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科普知识
微量元素在人体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缺乏和过剩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其含量过高或偏低预示患有某种疾病的危险。尤其一些老年人和儿童,以及过度偏食和不科学节食导致营养不良的人群,都容易发生微量元素的缺乏。
缺乏铁,可造成缺铁性贫血;缺乏锌时,孩子生长迟缓、免疫功能下降,往往出现儿童多动症、口腔溃疡;缺乏铜元素,孩子皮肤会比较粗糙,头发偏黄等;缺钙往往伴随出汗、兴奋、睡眠不足等情况。
有微量元素缺乏症状的人群,可针对性开展微量元素检测,由医疗机构使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检测设备开展检测。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6个月以下的宝宝,母乳或配方奶粉中的微量元素是足够的,不会出现微量元素短缺的情况。母乳中各种微量元素含量最丰富,可以有效预防微量元素的缺乏。另外,补充微量元素时不需要食用保健品,过度食用保健品和营养品还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负担。丰富的食物搭配是保证体内微量元素平衡的最安全的办法。只要在日常生活的餐饮时,科学搭配食物,便可实现微量元素的补充。什么是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存在量极少,通常指低于人体体重0.01%的矿物质。其中必需微量元素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元素,如铁(Fe)、锌(Zn)、硒(Se)等,在体内不能产生与合成,需通过食物摄入,当从饮食中摄入量减少到某一底限值时,即将导致某种或某些重要生理功能损伤。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具有维持神经和肌肉兴奋性、参与血液凝固过程及激活多种酶的功能。婴幼儿钙缺乏可以引发手足搐溺症和佝偻病。铁元素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其中之一,是我们体内氧气的运输者,参与组织呼吸过程,维持免疫、催化β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其余25~30%是我们体内的存储铁,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缺乏“铁”元素,会直接导致贫血、影响生长发育(身体、智力)、活动和劳动耐力降低、机体免疫力和抗感染能力下降、消化道改变,粘膜组织变化和组织营养障碍、月经紊乱等。锌是人体必须元素之一,参加了人体内二百多种酶的组成,被誉为“生命之花”。主要分布于人体内所有组织、器官、体液及分泌物中。缺乏“锌”元素,会导致生长发育障碍(严重缺乏导致侏儒症)、性发育障碍、味觉及嗅觉障碍、机体免疫力减退、记忆力下降、皮肤伤口愈合不良等。硒元素是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之一,存在于人体内所有细胞与组织器官中,肝、肾、脾心脏较多,肌肉、骨骼和血液次之,脂肪最少。硒元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抗氧化、延缓衰老、保护心血管等。缺乏“硒”元素,导致未老先衰,发生“克山病”“大骨节病”,使人精神萎靡不振,易患感冒,影响机体免疫力。补充微量元素不需食用保健品微量元素的补充,不需要专门补食保健品。乱给孩子补微量元素是不科学的。只要孩子没有代谢障碍,没有胃肠疾病,无偏食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微量元素不用刻意地补,好好吃饭,均衡营养,体内就不会缺乏。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食物的搭配,便可实现微量元素的有效补充。食物中含微量元素的情况如下:1、铁。蛋黄、猪肝、海带、木耳、菠菜、紫菜、芹菜、黄豆、绿豆、茄子、西红柿、甘蔗、冬瓜、苹果等。2、铜。动物肝脏、肾、鱼、虾、蛤蜊中含量较高,果汁、红糖中也有一定含量。3、锌。鱼类、肉类、动物肝肾、豆类和小麦中含量较高。4、氟。小麦、黑麦粉、水果、茶叶、肉、青菜、西红柿、土豆、鲤鱼、牛肉等。5、硒。青鱼、沙丁鱼、肾脏、肝脏、肉类、蛋类、芝麻、麦芽、大蒜、啤酒酵母等。6、碘。海带、紫菜、海鱼、海盐等中含量丰富。7、钴。绿色植物是人类食物中含钴丰富而变化较大的来源。8、钼。羊肉、猪肉、牛肾、牛肉、青豆、裸麦等。9、镍。燕麦、裸麦、巧克力、干豆、豌豆、绿色蔬菜等。10、钒。谷类、蔬菜和坚果类等植物性。11、硅。广泛存在与各种食物中,特别是非精制的食物中含量很多。12、锡。各类食物中都可满足正常膳食需要。13、铬。肝脏、牛肉、啤酒、面包、黑胡椒、鸡肉、面粉和脱脂奶粉等。14、锰。萝卜缨、小麦、扁豆、大白菜、粗粮、干果、茶叶等。⊙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