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用黄秋葵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花用黄秋葵主要虫害有蚜虫、叶螨、斜纹夜蛾、白粉虱和菜青虫,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疫病、白绢病、菌核病等。

1 蚜虫

其一年发生多代,预防为主,后期根据虫情进行防治,可选用吡蚜酮、啶虫脒、吡虫啉、辟蚜雾等农药进行防治,兼以控制病毒病发生蔓延。

2 叶螨

在叶螨幼虫期,选用哒螨灵、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康宽等农药进行防治。

3 白粉虱和菜青虫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可用吡蚜酮加阿维菌素进行防治。

4 斜纹夜蛾

黄秋葵易发生斜纹夜蛾,可选在卵孵化高峰至3龄前幼虫盛发期用药,效果最好,药剂可选用康宽、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亮泰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在开花盛期和采摘期间,斜纹夜蛾虫龄偏大且危害严重时,选用速杀型农药,如15%安打悬浮剂倍液或20%虫酰肼悬浮剂~倍液,防治效果在90%以上。喷雾要求雾点要细,喷施要均匀周到。

5 猝倒病

黄秋葵苗期,因绩溪县气温较大低、湿度高,易发猝倒病。苗床播种前一天,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倍液浇灌进行预防。发病初期,可用75%霉灵可湿性粉剂或霜霉威盐酸盐、霜脲氰、福美双等农药进行防治。

6 疫病

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疫病,发病初期选用72%锰锌、雷多米尔、霜脲氰锰锌、烯酰吗啉和三乙膦酸铝等,兑水进行喷雾防治,隔7~10d喷雾1次。

7 病毒病

病毒病是黄秋葵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成株期比苗期发病重。植株染病后全株受害,尤其以顶部细嫩叶片十分明显,叶片表现花叶或褐色斑纹状。早期染病、植株矮小、结实少或不结实。可选用抗病品种增加抗病能力,发病初期可选用5%菌毒清~倍液或15%植病灵倍液或83%增抗剂倍防治3次,隔7~10d防治1次。

8 黄秋葵菌核病

主要在黄秋葵幼嫩时期发生,整株均受害。叶片呈黄褐色或灰褐色大型坏死斑,在潮湿环境下病斑上会产生少许白霉,最后形成黑色菌核,叶片腐烂,干燥环境下病斑易破裂脱落。茎秆、叶柄和果荚染病,初呈水渍状暗绿色,逐渐变灰绿色坏死,迅速向各方向扩展成不规则形大斑,在病部产生浓密白色絮状霉层,最后形成鼠粪状黑色菌核。发病初期,可选用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45%噻菌灵悬浮剂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7~10d喷雾1次,连续防治两三次,效果较好。

(选自《乡村科技》年12月上旬刊文章《山区花用黄秋葵栽培技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ukuia.com/hktz/82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