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拓宽视野谋发展

产业扶贫该怎么入手?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回答。这次我们跟随江西省宜春市宋埠镇榨下村蔬菜基地上的摄像头来寻找一个答案。

“我们家四个人都在基地干活,每年有一万两千元的劳动收入,年底还能领到元的分红,这都是我们村的脱贫干部给争取来的。”51岁的帅春芽满足地说。帅春芽一家工作的地方,是村里赫赫有名的“马管家”电商扶贫基地的蔬菜基地。

好日子从这里开始

该基地自年正式运行以来,共筹备土地亩,一期开发土地14亩,已全部被单位及个人认购,由此产生的受益人口达户人,其中贫困户74户人。

榨下村是劳务输出大村,村里年轻人多数外出从事铝合金相关行业,留在村里的多是老弱妇孺和一些贫困群众。为解决在村群众生活难题,榨下村经多方考察,与南昌的一家电商企业展开了农田可视认养、农产品直供平台的搭建合作,在得到镇党委的认可后,榨下村开始了农田流转、排灌设施修整、修路等工作。经过有力宣传和协调,这种“以购代捐”的扶贫方式得到广泛认可和参与。很快就有16家单位(个人)及企业以每亩每年2.5万元的价格,认购了一期开发的14亩蔬菜。

地有了,还得有技术

“基地建设有两点首要保障,既要确保给认购单位供应放心的时令蔬菜,又要保证贫困户劳有所得。”榨下村党支部书记熊瑞友表示,为此村里决定成立专业合作社,组织包括榨下村23户贫困户及其他村贫困户在内的村民参与蔬菜种植,并对蔬菜基地进行运营管理。认购单位可以通过蔬菜基地上的摄像头,随时随地在手机上看到菜园的生长、蔬菜的施肥等情况。

熊瑞友特别提到:“为保证菜地精耕细作和贫困户充分就业,我们在一亩地里安排了5个扶贫就业岗位,村里还特意安排了一个送菜员的公益性岗位,将当天采摘的蔬菜及时送到县城各认购单位,每月开出的工资是元。”

人多力量大,越干越起劲

随着蔬菜基地的名声越来越大,有合作意愿的单位和企业也在增加,榨下村也在不断调整工作着力点:有客户提出希望吃上土猪肉,村里的猪栏马上建成;有水稻大户想承租村里30亩地,他提出了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的要求。

榨下村通过电商扶贫基地的推进,既提高了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致富、实施乡村振兴的能力,又让产业扶贫找到了抓手,使农业提质、农民增收、贫困户精准脱贫。另外,该模式也为镇内其他产业发展找到新出口,不仅是基地蔬菜,其他优质农产品也可在线上推广。

比如针对中药材原材料的需求,去年3月份,榨下村又建起了黄蜀葵种植基地,次月就在销售方面联系好江苏一家制药公司。黄蜀葵的移苗、摘花等工作周期只有几个月,虽然劳动强度不大,技术含量也不高,但需要人工每天守着,非常适合村里的留守妇女、贫困户参与,于是通过外销黄蜀葵干花,村里的女同志们也帮助村集体经济增收不少。

“去年我们生产黄蜀葵干花20余斤,销售价是20元/斤,扣除成本,可创收35余万元,其中集体经济可增收15万余元。”熊瑞友说,黄蜀葵药食同源,根、茎、叶、花全身是宝,市场反应很好,今年准备再扩大黄蜀葵种植面积,将其打造成村里的主导产业,带动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集中多方力量,筑牢脱贫攻坚产业基础,谋划好产业扶贫项目,是榨下村壮大集体经济、促进群众稳定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法宝,也是困难群众重树信心、创造财富的康庄大道。

文字/靖雯

编辑/李子晨

视觉/郭小溪

审核/王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ukuia.com/hktz/92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