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真的能随风而去吗

关于白癜风你了解多少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zhenduanjianbie/m/39072.shtml

答:痛风真的能随风而去吗?

痛风是当下高发的健康问题,如果加上血尿酸高者,已经有上亿的规模,且不说各种严重的后果,单单是那莫名奇妙发作时的剧痛,就足以让人刻骨铭心。

只能控制不能治愈的说法更是让人心理阴影面积潜滋暗长。

实际上,痛风是完全可以被战胜的。我们想要战胜它,让它随风而去,首先就要知己知彼。

上篇:痛说痛风

首先来看看:

痛风的原因是什么

西医对痛风的认识过程是这样的:

——痛风发作啦,好痛啊!

——痛的地方发现了什么?

——尿酸结晶!

——OK,尿酸就是罪魁祸首!

——降尿酸!

——什么?!尿酸是嘌呤变的?!

——降嘌呤!

——高嘌呤食物黑名单拿好!

——WTF,怎么肥四?!有些高嘌呤食物能缓解痛风,有些不含嘌呤食物也会引起痛风发作……

——嗯,对了,有细胞的地方就有DNA,有DNA就有嘌呤,人体有多少细胞来着……

——目前已经查明的,嘌呤在体内参与多个生化反应,构建核酸(DNA)、神经递质、能量释放(ATP)、辅酶……

——我擦,算了,嘌呤先不管了,专心降尿酸!

——尿酸也不能太低,我们又发现尿酸能抗氧化,维持骨骼健康,尿酸高的更健壮,更长寿,尿酸低的会有帕金森、多发性硬化,老年性痴呆……

——纳尼?!我脑子有点儿乱,管不了这么多了,先降着,但要悠着点,也别降太低……

——现在,我宣布,痛风只能用抗炎、尿酸生成抑制剂和排泄促进剂对症治疗,无法根治,只能终身服药。

——什么?有副作用?我们都是这样的,副作用都能明确写出来,这是我们的优势……

西医对痛风的认识,跟很多慢性病一样,存在着病症不分,真正病因不明的问题,从痛风发作时出现的尿酸结晶开始,追溯到尿酸,从尿酸追溯到嘌呤,一根筋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必然导致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就是直接降嘌呤降尿酸。

在体检中检查到血尿酸高过就定义为高尿酸血症,又说不清楚为什么高尿酸血症不一定会发展为痛风,痛风之前也不一定就有高尿酸血症,只好对这些情况假装看不见,继续揪斗尿酸和嘌呤(真奇怪,明明痛的地方有尿酸结晶嘛)。

这就是:粗陋理论筐真小,痛风怪兽实在大

横批:只能假装

血尿酸的所谓正常水平,体检常用的尿酸正常值,是,这个数值是尿酸在血清中的表观溶解度(取整,世界痛风日定在4月20日就是这么来的),按照初中化学的知识,溶解在血浆中的尿酸超过了这个水平就会结晶析出。

但,目前说不清楚的是,有人会有远远高于表观溶解度的血尿酸水平,而依然没有结晶,反之也有人血尿酸水平一直低于,但还是有结晶。此外还有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等,还观察到果糖摄入过多和创伤都会引发结晶。这些情况说明,除了尿酸浓度之外,还有其他很多因素参与了尿酸的结晶。

另外,随着观察研究的深入,发现与最初的想当然不同的是,尿酸的双重角色。它不仅仅是一个代谢废物,垃圾。就像生活中有些垃圾还有一定的利用价值一样,尿酸还是血液内重要的抗氧化物质,在细胞外能够消灭自由基,有研究认为可以达到50%的抗氧化功效,类似发电厂的余热,还能用来做日常供暖及其他各种应用。因此,单纯阻断尿酸代谢,对人的正常生理活动是有不良影响的。

同时也发现,在哺乳动物中,血尿酸越高的,平均寿命越长。在人群中也是一样,尿酸水平高者往往有更好的身体状态,痛风患者也多是身体健壮,身材高大,精力旺盛,热情直爽的中壮年男性。当然,这一人群往往也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习惯(以及大秤分金的梦想)。

但不能用简单的单线思维把这些情况直接联结在一起,比如因为身体健壮,所以容易得痛风等等,这些能够观察到的表现,包括尿酸水平,尿酸与嘌呤的关系等等,都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中我们目前能看到的而已,背后还有很多看不到的因素在相互关联作用。

在熊瞎子掰苞米一样的信息收集过程中,西医还发现了低尿酸水平与帕金森氏症、多发性硬化症,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之间的关联,但对人体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深度都不足,自然还是摸不着头脑,只能装进“代谢异常、内分泌失调”等大筐里。

从中医角度看,在尿酸低的背后,是肾虚。

就好比,系统地看待一个发电厂在人类社会中的角色,当它开足马力工作时,会产生比较多的垃圾,虽然垃圾多,但能量供应也充足的很,没有城市动力不足的问题。垃圾问题需要有垃圾问题的解决办法。

如果发电厂出了问题,只能以很低的效率开工,垃圾肯定会少产生,但同时能量也不足了。对于人来说,肾气是人体运转的发电厂,肾气不足就会导致帕金森氏症、多发性硬化,老年性痴呆等等。

对于嘌呤的认识,同样也是一个不断否定的过程,嘌呤是遗传物质DNA的组成成分,因此只要是有细胞的食物,都是含有嘌呤的。

西医最早发现豆类嘌呤含量高,于是加入黑名单,随后发现,豆制品虽然嘌呤含量高,但还有促进尿酸排泄的能力,两相抵消(再加上对外源性嘌呤的认识深入了一点,发现只占人体总嘌呤的二到三成,没有决定性作用),还是个好人,于是又划掉。

从中医角度看,豆制品是补肾的,不会是痛风的因素(导致痛风的饮食因素——美酒佳肴中往往不会包含豆制品)

当发现单纯限制嘌呤饮食收效甚微之后,一拍脑门想起来,人体自己每个细胞中都有嘌呤,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嘌呤仓库,这些细胞的生老病死,代谢,都会涉及到处理大量嘌呤的问题。

实际上,嘌呤在人体的生化反应中是个非常普遍的存在。嘌呤代谢为尿酸,只是众多生化反应中的一部分而已,还包括了提供能量的ATP代谢,一些辅酶的作用,合成遗传物质等等,随便哪一个都是直接涉及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直接干涉嘌呤,是真的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诱发痛风的食物,除了嘌呤含量高的之外,还有不含嘌呤的,比如白酒,嘌呤含量接近零,但诱发痛风能力很强,西医有一种解释是酒精影响了嘌呤的代谢,使乳酸增多,减少尿酸排泄。血液中水分减少,从而使尿酸浓度上升。

这种解释还是片面地停留在尿酸升高必然结晶这样的简单因果逻辑上,实际上尿酸水平高,结晶析出,不一定会使得痛风发作,(之前都静悄悄地结晶那么多年了)。

用中医的理论解释,是因为白酒能激发人的阳气,对已经阳气不足,不能克化阴寒物质嘌呤、尿酸的人来说,原本的策略是与尿酸结晶相安无事,暂时装作看不见,等阳气足了再收拾你们。现在一喝酒,等于吃了兴奋剂,立马出手跟尿酸结晶开战,这才会导致痛风发作。

西医的解释,除了固守尿酸浓度高导致结晶的简单思维(此时对于尿酸高也不结晶的情况假装看不见,一个小筐装不下两头怪兽),还有个问题是把痛风和痛风发作混为一谈。

痛风是有尿酸结晶在关节处的状态,痛风发作是结晶开始溶解,引发了人体的免疫反应,出现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的状态,这种发作实际上是人体自我治疗的表现(眼看着结晶坐大,忍无可忍)。

人体阳气开始变充足,开始有能力清运多余的尿酸垃圾,才会导致尿酸水平下降,结晶处溶解。一些单纯降尿酸药物,比如别嘌呤醇、非布司他会引起痛风发作也是同样的原因(但这些药物只是简单粗暴地直接降尿酸,虽然从表面看也是尿酸降低,与人体自己清除尿酸的机理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有很大的隐患)。

因此,如果在尿酸结晶还没有沉积的时候,适度饮用白酒,是有助于身体克化阴寒食物的,比如在吃海鲜的时候,如果配合白酒,则得痛风的几率就可以比配合啤酒小很多。

此处敲黑板,白酒喝多了,耗散阳气,结果一样是无力克化阴寒,还是痛风,单线思维一定要不得。

顺便说一下,从中医角度看,不同类型的酒绝对不是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这么简单,比如即便同样是谷物发酵蒸馏酒,使用酒曲发酵的中国白酒和使用自身淀粉酶酵母菌发酵的威士忌,在性质上也是不同的,更不用说各种不同原料不同制造方法的酒了。

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需要至少写一本书专门论述,先放下,专心说痛风。

尿酸结晶过多而首先发作的部位,以第一跖趾关节——大脚趾根部——最常见,其实这也是西医搞不明白的一个问题,因为不能单纯用温度低来解释,同样距离心脏远而温度低的地方很多,为什么不首先发生在第二到第五跖趾关节呢(就是其他几个脚趾根部),距离都一样啊?

从中医角度看,问题首发在大脚趾不是偶然的,这里也是另外一个常见关节异常——拇外翻——的发生地,拇外翻,跟痛风正好相反,女性发作几率很高,一般归于穿高跟鞋,其实只是一小部分原因,根本原因还是内因。

大脚趾是脾胃肝胆四条经的交汇处,是阴阳交汇激荡之处,可以简单理解为U形转弯处,这里有脾经的穴位:隐白——金气之藏,大都——汇聚之处,太白——暴起之处;肝经的穴位:大敦——阴气萃于下,行间——通行为愈,不通为患。正是一个积累阴寒物质,会出现急症发作的地方。

痛风与拇外翻的男女差异,可能是因为在大脚趾还有一条冲脉,跟女性更容易血虚相关。

大脚趾关节开始堆积尿酸结晶后,如果没能及时处理,尿酸结晶的部位会慢慢上升,到踝、膝等关节。因为是在肾脏外排,在肾脏的沉积也常见。另外一个让西医发懵的高发地是耳廓——那么多地方为嘛单单要去耳廓呢?中医理论则非常清晰——肾开窍于耳。

啊呀呀,我顾不了那么多了,先把尿酸生成这一步掐断再说。

于是西医常用的抗痛风药物都朝着这个方向下手。

但是,产生尿酸是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类似于正常人日常生活,就要产生垃圾,也要扔垃圾。强行阻断这种正常需求,必然会引发其他问题。

就好像在社会管理中,为了环境美观,一刀切,不准扔垃圾,就会有人偷偷把垃圾丢到监管不到的地方,比如邻居的院子,从而引发更多的矛盾和问题。而即便是遵纪守法的人,不向外扔垃圾,把所有垃圾都堆在自己家里,也会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更何况,尿酸实际上并不仅仅是垃圾,还有正常的生理功能,在体内是有着正常的生产和调控程序的,当简单粗暴地抑制尿酸的合成的时候,会通过各种相互关联的反馈机制,影响到全身整个系统。

这就是目前西医常用抗痛风药物的真实面目,所谓的副作用,除了药物本身的毒性之外,就是简单粗暴掐断尿酸生成导致的关联影响。比如心脏问题等,还有很多潜在的不可知的风险。

在没有找到真正病因,因而对痛风束手无策之时,单方面宣布痛风不可治愈,只能终身服药控制症状(不是我无能,是这个病就治不好)。

这种做法,类似学渣宣布,自己之所以考了59分,不是因为自己无能,而是因为其他的问题无解,隐含着一种迷之自信,我不会的题,你们别人都不可能会。

总结起来说:西医对痛风的治疗,是揪住了异常的指标猛烈开火,但不知道的是异常的指标背后的因素。类似于试图通过涂改瓶子上的标签来改变瓶子里装的物质,因此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那么,痛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找不到病因,其实跟找不到石油是一个道理,根本原因是系统理论上的缺失,我们之所以能在建国后找到大庆油田,是因为地质学家李四光院士在理论上的突破。没有这个突破,在广袤大地上天天用显微镜研究土壤的细微结构,是永远也找不到大油田的。

通过前面的分析,大家已经看到,简陋的西医理论小筐是装不下痛风这个怪兽的,与之相比,中医的理论宏大精深,无所不包,区区痛风自然不在话下。而且大家也不用担心,宏大精深,并不是复杂迷乱,把没有专业背景和有专业背景的人都绕晕。

正相反,中医理论可以非常简单直白,痛风就是因为阳虚不能化阴寒。

根据中医理论,痛风是因为人体阳气不足,不能有效地克化食物中的阴寒成分,这个不足还可以细分成绝对不足和相对不足,绝对不足一般称为先天不足,就是生下来就比较弱;相对不足是后天负担太重,天天超级痛风大礼包(后文详述),多强的身体都扛不住。

对于不好接受中医理论的朋友来说,我们可以换个说法,即身体代谢尿酸的能力下降,抓住这个关键之处,就可以避免迷失在人体内千千万万的生化反应和物质的微观世界迷宫里。

想要真正解决痛风问题,需要从根本上恢复身体代谢尿酸的能力,恢复的效果,要以宏观指标衡量为标准,就是身体整体恢复到健康状态,而不是简单地把尿酸降到所谓正常值(别忘了,血尿酸正常的人也有得痛风的,那个所谓的正常值不是那么“正常”的)。

大吃大喝,出入有车,自古有之。现代痛风的高发,是现代生活方式导致的。随着技术进步,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是过去没有的负担,使得我们的身体老革命遇到新问题,总结一下就是:

中篇:超级痛风大礼包

空调和冰箱

空调广泛使用,特别是在办公室里,拥护空调派和反对空调派斗争的结果,常常是空调打到最低档温度。因为空调制冷简单粗暴,用上一下子就能凉爽下来,这种很爽的感觉非常吸引人。

因此很多人会对空调上瘾,每到夏天,就感叹命是空调给的,最后会形成一种心理依赖,即便不是很热的天气,依然喜欢把空调开到最低,享受消耗阳气、与大自然对抗(可能还有占资本家老板点便宜)的快感。

相比之下,喝热茶,扇扇子,静心,这些高级玩法需要更高的智慧和耐心,还有更高级的操作是像过去的皇上一样,在高屋广厦里面避暑,专门有人给扇扇子,这些都是自然凉爽。

而空调的凉非常阴寒,力度比过去夏天使用冬天保存的冰还更猛烈,空调吹出的寒风,背后是电的能量,电的背后是发电厂所使用的水力,火力,核能……

用空调的时候想一想,是在拿你的小身板跟什么样的力量对抗……

冰箱也是同理(实际上它们的制冷原理都一样),危害甚至比空调还要更普遍——空调主要是夏天用,还有人对空调敏感,遇冷就躲开,躲不开就穿得厚厚的(这个其实用处不大,空调的寒气会从鼻孔长驱直入脏腑)。而冰箱的使用范围和时间更广。

除了吃到很多不必要冰镇的食物,白白消耗人体阳气之外,夏天汗毛孔大开,开冰箱取食物的时候,是寒气进入人体的大好时机,开门揖盗。当然,如果开着空调把自己先冻透,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

这种强力的阴寒,消耗很多人的阳气,人就会没有足够的阳气去克化食物中的阴寒成分了。

阳气是推动人体一切生理活动背后的总能量,当阳气被过度消耗削弱之后,就会像人类社会活动一样,资源不够的时候,就会排出优先次序,先保证重要项目,比如——心脏跳动;顾及不到一些相对不重要的项目,比如——清理尿酸,维持正常的尿酸水平。

海鲜

深海的产物,性质也是非常阴寒。

人工养殖和物流的发展,使得海鲜普及,离海边数千公里,都可以吃上当天捕捞的生猛海鲜。

在过去,即便地位尊贵,家财万贯,如果不是住在海边,也没这个能力。只能吃点干货,发制之后长时间烹制,再配合好调料,能有效化解阴寒性质。而现在海鲜多以清蒸为主,因为够鲜,但失去了克制其阴寒属性的机会。

在各种不同的海鲜中,越是深海的,越是个头大的,越是阴寒,比如深海帝王蟹要比一般的梭子蟹更阴寒,一个头的鲍鱼要比几十头的更阴寒。龙虾要比普通海白虾更阴寒。

对于这些阴寒的食物,如果没有足够的阳气克化,都会堆积在身体内,成为痛风的物质基础(积累的不仅仅是嘌呤,导致的问题也不仅仅是痛风——不要单线思维)。

果糖

果糖有两大来源。

显形的存在——水果。其实与海鲜一样,因为出产的季节性和物流的限制,水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有限供应的奢侈品,随着保鲜技术和物流的发展,才变成了可以随时得到的日常食物。

水果匮乏时期被压制的欲望,和技术大发展之后商家的推波助澜(车厘子自由,××水果有益××,多吃水果有益健康……),汇合成水果消费的洪流,再加上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对甜的追求,愈发培育出含糖量越来越高的品种(一些原本含糖量低,相对比较健康的水果,比如柚子,在这个过程中也被改造了)。

隐形的存在——加工食品。在现代食品工业中广泛使用果糖。果糖天然状态下只在水果蜂蜜和几种根类蔬菜中大量存在,我们平时生活中常见的糖——冰糖、白砂糖、绵白糖、赤砂糖(黄糖,红糖,黑糖)——化学本质都是蔗糖,区别只是纯度不同。

蔗糖是果糖和葡萄糖结合成的。淀粉是葡萄糖结合而成的,需要专门的酶才能分解出葡萄糖。所以直接吃不到甜味。

但随着技术进步,糖这种原本因提取成本高而作为奢侈品的存在,变成了日用品,已经引起了糖尿病等很多麻烦,但资本追求降低成本的动力非常强大,因为天然蔗糖受种植环节制约,成本变数比较大,就发明了高果糖浆,又称果葡糖浆,高果糖玉米糖浆等。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把结合起来的葡萄糖释放出来,然后再异构化为果糖,甜度变高,比提取蔗糖还要便宜,而且果糖在提高甜度的同时,口感清爽,不会有蔗糖那样的黏腻感,直接去肝脏,不升高血糖,简直完美。很快就大量应用在商业饮料食品中。

可问题随之而来,果糖代谢产物是乳糖,会干扰尿酸的排泄。血尿酸高的人,尿酸排泄不一定高,就是因为很多因素的干扰。代谢果糖会消耗大量的ATP,也会释放出嘌呤。果糖的代谢与酒精的代谢极为相似,因此会加重肝脏负担。

此外,果糖对胰腺的破坏力巨大,不升高血糖其实是绕过了人体的一道防线,直扑要害,加重了人体的代谢负担。

在生产过程中还有汞污染的问题,从发明到现在,约有四十年时间。随着使用时间和范围的增长,问题发现的也越来越多。

于是,最早大面积推广使用果糖的西方食品工业,在果糖与各类代谢疾病高发之间的关联被发现而遭受批判和质疑之后,又开始悄悄地减少果糖用量,回归到白砂糖等传统甜味剂,或是继续寻找其他天然甜味剂。

啤酒

按照嘌呤和酒精导致痛风理论,啤酒也是一个异数,因为实际上啤酒中的嘌呤和酒精含量都不高,啤酒导致痛风是因为本身性质寒凉。

发酵生产的低度酒在自然状态下不容易保存,很快就会变成醋(微生物继续作用的结果),只有酒精度高于10%,才有可能长期保存。但啤酒一般只有5%左右的酒精度,却可以长期保存,因为西方人发现了啤酒花(蛇麻)。

从中医理论看,啤酒花应该是一种非常阴寒的物质,啤酒的苦味就来自于它。能够起到抑制微生物的作用,这样就可以避免进一步发酵变成醋。

但仅仅是啤酒花的作用只能让啤酒保持几天的状态(鲜啤酒的保质期),为了能进一步提高保质期,又发明了加入气体的操作,原理也是阴寒,灵感可能是来自是气泡矿泉水。

天然矿泉水在地下,有温泉,有冷泉,还有天然含气的,最后这个是最寒的。但是喝起来很爽(大量消耗阳气的行为一般都很爽,想想大把花钱的感觉就知道了……),而又出产有限,人工加气就应运而生。

含在水中的气是二氧化碳,会跟水反应形成碳酸,酸性物质都具有氧化性,根据这种氧化性作用对象的不同,可以称之为防腐剂(这时的作用对象是微生物),或者腐蚀剂(这时的作用对象是人体组织),喝可乐等碳酸饮料会导致骨质疏松就是骨骼被腐蚀了。

啤酒花加上二氧化碳气,属于双重寒凉。自然不容易变质(再经过高温杀菌之后,保质期可以长达一年)。啤酒的解暑利尿效果也是源于寒凉的本性。喝的时候,冰箱里再镇一下,一瓶啤酒,三重寒凉。

以上可以称为四大寒——排名不分先后。

新一代鲜味剂

大家最熟悉的鲜味剂是味精,但由于中国人对鲜味的偏好,很多厨师就会水平不够味精凑,玩命地加味精的结果,是最早的味精——谷氨酸钠——不管加多少都不能打动人们已经被刺激到麻木的味蕾了(这东西适量加能有鲜味,大量加就会出怪味)。

于是,5’-呈味核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5’-鸟苷酸二钠等新一代鲜味剂登台,调味品生产企业在酱油,辣酱等各类调味品中都要添加,在这场鲜味大比拼中,谁鲜味剂加的少了,被别的品牌或是品类比下去了,就会卖不出去,形势逼人加。

可以看看家里的各种调料,配料表上满满的都是这样的名字,再想想做一道菜,要加多少种调料……,5’-肌苷酸二钠鲜度约是味精的40倍;5’-鸟苷酸二钠鲜度约是味精的倍,这些都是能够代谢出嘌呤的。

实际上,嘌呤本身就是一种能呈现鲜美味道的分子(炖肉时,肉汤要比肉鲜美,就是因为水溶性的嘌呤溶解到了汤里)

现代人的生活,每到夏日炎炎,本来是应该汗流浃背,清除体内积攒了一年的阴寒物质最好的时机,但却在空调房里喝啤酒吃海鲜,配合着鲜味物质数倍于天然食物的加料美味,再来一个水果拼盘。这是过去的帝王将相都享受不到的超级痛风大礼包。现在却可以是每个普通人的日常。

火锅配啤酒的操作,也是一个知名的痛风组合,但主要原因并不是高嘌呤食物和啤酒本身,而是因为时下最流行的火锅流派,是麻辣,辛香辣味是脾胃的兴奋剂,正常情况下,身体状态弱,就会脾胃虚弱,脾胃虚弱的时候会没有食欲,不想吃东西,这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

但在兴奋剂的刺激下,虚弱的脾胃可以超常发挥,大吃大喝几倍于正常量的酒肉,相当于普通人不经任何训练准备,就打上兴奋剂去跑马拉松。

这些酒肉最后都会成为身体处理不了的垃圾,堵在各个地方,表现为高血脂、动脉硬化斑块、高血糖等等。痛风只是其中一个表现而已。

那么,痛风真的能随风而去吗?

下篇:解决之道

找到原因,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如何正确解决问题,还是要对自然,对人体,对自己的身体有整体系统的认识。

我们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要善于观察自然,向自然界寻找问题答案。与整个天地相比,我们人类就是渣渣,身为学渣,切忌自己瞎蒙,抄袭学霸才是考高分的秘诀。

要对人体有系统的认识和考虑,知道尿酸、嘌呤是整体代谢中的一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简单地一断了之。

认识自己,就是认清楚自己这个个体的能力,能吃几碗干饭,很重要。

先来看看简单粗暴/假装能治疗痛风的:

秋水仙碱

它的基本原理,是干扰细胞分裂。这个药的发明,是看到肿瘤细胞强大的复制能力,曾经试图用它来干扰癌细胞复制,治疗癌症。

使用结果发现,肿瘤细胞的分裂被破坏了,正常细胞的分裂也被破坏了,正常细胞分裂没有肿瘤细胞快,傻傻分不清的结果。肿瘤没完人先完。

西药研发一个新药耗资巨大,一旦无效,投资都会打水漂,因此会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废物利用。

西药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著名的蓝色小药片,原本是设想用来扩张心血管的药物,到了人体临床这一步发现不能扩心血管,在跳楼之前发现能扩张那个地方的血管,顿时咸鱼翻生,大赚了一票。(但此药危害巨大,有机会专讲)

经过大量排查发现,“通过干扰溶酶体脱颗粒,降低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减少中性粒细胞向炎症区域的游走,而发挥抗炎作用,对痛风治疗上,因能降低中性粒细胞对关节尿酸盐的免疫反应而起止痛作用”

这段话是很专业的表述,给大家解释一下。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是一种免疫细胞(还有两个同门兄弟,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大家可以在体检报告单上找到这三兄弟),功能是在外界病毒细菌异物进入人体的时候,去干掉他们,具体的干掉方法,就是一口吞掉,然后分解之。所以也叫吞噬细胞,是我们所说的免疫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当痛风发作的时候,中性粒细胞为什么要向炎症区域(就是你肿起来痛起来的地方)游走呢?

它并不是去闲逛,这个游走,正是它的本职工作,它收到了那里有坏人有情况的信号,急匆匆赶赴现场去吞噬坏蛋。这是生物的先天本能,我们受伤的伤口会化脓,脓就是这些细胞在那里与入侵的细菌病毒战斗,吞噬了过多的细菌病毒之后,与细菌病毒同归于尽战死沙场后的尸体。

痛风发作,就是因为沉积在关节处的尿酸结晶溶解出来,对身体是毒害作用,身体本能地就要去那里消灭这些毒素。同时给你报警,这里有异常,就是炎症反应(红肿热痛都表明,那里是一个战斗激烈的战场)。

这个时候,吃上秋水仙碱,就相当于在出现了外敌入侵或是内部骚乱的信号之后,大批军警急匆匆奔赴现场,准备与之决一死战,保家卫国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来历不明的家伙,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让这些战士们相信,啥事都没有,只是一场虚惊,大家散了吧。

于是战场上就风平浪静了,敌人还在那里。战士们都视而不见,双方相安无事,战斗平息了,红肿热痛没有了,这就是所谓的抗炎,止痛。

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抗炎止痛,因为疼痛虽然是报警信号,但过于剧烈的话也是对人的伤害,因此不能任由它痛。单纯使用止痛的治疗手段,一定有一个前提,是知道疼痛的原因是什么,否则就是掩盖症状,会导致病情严重。

这种情况类似大楼里面火灾警报响起,震耳欲聋,什么情况下可以关掉这个警报呢?一定是对起火的位置,人员安全,火势大小,能否控制等情况全部明了之后。

最可怕的,是听到警报响起,对以上一概不知,直接关闭,然后继续睡。(关了关了,吵死人了,能不能让老子睡个好觉啦……)

因此在痛风急性发作,痛不欲生之际,秋水仙碱是可以用的,但要心中有数,就是救个急(那谁,快过来帮老子忽悠一下,让他们先别打了,老子受不了了,先缓缓,再想办法)。

别嘌呤醇

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个与嘌呤很像的家伙,作用机理就是欺骗体内生化反应的酶,黄嘌呤氧化酶,原本应该把嘌呤氧化成尿酸,但现在有了好多假嘌呤,于又是傻傻分不清,相当于给工厂提供假原料,让很大一部分产能都浪费掉。

因为跟嘌呤很像,癌细胞的复制,也需要处理嘌呤结构,于是也会受到干扰,也曾经当做抗癌药使用。当然,正常细胞和体内生化反应同样也会受到干扰,因此副作用一大堆,治疗效果也是非常有限。

因为别嘌呤醇的副作用太大,有时候对于一些特定基因的人(汉族人居多)还有很高的风险,因此,一直在找替代产品。

非布司他

就是这样一个替代品,作用依然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使得嘌呤不能变成尿酸,但不是用欺骗的原理,而是霸王硬上弓,直接与之结合,就是不让你工作。

简单直接,还避免了别嘌呤醇的副作用,成为一颗新星,这个药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会有什么问题。太新,应用历史太短,使用人群少,没有充分暴露潜在的副作用,这其实也是很多西药与生俱来的问题。

苯溴马隆/丙磺舒

降尿酸的机理是抑制尿酸在肾脏的重吸收,尿酸重吸收也是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别忘了,尿酸还有积极正向的作用呢),抑制的直接结果,会使肾脏内尿酸浓度升高很多,容易结晶沉淀,出现结石。此药使用时必须配合大量饮水,碱化尿液(一般是用碳酸氢钠,小苏打)。

另外,这些药物抑制尿酸重吸收的特异性比较差,就是很多有用的物质的重吸收(话说尿酸本身也是有用的物质之一),比如一些微量元素,钙镁等,也被抑制而流失了。

综合来看,很多西药所谓的作用机理明确,实际上只是在微观上的局部明确,在人体系统的整体上是完全模糊的,类似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照亮一个老鼠洞口,就认为自己掌握了全局,实践过程中常常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看看那些短命的西药和治疗手段就知道了。

很多西药和治疗手段的生命周期都是这样的:

——哇偶!我们发现了一个新药/新的手术方法,能解决90%的××!

应用一段时间后……

——等等,出现了××××不良反应/后果

——我擦,原来这个新药/新的手术方法会导致××××。

——妈蛋,算了,不能再用了。科学就是不断地否定自己,我们继续寻找……

——哇偶,我们发现了……(无限循环)

欢迎有临床经验的西医朋友们填空。

然后我们再来看:

普林散——标本兼治

按照中医理论,想要真正解决问题,除了对问题本身的认识,还要对大自然,也就是天地和人体有更全面的了解。很多问题的答案,就在大自然中。

在天地这个整体中,挖掘机降尿酸技术哪家强?

当然不是去蓝翔,我们需要去看自然界代谢尿酸的高手是如何解决尿酸问题的,自然界处理尿酸的高手,不是陆地上的哺乳动物,而是空中的鸟和海里的某些鱼类,这是由生存环境所决定的。

陆地上的哺乳动物多带点尿不是什么大事儿,还能做标记占地盘,实际上是一种战略物资,能用于宣示领地主权,多点儿更好。没尿了(此处尿读轻声)是一种很窘迫的状态。

鸟要飞翔,减重是一大刚需,为了减重,鸟的骨骼都是空心的,真的是很拼了,尿当然是越少越好(水是很重的)。

有数据表明,同样要排出1克的尿酸,陆地上的哺乳动物要用60毫升水,而鸟类只要1.5到3毫升即可,可以近似的看作,鸟类体内的尿酸浓度至少在某一时刻可以比哺乳动物高约40倍(想想你的尿酸水平升高40倍……),

而鸟类最终排出体外的尿酸浓度比血液中高倍,我们看到鸟粪里面白白的部分,多半就是胶体状的尿酸(几乎是纯尿酸,稍稍再干一点就是尿酸结晶了)。

这样的尿酸浓度,对于哺乳动物来说近乎于剧毒,但却是鸟类生活的正常生理水平。可以想到,鸟类体内必然有特殊处理机制和相关物质,研究发现,鸟类体内的甲肌肽,也叫鹅肌肽或者安肌肽就是重要的相关物质。

类似的,海洋中需要长途游动的鱼类(通常是上万公里,与之相比,人类的马拉松弱爆了),体内代谢废物的处理需求也要比哺乳动物高很多(即便是训练有素的职业运动员,跑完马拉松的42公里产生的代谢废物需要长达一个月才能恢复,想象一下连续跑个马拉松……),在这些鱼类体内也发现了很高的甲肌肽和功能类似的鲸肌肽。

临床试验证实了甲肌肽的降尿酸功效,而这个功效,相比于药物可以说非常安全,本身是食物成分,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没有不可知的风险(鸟和鱼的正常代谢也不会给自己的身体埋雷)。

因此普林散的主要成分,按照中药组方思想,君臣佐使的原则,君药,也就是带头大哥,就是甲肌肽。

相比于鸟和鱼,人体的内部环境和日常饮食都要复杂很多,因此单单用甲肌肽并不是最优方案(有这样的产品)。痛风的根源还有人整体状态的下降,肾气虚,原动力不足的情况,因此在普林散的配方中还加上了补肝肾的刺五加,利尿通淋的黄蜀葵花做助手,可以称之为臣药,是辅助大哥的。

针对痛风发作的症状表现——红肿热痛(炎症反应),还加上了乳香,筋骨草和槲皮素,B族维生素。做到标本兼治。

这样的配方才是真正直击问题根源,不留后患的,实际使用中发现具有非常好的降尿酸效果。如果已经有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处的,往往起效非常快(分分钟要你痛起来)。

这是清理沉积尿酸必然发生的反应,血液中尿酸水平迅速下降,就会导致已经结晶的尿酸快速溶出(终于可以处理这些陈年垃圾了),使得局部浓度增大,形成毒性作用,身体报警。

前面说过,一些能够迅速降低尿酸的药物也会有同样的反应,正是因为触动了敌人老巢。但原理不同。不痛不痒的方案其实往往不解决问题,只是掩盖症状。如果实在疼痛难忍,暂停一下就好(期间可以反思自己历年来到底收了多少痛风大礼包)。

除了对大自然,还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我们所说的痛风能够治愈,是有条件治愈。这个条件就是要认识清楚自己的阳气够不够足,能扛住多少负担。

且不说健康,力小而任重,从来都是百祸之源。无条件治愈,就是不论自己身体底子如何,都能找到灵丹妙药,让自己天天胡吃海塞而保持健康,如果这都能行,帝王将相们都能长生不老,人家什么资源没有啊。

因此饮食是需要适度控制的,不单单是高嘌呤食物,而是所有的肥甘厚腻,这些食物蕴含的能量巨大,如果没有足够好的胃口,消化不了,就不仅仅是尿酸高的问题,还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一系列麻烦。

西医也看到这些症状之间的联系,试图将其统一为代谢病,但由于系统理论上的先天不足,和利益集团的羁绊,距离找到真正的病因还远着呢。

当然,对于超级痛风大礼包,也要尽量拒收。敲黑板,不是要把痛风大礼包的每一项都加入黑名单,从我们的生活中清除,而是要找到一个用量的平衡点,让身体健康和心理愉悦都能满足,切忌单线思维。

最后:要讲究战略战术。

解决痛风问题,需要对整个问题有全面透彻的了解。除了有好的产品,还要讲究策略,好产品只是好的武器,战斗能否最终取得胜利,还有战略战术层面的问题。

总的来说,战略上要有信心,要藐视敌人,不是生下来就有的病,就应该能治好。

老子终极目标是健康活到一百岁,区区一个痛风,小菜一碟而已。

战术上要慎重安排,重视敌人,宜缓不宜急,要打持久战,具体根据严重程度,从一到三个月到一年不等,对于特别严重的,比如关节已经变形,大块痛风石,三高,还需要配合其他产品或手段,系统调理。但绝不会是终身战。

此外,从配方上看,除了解决痛风问题,普林散对于体内湿气大,有湿疹,便溏,泄泻、疲乏无力等湿气表现的人,也有很好的除湿气作用。

这是因为普林散的配方实际上是帮助人体克化阴寒物质的(恢复人体代谢垃圾废物的能力),湿气自然也在它的打击范围之内。

这也证明,痛风只是一个症状,而不是病本身,痛风背后的身体代谢能力下降或者叫阳虚,除了导致尿酸堆积问题,也可能会有湿气问题,直击根本的配方自然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能看到表象背后的本质联系,就能摆脱单线思维方式,就能更好地理解普林散的功效了。

有了普林散,

加上正确的战略战术,

痛风就一定能随风而去!

最终的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相关阅读:

普林散相关问题

帝仁普林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ukuia.com/hkzz/57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