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王村镇以乡镇特色产业为依托,梳理现有产业扶贫项目,不断补齐产业链,将扶贫车间、扶贫产业延伸到乡村一线,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作用,吸纳贫困户就业,实现群众能增收、集体得实惠、发展有动力。
9月15日,走进位于王村镇横关村的黄山茗松茶菊销售有限公司扶贫车间,56岁的方金兰正在分拣、包装金丝皇菊。方金兰是横联村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因病瘫痪在床14年。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年方金兰一家搬迁到村里的集中安置点。去年扶贫车间开工,方金兰通过了培训,成为一名包装工人。
“这边没田没地,家里丈夫睡在床上不能出去打工,在这里厂里附近天天都可以上班,有时间就多做一点,没时间就少一点,我们一年差不多有两万块钱。”横联村脱贫户方金兰说。
去年11月份,横关村利用扶贫资金建设起厂房,配齐水电等基础设施,同时通过招租入股的方式把这里租赁给了当地一家茶菊网络电商企业作厂房,直接为该村集体经济带来近8万元的收入。公司销售总监赵磊介绍,凭借着当地用工的成本优势和靠近原产地的便捷区位条件,公司目前订单饱满,日均快递单量超过单,公司还将继续招工扩大产能。
“我们招工更偏向在本地,在岗位的设计上更偏向贫困户,为他们提供一份稳定的工作,可以实现稳定脱贫,持续增收。”茗松茶菊销售公司销售总监赵磊告诉记者。
从全面脱贫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根本。当下正是黄蜀葵的采摘旺季。连日来,位于王村镇八村村的歙县康源中药材合作社的生产车间,同样是生产繁忙。工人们正忙着把收购来的鲜花进行分拣晾晒、烘干、压制、打包,装载着黄蜀葵的运输车一辆接着一辆。
“到目前为止,我们现在生产鲜花已经有多吨,运出去的干花有多吨了,产值已经到了多万元。”康源中药材合作社社长程金刚介绍。
黄蜀葵是一种中药材,根、叶、花和种子都能入药,经济效益是普通农作物的4到5倍。而且价格相对稳定,收购价在每公斤2元左右。程金刚介绍,合作社自年开始引导村民种植黄蜀葵,目前已有多户村民种植,总面积达多亩,仅此一项,人均增收多元。
“单独我一个点辐射有3个乡镇,带动贫困户多户,现在我们已经在扩大厂房,明年争取把覆盖面积扩大。”程金刚介绍道。
近年来,王村镇积极培育脱贫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带动当地劳动力就近就业人,其中贫困劳动者22人,贫困劳动者月平均增收元以上。
歙县融媒体中心·歙县广播电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