“绢五百,纸千年”。好的韩纸可以保存千年之久,外表看似纤弱,却有着外柔内刚的品德。朝鲜半岛曾以“百纸”来代称“白纸”,因为制作一张纸需要经99道人手,最后再经使用者这一道方能成就一张纸。汉字中“米”字拆开来也只有八十八,古人的意识中纸要比米来的还有精贵。
在过去,纸在朝鲜半岛除去书写功能之外,还朝工艺方向蓬勃发展,其应用延伸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除去墙纸、窗户纸、壮板纸(一种铺在室内地面的纸张)等用途之外,各种生活用具,纸家具,纸收纳盒,纸衣,纸钱袋,纸伞,纸帘,纸屏风,纸茶壶等,几乎无所不能。
传统韩纸制作时期为一年中寒冷的冬季。原因很简单,因为楮树经历过寒风和霜雪,此时收获的楮树皮品质最佳。夏季因为楮皮、纸药(黄蜀葵根茎提取液)易腐,也不适宜造纸。
配合以下概要及微博先前发布过的视频资料,可以大致了解韩纸制造的要点及过程。
视频没有中文字幕,如有不明可以留言询问。纸所所在位置,造纸所大多位于水质优良的山区。
风雪中待收割的楮树
一捆约合20公斤,大约可以制作20张窗户纸。
韩纸选用一年生楮树枝条,过了一年的因为会生出侧枝,降低纸张品质。大约20公斤楮树可以做出20张窗户纸。当年收割楮树以当年用尽为原则。
首先楮树需要慢火焖蒸7-10个小时。
把控火候
每年最多闷蒸2-3锅
浇冷水、尽快剥皮
热胀冷缩、便于剥离
淋透
趁余热还在,迅速进行剥离。
青皮朝外,便于后边刮皮。
刮刀刮去青皮,得到白楮皮。
立刀刃刮去青皮,避免伤到楮纤维。
得到的白楮皮阴干保存,即取即用。
烧制草木灰、淋水得到草木灰水。
秸秆、豆杆、荞麦杆都可以制作草木灰,但最终纸张都会有差异。
上品韩纸大多使用荞麦杆。
不完全燃烧得到草木灰
过水得到草木灰水。天然漂白剂。
草木灰水水煮白楮皮,5-6小时。
使用烧碱40分钟左右即可,省时省力,但腐蚀性过强,楮纤维受损,纸品降低。
草木灰水中水煮白楮皮
煮透的白楮皮捞出后过冷水冷却。
淋干后利用木棍反复捶打,打散楮皮纤维。
捶打,进一步分解纤维
将捶打充分的白楮皮放入水桶中,用木梱充分搅拌,并挑出杂质。
木捆搅拌
挑出杂质,得到造纸原料楮纤维纸浆
抄纸槽中添加纸浆和“纸药”黄蜀葵根茎提取物。搅拌均匀便可开始抄纸。
(黄蜀葵根茎浸出液可使纸浆分布均匀,并增强纸的强度。纸张干燥时挥发,无残留,增加纸的寿命。)
搅拌纸浆和纸药
单簾抄纸法
左右抄水
前后方向抄水
韩纸传统抄纸法使用开放式抄纸簾。前后、左右抄水共七次,楮纤维分布呈井字型交错,做出的纸更加强韧。
每抄一张,滚木滚压一下。
重物挤压淋水
热板加热干燥或木板自然干燥
部分纸类干燥后还需要捣捶或砑光工序,以增加纸张密度和光泽。
治之紧滑
上品韩纸制作没有什么高深的秘密。为了造出更好品质的纸,抄纸师父不惧严寒选择在寒冷的冬季造纸,因为这时才有好品质的材料;坚持使用繁琐、耗时的草木灰而非烧碱,因为草木灰对楮纤维相对温和;手工捶打而不是使用电动工具,因为对楮纤维破会较轻;选择效率相对较低、技术要求更高的单簾抄纸法,因为抄出纸张结构更加强韧。
还差一步,百纸即将完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