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突变无义突变外显子hellip

编者按:本文作者系7岁DMD小朋友的家属,高中生物老师。在这篇长文中,他系统介绍了基因检测报告上一些常见的、让大家困惑的名词。他自称为“热心的摆渡人”,愿以所学为病友和家属摆渡。感谢他向七色堇投稿,我们希望能结识更多的“摆渡人”,各献所学,同舟共济。

一、什么是基因?

你知道吗,一个成年人大约由个细胞组成,每一个细胞的中央有一个包含46条染色体的细胞核,每条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是1个双螺旋状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和一定数量的蛋白质。如果把细胞比喻成一座城池,其诸如搬运物资、戍卫、传递信息等各项活动的正常运作都离不开“士兵”——蛋白质,而这些“士兵”的生成、调度正是在细胞核这个“司令部”的指挥下完成的。

图1细胞、细胞核、染色体和DNA的关系

A、T、C、G示脱氧核苷酸(碱基)

或许,你可以把一个DNA分子想象成一个天津麻花,每一股“线”是由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连接而成,两股“线”通过脱氧核苷酸(碱基)按照固定的规律——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两两配对,再螺旋便形成一个双螺旋分子。每个DNA分子可以分为许多区段,有些区段具有遗传效应就称为基因,而没有遗传效应的区段则是非基因片段,基因和非基因片段交替排列。我们人体的每个细胞中约有2.5万个基因,它们共同控制着生长、发育和遗传、变异等各项生命活动。

图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DNA分子片段

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除同卵双胞胎,每个人的遗传信息各不相同。

说到这你可能已经惊讶这基因也太微细了吧!确实如此,下面我们就以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相关基因为例说说基因的结构。

若把一个基因比作一条河流,那么,上游和下游是具有调控功能的区域,中游是具有编码功能的区域。DMD基因的“中游”又细分为79个外显子和78个内含子,并且二者交替排列,据统计仅79个外显子就有个碱基对。

图3真核基因的结构

那么,基因如何编码蛋白质合成呢?

首先,基因的两条链解螺旋,然后,以其中的一条链做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具有一条链结构的不成熟RNA,它既有外显子对应区段又有内含子对应区段,接着在“剪刀”和“针线”的参与下,剪接变成成熟的mRNA,最后在mRNA中每三个碱基(三个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从而编码出具有特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

图4a示基因转录“剪刀”和“针线”都是一种蛋白质——酶。

图4b示基因翻译成熟的信使RNA中起决定一个氨基酸作用的连续三个碱基叫密码子,也叫三联体密码子

二、什么是基因突变?

由于体内外各种因素改变了某基因特定的DNA序列碱基组成和排列顺序,导致DNA结构发生改变,改变了基因结构即基因突变。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基因突变分为不同的类型。

三、基因突变有哪些类型?

(一)根据突变对人体有无伤害划分

少数的基因突变对人体有害,称为有害突变;少数突变对人体有益,叫有利突变;多数的突变对人体既无害也无益,则是中性突变。

(二)根据突变的显、隐性划分

1.显性突变:突变后的基因对突变前的基因有显性作用。比如,女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杂合子(XAXa),因体内有突变的XA基因,她就表现为佝偻病。2.隐性突变:突变后的基因对突变前的基因有隐性作用。例如,女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基因携带者(XBXb),虽携带了Xb突变基因,但其对XB有隐性作用,所以多数女性携带者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只是在幼年时磷酸肌酸激酶(CK)偏高,成年后肌肉容易疲劳,并无其他典型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状。

(人体内基因成双成对存在,一个来自父亲,另一个来自母亲,AA和aa叫纯合子,Aa叫杂合子。要是某种基因只分布在X染色体上,那么,女性:XAXA和XaXa是纯合子,XAXa是杂合子,男性:XAY和XaY是半合子。通常表现型正常的杂合子也叫携带者,譬如Aa和XAXa。)

(三)根据突变所发生的细胞类型划分

有些基因突变发生于体细胞中,如,皮肤细胞发生癌变,而有些基因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中。在体细胞中的突变叫体细胞突变,在生殖细胞中的突变叫生殖细胞突变。发生在体细胞的突变基因不会遗传给后代,生殖细胞中的突变基因会通过受精作用传递给孩子。

(四)根据父母是否携带突变基因划分

1.新发突变:双亲都无携带突变的基因,孩子携带突变基因。如,父母双方的家族都无DMD发病史,而且母亲体细胞也无携带致病基因,但是出生一个患DMD的男孩。在某些情况下,新发突变发生在双亲产生的卵细胞或精细胞中,但不存在于任何其他细胞中。在其他情况下,发生在受精卵中,而且通常不可能准确地知道何时发生了新发突变,当受精卵分裂,生长的胚胎中的每个细胞都会有突变。

2.遗传突变:双亲中至少有一方携带了突变基因,并将突变的基因遗传给子代。如,红绿色盲的母亲(XBXb),生下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XbY)。

(五)根据碱基的种类或数量改变的划分

基因中因碱基的替换、插入或缺失,因而产生不同的突变类型。

1.点突变(或替换):在基因一某个位点上,一种碱基被另一种碱基取代,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缺失:在基因某个位点上,一个核苷酸或一段核苷酸序列丢失造成的基因结构改变。

3.插入:在基因某个位点上,插入一个核苷酸或一段核苷酸序列造成的基因结构改变。

图5基因中碱基改变的类型

(六)根据对遗传效应(编码蛋白质)的影响的划分

1.对遗传密码的影响

(1)同义突变:指DNA分子中碱基的取代,经转录产生的mRNA后,密码子发生改变,但所编码的氨基酸不变。

图6同义突变

(2)错义突变:指DNA分子中碱基的取代,经转录产生的mRNA后,相应密码子发生改变,编码另一种氨基酸,使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图7错义突变

(3)无义突变:由于碱基的取代、缺失或插入,使原来编码某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一个终止密码子,使编码的蛋白质变短,这样的基因突变叫无义突变。

图8无义突变

(4)反义突变:在DNA分子的终止密码子中,由于发生一个碱基的替换,使本来终止密码子的UAA、UGA或UAG突变为编码某一氨基酸的密码子。

(5)移码突变:指DNA链上插入或丢失1个、2个甚至多个碱基(但不是3及3倍数),在读码时,由于原来的密码子移位,导致在插入或丢失碱基部位以后的编码都发生了相应改变。移码突变造成的肽链延长或缩短,取决于移码终止密码子推后或提前出现。

图9移码突变。图中是由于一个GC碱基对的插入而产生的移码突变,GC插入后,阅读框产生了不同的肽。

2.对前体(不成熟)RNA的影响

基因突变发生在前体RNA特定的剪接位点上,导致剪接错误,产生异常的mRNA,最终产生异常的蛋白表达产物,改变生物性状。

图10剪接突变

四、基因突变产生的后果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

1、中性突变:生物的进化主要由中性突变决定的,这些中性突变经自然选择保留下来,再经隔离形成新物种。某些突变不影响生物的正常代谢过程。对生物既无害处也无好处的基因突变。生物进化的主导因素不是自然选择,而是中性突变的随机固定;每种生物的信息大分子都有一定的进化速率。??

?2、分子病:由于基因或DNA分子的缺陷,致使细胞内RNA及蛋白质合成出现异常、人体结构与功能随之发生变异的疾病。DNA分子的此种异常,有些可随个体繁殖而传给后代。如镰状细胞性贫血,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基因异常所致的贫血疾患。

?3、遗传性代谢病:遗传代谢病是因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某些由多肽和(或)蛋白组成的酶、受体、载体及膜泵生物合成发生遗传缺陷,即编码这类多肽(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而导致的疾病。如其中有戈谢病、法布雷病、苯丙酮尿症、甲基丙二酸血症等名字稀奇古怪的疾病。????

?

4、恶性肿瘤:细胞不仅异常快速增殖,而且可发生扩散转移的肿瘤。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一般所说的癌即指恶性肿瘤而言。恶性肿瘤从组织学上分为上皮性的癌和非上皮性的肉瘤及血液癌。

欢迎赐稿,请添加小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ukuia.com/hkbm/61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