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pf.39.net/bdfyy/bdfzd/190915/7465523.html点击▲免费订阅
使“寒地黑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金山银山”
市农委干部畅谈贯彻落实市委新发展目标
市农委生产科科长高金宝
保护”寒地黑土“需要多点开花
我市地处于黑土核心区,建设“寒地黑土之都”,首要的是保护治理好我们脚下的黑土地。3月17日,市农委生产科科长高金宝说。
高金宝介绍,近年,由于长期农业开发,我市耕地土壤资源环境日趋恶化,土地越发瘦硬贫瘠,水土流失加剧。全市仅耕地水土流失就达万亩,占耕地面积41.6%。为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市对黑土地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治理和保护,寒地黑土“护理”多点开花,效果正在显现。
增施有机肥,提升土壤有机质。我市畜牧养殖常年保持在2亿头(只),年产粪肥余万立方米,可为耕地提供亩均1立方米的农家肥。通过有机肥料和各种生物肥改善地力,促进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品质的提高与更新。肇东市海城双丽合作社与长青牧场合作,每年用2万吨牛粪与多吨秸秆堆沤造肥,每亩每年施堆沤肥2吨以上。通过7年努力,改造重盐碱地1万亩,土壤PH值由8.5-9.4降低到7.5,有机质由0.9-1.5%提升到1.5-2.0%,单产玉米由-公斤提升到公斤,秸秆比改造前增产19%。现在,许多农户自我保护地力的意识也在提升,施用有机肥的耕地面积在逐年增多。
实施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疏松土壤,增肥增产。目前,我市实施的秸秆还田技术包括: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松卡旋”耕作模式、铧式犁深翻深埋秸秆还田技术及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其中,玉米“松卡旋”耕作模式,以培肥地力为核心,全市重点推广了望奎县玉米大垄“松卡旋”高产栽培模式。首年浅翻深松整地,次年原垄卡种,秸秆全部覆盖还田,第三年浅旋(耙)扶垄卡种,秸秆全部覆盖还田,第四年浅翻深松或深翻。两年卡种可实现秸秆%还田,可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03个百分点以上,还可增产10-15%,全市现已推广此种模式余万亩。
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全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经过两年多试验示范及生产实践,我市总结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领先全省的“三减”技术路径,得到了省里的充分认可和肯定。年,全市推广示范“三减”技术万亩次。
建立良好生态环境,强化黑土地综合治理保护。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缓坡耕地建设水保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建设、平原绿化建设、小流域治理、综合整治侵蚀沟和“三废”环境改造等,全面增强对黑土地水土保持整治力度。今年,全市规划更新改造农防林条3.01万亩,计划造林10.59万亩,建设水保林条片3.23万亩。
高金宝说,为有效保护耕地,国家自年起在我市北林、海伦、望奎三地相继启动了黑土地保护项目,并拨付专项资金1.28亿元。今年,我省还将在我市进行农作物轮作试点工作,目前我市正在统计申报相关数据。我们应该抓住机遇,下一番笨功夫苦功夫把我们的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使寒地黑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金山银山”。
市农委市场信息科科长陈树槐
拓展农业功能打造“田园养生之地”
打造“寒地黑土之都、绿色产业之城、田园养生之地”目标的提出,我认为是既增加了现代化农业的内涵,也拓展了现代化农业的外延,是在我市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3月17日上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市农委市场信息科科长陈树槐用一句话做了概括。陈树槐说,一般意义上传统农业以生产为主,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注入新的功能元素,要有景、有花、有水、可休闲、可娱乐、可养生,城市与乡村要亲密融合,一年四季皆有景。
市委提出打造新发展目标,就是要在现代农业发展上趟出一条新路。陈树槐说,我理解建设“田园养生之地”,就要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优势资源,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科学谋划建设现代农业主题公园、休闲农庄、农家乐集聚区、休闲农业特色村镇,发展民宿经济。大力开发都市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农耕体验、科普教育、绿色有机旅游食品等旅游产品。以私人定制、观光采摘、定时配送、生态餐饮等形式,把闲置半闲置的农家庭院开发利用起来,探索创新“庭院+”新模式,打造集餐饮、娱乐、度假、观光、文化等要素于一体的特色民俗村。
陈树槐说,我市在发展“田园养生之地”上有优势,一些地方正在积极探索和推进。比如,以庆安柳河五七文化历史博物馆底蕴等自然山水,全力打造红色风景区及生态游,以北林双河镇西南村幸福水库产业园等农业生态优势,主打休闲度假、新型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景点,打造集餐饮、娱乐、度假、观光、文化等要素于一体的特色民俗村。以曾为草原文化、善农黄蜀葵采摘园等休闲旅游景点,主打人文景观农业休闲产业,大力发展绿色水田区及休闲农业采摘园。以江河滩涂资源为依托,传统渔文化为根基,以捕捞及生态养殖水域为景观,大力发展区域性休闲观光渔业,使休闲农业成为我市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经济增长点、市场消费点、就业拉动点。年,全市游钓面积达到29万亩,垂钓点有多处,其中度假村有80个。在此基础上,到年,全市休闲渔业力争发展到33万亩,垂钓点达到处,度假村达到90个,同时建设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个。
陈树槐说,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休闲业发展规划,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策划并建设高品位的休闲农业项目,发展一村一品优势,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发展。要加强宣传力度,引导经营者树立现代农业经营理念,不断提高休闲农业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还要制定并完善各种扶持休闲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促进休闲农业发展壮大,同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为休闲农业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市农委劳动力转移办公室主任田书敏发展现代农业呼唤更多新型职业农民
从3月8日开始,我市余名村级农民技术员将陆续接受为期两周的集中培训,这是我市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总体方案的一部分。
市农委劳动力转移办公室主任田书敏说,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今年还计划选择一批扶贫攻坚合作组织带头人、现代青年农场主、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生产经营型合作社理事长进行培训。
田书敏说,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寒地黑土之都、绿色产业之城、田园养生之地”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的发展最终要靠农民来推动,特别是急需新型职业农民,要懂技术、会经营,懂市场、会合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让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作为农业大市,更应该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上多下功夫和气力。
田书敏说,近年来,我市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上做了不少实事,也涌现出数量众多的优秀“农人”。比如,肇东市王忠宝、庆安县赵宝林被农业部受予“新农民创业创新”百佳成果奖,北林区贾洪涛获得了“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和省“十佳农民创业领军人物”荣誉称号。在省第三届“百名农民创业之星”评选中,我市就有21人名列其中。去年我市表彰了名市级“农民创业领军人物”,命名了个“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田书敏说,到年,我市每年培训农民将达到80万人次,力争通过3到5年培训工程,使农民现代科学素质明显提升,生产技能和创业能力明显提高,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
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齐丽发展绿色产业需要众多链条合同发力
“市四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寒地黑土之都、绿色产业之城、田园养生之地’的目标,为绥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我市全面加快绿色产业发展、放大绿色食品优势、打造绿色品牌提供了更大发展良机,可以说,我市的绿色食品产业建设正当其时,前景广阔。” 3月17日下午,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齐丽一落座,就如何更好地把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建设推向深入侃侃而谈。
齐丽说,地理区位、资源物产和人文生态造就了我市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独特优势。截至年底,全市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万亩。其中:绿色食品认证面积万亩、有机食品认证面积23万亩、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万亩。“三品一标”认证总数个。其中:绿色食品个、有机食品个、无公害农产品个,在全省均名列前茅。今年我市计划新增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30万亩,新增认证数量50个的目标。突出抓好国家级标准化基地建设工作,力争再创建1-2个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增加面积20万亩。以“促发展、严监管、创品牌”为主线,不断做大总量、做强品牌、做严监管、做优服务,为加快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建设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齐丽说,具体要做好“四步同进”工作。第一要巩固基础,拓展功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突出抓好个互联网+高标准绿色有机示范基地建设,夯实打牢绿色食品发展的基石。通过推广复制典型成功经验,实现示范基地建设的平衡发展。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发挥地域特色作物优势,打造“互联网+农业”高标准营销示范基地。进一步加大对《绥化市A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技术培训,把好源头关口,确保标准。第二,要优化结构,强化服务,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坚守“优质”、“精品”定位,把产品开发认证的重点放到延长产业链上,大力发展绿色食品、适度发展有机食品、稳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切实优化认证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条。引导基地生态环境优良、生产加工条件较好、具备市场营销能力的企业发展有机食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营销、品牌化运作的发展道路。第三,要通过展会、全媒体等开展常态化宣传,促进流通,进一步扩大绥化寒地黑土区域优势公用品牌的影响力,推介生态优势,讲好绥化故事,让“寒地黑土、绿色绥化”真正享誉中外,不断增强市场活力。以发展绿色有机精准农业和农产品电子商务为重点,积极探索“互联网众筹”、“点对点订制”等新兴农产品经销模式,让高品质的农产品卖上好价钱,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
如何保证我市出产的农产品真正是绿色健康的?齐丽说,这就是第四个具体落实举措,即创新机制,加强监管,努力确保品牌公信力。严把审查准入关、严查假冒伪劣,严肃创建基地的管理。抓好基地投入品管理和技术服务等体系建设,确保基地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严审质量追溯信息录入,实现从生产到市场全程可追溯,让消费者买得更安全、更放心。
齐丽说,产业链的延长、价值链增长、供应链的拓展、创新链加大乃至文化链推动、保障链的固防,众多链条的合同发力,我市绿色食品产业一定能够实现转型升级、持续发展。
市农委经管科科长王季绵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我的理解就是为解决当前农业农村问题提供了一个发展方向。”
3月17日,市农委经管科科长王季绵给记者解剖了我市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方面的几项重点。
一是落实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政策。重点是在提高补贴的精准性上下功夫,建立政策补贴与重点发展农产品生产挂钩机制,新增补贴政策和重点支持发展的项目向家庭农场(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建立“谁种补谁”以及“多种多补、不种不补”机制,引导农民规模种植、提高品质。补贴方向上重点向保护黑土地、生态环境和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倾斜,重点支持优质良种培育、新型肥料农药、新技术推广,在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应用与推广上加大补贴力度,推动农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依靠科技进步、创新发展的道路。
二是加快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在优势农产品产地打造加工产业集群。实施以“打造千亿级主导产业、百亿级重点园区、十亿级立市企业”为内容的“千百十”工程。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实施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继续实施“主食厨房”和“放心粮油”工程,支持加工企业建设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设立研发中心,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生产、加工、仓储、销售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活动,推广农产品点对点营销、集团和个人定制营销、全生产过程展示性营销、众筹、微商等多种互联网营销方式。积极引导全市外向型出口企业扩大对外贸易,扩大合作领域,加大投入,支持合作项目和基地建设。
三是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发展活力。不断创新现代农业体制机制,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按照省、市确定的时间节点和质量标准,强化精准度和规范度,加快推进,年底前完成证书发放工作。抓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抓好三权分置改革试点。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有效途径,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完成股份经济合作社组建工作。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完善普通农户参与规模经营的利益分享机制。开展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试点,探索农村土地流转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研究建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引导规模经营健康发展。
感谢您抽出·来阅读此文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