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为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拟对顺庆区涌现出来的先进农业工作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以“十佳”命名的方式进行表扬,现集中开展网络投票活动,此次网络投票结果将作为评奖的重要依据。
投票时间
年9月11日-年9月16日23:55
在下面为你认为优秀的候选对象投票吧!
活动候选对象详情如下
一、先进农业工作者
01
覃鑫平(搬罾街道)
该同志现任搬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分管农业相关工作期间牵头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大排查工作、完成脱贫攻坚“百日攻坚”行动,以实际行动推动搬罾街道脱贫攻坚决战全胜。足迹踏遍搬罾各个角落,用切实举措,推动搬罾农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牵头做好顺庆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负责嘉陵江一级水源保护工作,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02
唐显明(区财政局)
该同志在农业项目申报工作中,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结合顺庆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参与农业项目申报,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农业产业发展,提前谋划、储备和包装项目。强化农业项目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确保项目充分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坚持从全区农业发展大局出发,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攻坚克难,奋勇拼搏,为我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
03
林鹏(共兴镇)
该同志在顺庆区缺少莲子种植技术科技人员的情况下积极投身研究莲子栽种技术,通过电话等方式向江西学习种植技术,并向当地群众推广,截止目前,共兴镇七沟村亩莲田长势良好,平均每蓬实粒数17-18粒,结实率85%左右,预计今年可产莲子3万余斤。
04
赵毅(金台镇)
该同志负责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农机培训、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参与制定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等。参与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引导农业产业机构的合理调整、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产品品质的改善。组织农田改造和保护工作,指导农村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指导农村水利建设、防汛抗旱、供水节水、水土保持等工作,并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05
曾晓玉(李家镇)
该同志致力于为群众做实事,用实际行动守望着李家镇4万多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年行政区划以来,多次走村入户,因地制宜规划乡镇、村社产业发展。为夯实村民增收致富,她带动并鼓励崇仙境村因地制宜发展种养殖业。全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崇仙境村从土地调形整治开始,历时7个月,建起亩产业李子园。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园内套种了白芍等中药材并促成崇仙境村、稻香新村与天存粮道公司合作,建成粮油基地余亩。
06
王涵(芦溪镇)
该同志作为一名退伍军人,退伍不褪色。在非洲猪瘟防控、抗击新冠疫情,汛期抗洪抢险中都是冲锋在第一线。作为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为老百姓做实事。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推广新技术、新品种,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指导专合社发展壮大,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大特色农业发展力度;对全镇农产品进行检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零发生;进一步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有条件、有基础的村试点推广,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组织基础、人才基础。
07
张帆(区农业农村局)
该同志严把项目申报关,顺利完成顺庆区-年三年滚动县级项目库建设任务并建立相关制度;完成了产业培育、能力提升等扶贫项目的规划下达,解决产业发展等基础设施短板,改善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完成了扶贫项目年度建设任务;完成了国扶子系统项目类数据清洗工作,确保系统内真实反映项目信息,进一步优化建档立卡数据库数据质量。协调项目实施单位开展扶贫项目清理,建好项目台账,切实做到家底清,底数明。
08
张俊(区农业农村局)
该同志参与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个,涉及面积3.3万亩;负责并完成“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估工作,涉及-年四部门实施的项目38个、建设面积16.1万亩的上图入库;参与高标准农田项目施工1个,协同做好质量进度管理;参与编撰顺庆区乡村振兴基础设施改善三年行动方案(-年);参与扶贫工程项目到村规划核实74个;协同开展扶贫工程项目清理,涉及项目个;结对帮扶贫困户1户,帮助销售农产品增加收入,受到帮扶对象好评。
09
李言(区升钟管理局)
该同志把服务三农作为光荣事业,长期战斗在农业、农村灌溉服务第一线,承担着为顺庆区升钟灌溉服务的重要任务。工作认真负责、勇克困难,为保障全区农业生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表现出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在思想上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灌溉和防汛期间,始终坚持24小时工作状态,及时调度升钟水为农业灌溉,准确报送防汛信息。正是这种“平凡”和“奉献”精神,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0
蒙峨岭(双桥镇)
该同志不畏严寒酷暑,常年深入田间地头,全力确保辖区户精准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奔康。用心谋划极力推动农业产业走因地制宜的特色化、品牌化新型发展路径,辖区涌现出了五通山蒲公英、川香核桃、川蜀娃娃等远近闻名的农特商标和龙桂龙虾、双桥苕粉、金丝皇菊、黄蜀葵花等特色农产品。培育出了青禾中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吕恒文等农业致富带头人,营造出了爱农兴农、创业创新的浓厚社会氛围。
11
赵文春(区水务局)
该同志是水利高级工程师,水利二级建造师、监理师、造价师、区政协六届委员,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称号。完成了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桂花水库、嘉陵江、康源水务三大片区规划建设,参与了南充市顺庆区顺欣水务有限公司筹建工作与管理,主持了芦溪水厂管理,全力参与了脱贫攻坚饮水安全、全区农村供水水源保护、农村供水改革等工作,为全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及饮用水问题解决与供水状况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
12
罗山力(新复乡)
该同志曾获“最美战‘疫’先锋称号”,全面促进推广良种良法,推广免耕法,水稻直播等措施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群众增产增收;全乡开展厕所革命,已完成村风村貌整治达63%,森林覆盖率达到98%,曾获得国家级森林乡村;今年复垦面积近千亩,充实了群众的粮袋子钱袋子;大力发展生猪生产,动员群众及业主填槽补栏,新改建养殖场3处,重启养殖场2处;积极针对农贸市场、养殖专业户、散养户等开展“大清洗,大消毒”工作。
13
王翊帆(潆溪街道)
该同志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作为村第一书记,第一时间到岗到位,掌控全村疫情,织密防控网。全力引进顺发集团等业主到村发展产业,结合本村实际,整合全村资源大胆创新经营,探索了“四种”发展模式(资产经营型土地经营型、保底入股型、劳动创收型),建成亩晚熟柑橘产业园,亩李树产业园,亩的淡水养殖产业,亩子莲产业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全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带动全村户均增收元,进一步巩固全村脱贫成效。
14
熊挺(渔溪镇)
熊挺,男,现年33岁,中共党员。该同志曾获得全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等荣誉。担任渔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以来,在黄伞坝、元坝子打造沿江00亩蔬菜产业园区,日均产量达吨,年产值达万元,人均增收元。抓好脱贫攻坚,全镇贫困户人于年全部脱贫。大力发展嘉陵江原生态旅游,渔溪“五彩油菜花”基地成为市民近郊旅游新去处,嘉陵江渔溪段河岸生态走廊加快形成,农村面貌持续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15
刘佳明(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该同志在农村、农业工作方面表现突出,牵头实施5个土地整理项目,推动建设农村道路20千米,水渠65千米,蓄水池30余口,建成高标准农田2万余亩;完成实施6个挂钩项目,拆除复垦农村闲置农房户,建成农村聚居点10余个,较大改善项目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历年争取省级新增建设有偿费分成资金余万元,扶持了多个农业产业园区;积极保障农业设施用地,落实选址大、中型养猪场28座。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01
四川福芝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作为南充市重点龙头企业的福芝康公司,一直秉承“农旅融合”的发展理念,投资0万元,在搬罾街道青山湖村等5个村租赁土地建成药蔬产业基地亩,每年解决余名村民就近就地务工(其中:贫困户、低保户54人),有效带动了54户贫困户脱贫、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同时,为贫困户、贫困村捐资捐物10万余元,免费培训低保户、贫困户人,带动周边乡村发展产业余亩,让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建立起了长效的稳定增收机制。
02
南充市顺庆区檬太园生态农场
该农场成立于年,注册有檬太园商标,是集柠檬种植、加工、销售及苗木培育、旅游开发于一体的省级示范农场。采取“公司+农场+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在搬罾街道小河坝按照无公害标准建成柠檬产业基地亩,带动小河坝村精准贫困户43户脱贫,带动周边户老百姓增收致富。同时,该农场以诚信务实为原则,秉承“诚守于胸、惠至于人”经营理念,为广大四海客商提供优质苗木和柠檬鲜果、柠檬深加工产品。
03
四川康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作为四川省重点龙头企业的康健公司,一直秉承“民企共赢”的发展理念,在搬罾街道建成省级农业主题公园锦绣田园,园区集花卉观赏、餐饮娱乐、婚纱摄影、休闲垂钓、科普教育于一体,年均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达万元。同时,解决农民就近务工余人,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农家乐10余户、周边乡镇0余户农户发展蔬菜产业余亩,实现了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04
南充莱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该公司成立于年6月,是一家集生猪繁育销售、有机果蔬种植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总投资约万元,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走种养循环发展之路,在金台镇石岭村租地建成占地亩的万头标准化生猪养殖园区和占地亩的优质水果产业基地,年出栏育肥猪和仔猪2.5万头,带动余农民就近务工创收、周边地区余户农户发展生猪产业增收致富,如今已成为区域生猪著名品牌和顺庆生猪产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05
南充市顺庆区金台镇石马嘴猕猴桃专业合作社
该合作社成立于年,注册有“浅丘红商标,获得了“新型实用灌溉技术专利”、“中国绿色食品”、“四川扶贫农产品”认证,是集旅游、观光、休闲、采摘、教育为一体的省级示范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在金台镇插旗山村租地带动户农户建成智慧猕猴桃产业园0亩,解决农民就近务工余人,带动15户精准扶贫户脱贫、余户农民发展果蔬产业及就地务工增收致富。
06
南充市顺庆区崇仙境经果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该合作社成立于年,现有合作社有成员人,其中:贫困户人。为了让贫困户稳定脱贫、不返贫,让群众增收致富,合作社与南充市鹤鸣堂药业公司、天存粮道公司合作,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集中流转农户土地余亩,建成蒲公英、菊花、栀子、枳壳等中药材基地1亩、优质水稻基地余亩,带动贫困户人脱贫、合作社成员人增收致富,实现了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方产业共建、责任共担、红利共享。
07
南充市顺庆区红艳鲜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该合作社成立于年,按照“村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先后带动农户建设有李子产业园亩,注册有“美人李”商标,创建有阿里巴巴水果商城,品种有蜂糖李、蜜脆李、凤凰李等,产品远到江苏、浙江等地。年7月,“美人李”销售突破25万余斤,实现销售收入余万元,种植户人均增收0余元。
08
南充新晨联帮种养殖农业专业合作社
该合作社,从年末至年在芦溪镇董家沟村先后建成经济果林基地余亩,产品有冬桃、晚熟柑橘、无花果、鲜食欧李、反季柱状梨等,林下年养殖有跑山鸡3千多只,解决农民就近务工50余人,带动农户和贫困户年增收3万元以上。
09
南充市世顺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作为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时刻不忘致富农民,于年率先参与了脱贫攻坚行动,充分利用企业自身优势,辐射带动周边农户2多户发展食用菌产业,实现种植户年增收1万元;积极探索“产业+金融”扶贫模式,以入股分红、承包大棚等方式,让52户贫困户享受到了入股保底分红的福利,年分红30万余元,累计户均分红2万元以上;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累计向贫困户赠资9.8万元,新冠肺炎期间向南充市慈善总会捐赠价值5.5万元食用菌,践行了市级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时代担当。
10
南充市顺庆区青禾中草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该合作社成立于年,注册了商标,建有蒲公英种植基地多亩、加工厂房平米,解决80余农民就近务工,带动32户贫困户脱贫、余户农户增收致富,现五通山蒲公英茶设有省总代理7个、市内酒店茶房经销商家、专卖店10家,并在京东、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有售,产品运销省内外。
11
南充市顺风农机专业合作社
该合作社成立于年,总投资万元,购有大型机械3台,集中流转土地自建粮油和水果种植基地余亩,带动周边农户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增产增收。同时,推行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械作业辐射川渝两地,年工作量达余亩,为实现农业机械化作出了显著贡献。
12
四川艺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该公司采取“公司+农户”模式,租赁农户闲置农房进行乡村民宿建设,租赁土地配套建设果园,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子。项目于年11月正式启动,目前已建成肆芳民宿“望山小院”等3个院落,试运营期间实现年营业额余万元。同时,解决10余农民就地就业常年务工,务工人员年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年公司建设的民宿被评为首批南充市特色民宿,如今已成为乡村旅游的新名片。
13
南充市顺庆区果州蜜果农场
该农场成立于年,租赁土地建成水果、水产、家禽养殖三大产业园区,建成鱼塘余亩,种植晚熟柑橘余亩、果桑枇杷余亩,养殖蛋鸡余只、肉鸡0余只,带动5户贫困户脱贫、余户农户增收致富。
14
南充市顺庆区红峰农机专业合作社
该合作社成立于年10月,主要为农民提供农机服务、农机销售、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农村环境整治等业务。合作社采取统一提供种子、技术指导、生产资料、生产服务和统一质量验证、分等定级、品牌包装等办法,扩大销售网络,稳定销售渠道,提升销售规模和销售价格,带动合作社成员及广大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15
南充市顺庆区惠丰种植专业合作社
该合作社成立于年11月,按照“园区+扶贫”、“金融+扶贫”、“互联网+扶贫”的发展思路,采取果蔬套种模式和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产品认证、统一品牌建设等办法,在渔溪桥村租地建成五月脆、蜂糖李、冰糖李、汶川青脆李等水果基地亩,带动当地17户精准贫困户入园年人均实现务工收入和分红收入达2万元以上,带动近千户农户发展产业年户均增收达3万元以上,带动村集体发展产业年创收10万元以上。
三、新型职业农民
01
刘双全(搬罾街道)
刘双全是一名来自搬罾街道的返乡创业者,从事蔬菜生产15年,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该同志带头成立了南充农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南充市顺庆区双全蔬菜产销合作社,以合作社为纽带,用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带动了12个乡镇、56个村庄、余户农户共同发展蔬菜产业。该同志注重科技致富,十几年来,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共引进培育新品种68个,自留种八个、试验种植面积30余亩,推广面积0亩。
02
陈小均(共兴镇)
陈小均一直立足于农村工作,主要从事粮油作物种植和销售工作,有丰富的粮油作物种植经验,在共兴镇东岳庙村流转土地种植水稻亩,共收获水稻30万斤,种植油菜亩,收获52斤,全年共收入60万元。
03
冯发超(金台镇)
冯发超面对贫困不低头,在家中一边搞养殖,一边摸索,最后决定养殖生猪,年利用政府的帮扶资金购入了两头母猪,通过不断地积累,家中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于年底成功脱贫。年出栏生猪46头,实现纯收入7万余元。目前尚存栏肥猪10头,仔猪25头。该同志是金台镇万佛桥村成功脱贫先进农民的典例。
04
庞智群(金台镇)
在庞智群的帮助与带领下,孵化了名新型职业农民,带动了余户老百姓产业增收、1个村集体经济入股分红增收,解决了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长期产业增收和就业增收,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面旗帜。该同志被顺庆区委、区政府评为“创新创业标兵”;年获得南充市第三届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第三名,所领办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园获得“市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授牌;年被顺庆区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
05
陈友政(李家镇)
陈友政作为脱贫奔康产业园负责人以来,与村民们共生活、同努力,带领村民们将一片片撂荒土地变成了金土地。依托雨田农业公司建立万亩藤椒产业园,并引进日本优质稻种及相关的技术栽植稻谷余亩,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在该同志的带动下,不仅产业有了新起色,当地的老百姓们也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愿望,通过土地出租及产业园务工年收入最高可达4万余元。
06
李和桂(李家镇)
李和桂8年回乡创业,年创办蜀农特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成立蜀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在种植黄精、瓜蒌、中药材等深加工方面及销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脱贫攻坚中,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带动群众致富,“蜀妙黄精茶”一系列产品也成功申报为“四川扶贫农产品”。通过示范种植瓜蒌套作黄精、白芨0余亩,带动贫困户和残疾人余户,户年均增收元以上。
07
陈小英(芦溪镇)
陈小英,于年9月带头成立麒英药材种植农民专业作社,合作社办公及产品加工地点位于顺庆区芦溪镇任家祠村3社。该同志带领该村38名农民工(其中有2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土地流转亩。后在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及村支两委的引导下,带动了全村其余的1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社,新增药粮间种面积达亩。到目前为止,合作社药粮间种面积达亩,年实现销售收入可达多万元,实现年盈余40余万元。
08
何砚锋(芦溪镇)
何砚锋,于年返乡投身于发展农村养殖业,带头成立民民养殖场养猪场,地址位于芦溪镇油竹山村,目前猪场使用占地面积5亩,年出栏育肥猪头,后备母猪共70头,年纯收入约70万元。
09
刘柏林(共兴镇)
年刘柏林回乡创业,流转土地亩,购买农业机具13台套,成立南充市顺庆区柏湾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粮油作物种植、销售及农机作业工作。经过多年的经营,现年产粮油作物48吨,全年收入达80万元。
10
袁鹏(双桥镇)
年袁鹏返乡创业,承包撂荒土地余亩,成立南充市顺庆区民福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带领全村老百姓发展中药材。专合社积极联系当地村集体和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流转土地、入园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村集体年均增收3.5万元,全村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入股,每户年分红元以上。同时,园区积极引导附近农户入园务工,年支付民工工资30余万元,人均增收元,有效解决了老百姓就近务工问题,社会效益显著。
11
张双林(双桥镇)
年张双林返乡创业,在本村流转土地亩,成立南充市顺庆区川香核桃专业合作社,发展李子、柚子、核桃等特色经果,解决了本村就业人员55人(其中贫困人口16人),实现了就业人员每人每年增收元以上。为提升当地农户产业发展积极性,合作社于年10月为全村所有农户免费发放了优质李子苗,鼓励发展庭院经济,并提供全面的种植技术培训,促进当地产业增收,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
12
邓婷(新复乡)
年邓婷返乡创业,成立了南充市顺庆区复兴梨园农民专业合作社,广泛吸收社员,包括退伍军人、残疾人、贫困户及普通农民,带动贫困户10余户就业,日提供就业岗位余个,为贫困户带来了“门口就业”的机会,农户人均增收3元。合作社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施用有机肥,产出的梨皮薄肉厚、脆甜多汁、入口化渣,年产量达20余万斤。年获得省级示范场荣誉称号,年获得绿色食品证书,年认定为扶贫商标,并成功注册商标“香帅梨”。
13
何蛟龙(新复乡)
年底开始投身农业发展,在顺庆区新复乡四方寨村租地并成立合作社,主要经营果树种植、果实销售、配套乡村旅游餐饮等,经过几年的努力,发展社员50余户,每户每年土地租金收入及固定分红近万元,合作社产业园及餐饮部每年用农民工达余人次,包含社员在内的本村及附近村民每户每年工资收入近万元,随着合作社发展日益壮大,带动本村及周边村民发展种养殖业、旅游业,增加了群众经营性收入,从而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14
刘小平(潆溪街道)
刘小平,于年在板凳垭村承包土地余亩,栽植柑橘余亩,套种药材余亩,修建鱼塘余亩,给当地老百姓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积极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该同志于年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称号,积极倡导“城市近郊农业理念”,获得省农科院肯定和好评。积极免费为产业园区业主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为顺庆农业健康稳步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5
何胜江(渔溪镇)
何胜江于年回乡创办南充市顺庆区友民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先后在省级贫困村铜鼓沟村创办亩李子产业园,套养殖跑山鸡0只,在集凤寺村种植桃子亩,为当地带来了脱贫产业和致富门道。通过土地租金、入园务工等形式,直接带动12户30人就地就业,人均增收0元。该同志作为合作社负责人,除了培育良种、改进种植模式,还通过农民夜校等形式毫无保留地将种养植技术、苗种提供给当地农户,累计培训60余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精彩阅读
南充这些事业单位公开考调7名工作人员
最高20℃!南充气温开始大跳水
顺庆这些商家被曝光,原因是......
慰问、表彰、演出......顺庆这样庆祝第36个教师节
重磅!南充设两站,成达万高铁年内开建......
内容由微顺庆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Dear:
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哦!
如果您喜欢我,点个"在看”再走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