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养生饮食5补,起居3防冬至做对

二十四节气冬至

12月22日,我们迎来了年最后一个节气——冬至。

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又被称为“亚岁”、“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

二十四节气冬至

冬至有三候

一候:蚯蚓结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

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起来。

二十四节气冬至

冬至习俗知多少

在古代,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意思是说,冬至的礼俗和过新年是相差无几的。在这天,北方大部分地区有吃饺子、馄饨的习俗,而南方则吃米丸、团子、汤圆。

因为冬至日阴阳争,阴穷而阳萌。人们用吃饺子表达对一年农事活动的庆贺,也表达对来年五谷丰登的期盼。南方吃的米丸、汤圆等,则象征太阳,寄托了人们对新生的期盼。

二十四节气冬至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古代对冬至很重视,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它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此时“阴气盛极而衰”,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

身处北方的人,正在经历寒冬的低温考验,而南方的气温却依旧春日般温暖……不管你身处哪里,冬至都是传统意义上养生的重要节点,此时精心调养、合理膳食、运动得当,可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冬至

饮食方面:需注意“五补”

一、多补充高蛋白

冬至,则是冬令进补的重要时间节点,这个时候宝宝的抵抗力较弱,需要及时的补充热量来提高身体免疫力,那么就应该多吃一些含有大量热量的食物。这个时候豆类、牛羊肉、米面都是非常好的选择,可以根据这些食材烹饪出味道不同的食材,不仅能够增加食欲,同时又能够增强抵抗力。二、多补充益生菌益生菌能够起到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免疫力,在肠胃感到不适时,可有效缓解便秘、腹泻、胀气等肠道不适感。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供成人食用的含益生菌的食物如酸奶、奶酪等,并不适合孩子,妈妈们应购买孩子专用益生菌产品。三、多补充维生素冬季进补千万不能够忘记了补充足够的身体所需要的维生素。寒冷的天气对于各种维生素的消耗大大增加,如果没有及时的补充,那么身体很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的情况,这就会伴随出各种疾病,例如患有佝偻病、呼吸道感染、皮肤干燥以及口角炎等等情况。所以说,日常生活中,应学会如何在生活中还有饮食中科学的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四、多补水冬天虽然排汗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充足的水分,来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所以,应补充充足的水分以保证身体的需要。要主动喝水,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因为,待到口渴时,其身体已处于缺水状态了。五、多补充酵素寒冬人体抵抗力变差,容易感冒、发生咽炎等,补充酵素可以增加人体免疫力。酵素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可以安全排出人体内长期积存的毒素。果蔬酵素含有人体所需的维生素、氨基酸和有机酸,能够营养神经,对眼睛干涩、皮肤干燥、暗沉有改善效果。能够调节胃肠道内的菌群和促进肠道蠕动,同时帮助食物的消化分解及人体的吸收,一定程度上加速体内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在冬至时节由胡吃海喝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时,可以饮用酵素来调节帮助食物消化和吸收,还能辅助减肥。由于果蔬酵素具有分解作用,它能够排除血管内的杂质,让身体恢复正常的状态。冬至

生活作息:注意防寒保暖

一、及时添加衣物

冬日寒潮多,气温变化大,易着凉、感冒、常会引起许多大病,如肺炎、心肌炎、急性肾炎,因此冬季要保暖,合理穿衣,注意增减。二、定时通风换气

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冬季由于供暖,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在北方更为突出,室内温度高,湿度相对较低,加上窗门紧闭,室内空气流通差,居室内的微生物密度较高,一些致病菌和病毒易侵袭体内。

所以,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要定时开窗换气,加大室内湿度。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可在暖气片上放上湿毛巾,或在暖气旁边放一盆清水。三、多晒太阳

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灭人体表面的病毒和细菌,帮助对钙、磷的吸收,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此外,阳光也能提高红细胞的含氧量和增强皮肤的调温作用,以及能增强体质。

冬至

最后献上过冬小秘诀

一、“躲”冬至正是“阴阳大变身”的时候,也是人体抵抗力最差的时候,人极容易受寒,也容易生病,所以,冬至前后养生的核心就是“躲寒、躲冷”,大家一定要做好防寒的工作,特别是中老年人,应注意保暖,建议:冬至养生讲究“去寒就温”、“无泄皮肤”,平日要小心保护自己,注意头部、脚部和颈部的保暖,避寒风,避冷水,避生冷饮食。二、“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至后养生原则就是要尽量减少阳气的消耗,保养精气,做到养精蓄锐,有益于防治疾病。冬至养生应以静为主,切忌过于运动出汗,同时,冬至“养心”也很重要,应避免过于抑郁,思虑,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冬季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患得患失,还可以通过午饭后适当打盹、多晒太阳、泡脚、阿胶膏方等方式,更好地养生。三、“防”流感病毒拥有惊人的传染力,直接吸入空气中的病毒,或经手将病毒带入呼吸道都会引发流感。因此,预防流感首先要切断流感病毒的传播,如及时发现和隔离流感患者,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等;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休息、补充维生素C等;另外,有条件的要预先接种流感疫苗;平时可以服用一些有效的流感预防药物。天寒地冻,吃饭的时候宜少宜缓,少量多餐,以保证所需营养又不伤脾胃。应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食宜温热熟饮,多吃坚果类食物,可御寒、补肾健脑、强心健体。

天冷了,自己养生滋补的时候,别忘记父母。提醒他们,添衣保暖、饮食均衡、通风换气、多晒太阳。话到心到,在这个寒冷的日子里,一个简单的问候和叮嘱,做父母的心里就已如春天般温暖。

                







































白癜风临床专家
白癜风吃什么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ukuia.com/hkjj/51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