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学前儿童卫生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心身疾病2.攻击性行为3.碳水化合物4.营养素5.易感人群
6.生长发育标准7.流行性感冒8.水痘9.投射测验10.生物节律(生物钟)
二、填空题
1.心理压力包括人际关系压力、社会关系压力和()的压力。
2.常见呼吸道疾病有()感染(普通感冒、急性咽炎、急性喉炎)和急性支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及肺炎。
3.传染病的预防应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主要环节,采取()措施。
4.托幼机构应把握教育教学的紧张度,适度紧张,要求适中,难度适宜。这么做的依据是维果茨基的()理论。
5.生长发育、患病率和()是衡量学前儿童健康状况的标志。
6.婴儿期当唾液分泌增多后,由于此时口腔较小而浅,又不善将口内过多唾液咽下,易表现流涎现象,称()流涎。
7.幼儿容易缺乏的()是指钙、铁、碘、锌。
8.膳食中蛋白质摄入不足,可导致学前儿童生长发育(),体重过轻、贫血、精神疲乏甚至智力发展障碍、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症状。
9.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空气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和()传播。
10.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是由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在()年编制的,叫比纳——西蒙量表。
11.人体是统一完整的机体,人体各部的生长发育不是均衡一致的。儿童身高、体重的增长,身体各部比例的变化以及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都是()的。
12.膳食中维生素D来源主要有()、鱼肝油、禽蛋类。
13.学前儿童肝糖元贮存量相对较少,饥饿时容易发生(),甚至出现“低血糖休克”。
14.当动机和需要不能顺利实现时,就产生挫折,挫折时间越久、强度越大,内在压力就越大,越易导致人的()。
15.有病原体、有传染源、有()、病程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些都是传染病的特征。
16.传染病的预防应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主要环节,采取()措施。
17.孟德尔是奥地利遗传学家,他是最早用科学方法研究()的人。
18.生活制度中最主要的是()。
19.学前儿童中较为常见的心身疾病主要有()、便秘、腹泻、消化性溃疡、肥胖症等等。
20.水的来源有饮用水、食物中含有水分和()。
21.学前儿童()的特点是同化作用显著大于异化作用,表现为机体不断生长发育。
22.新生儿护理要注意保暖、保护皮肤、保护脐带、()、母乳喂养。
23.常见营养性疾病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和()。
24.瘦肉、鱼、奶、蛋四类食物是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豆类、硬果类和()是植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25.学前儿童常见的皮肤病有痱子、痱毒、()、头癣、体癣等。
26.发育离差评价法是将个体儿童的发育数值和作为标准的均值及()()比较,以评价个体儿童发育状况的方法。
27.传播途径指的是()离开传染源,经过一定的方式,侵入他人机体所经由的途径。
28.优生学是英国科学家高尔顿在年创立的,是一门研究遗传健康的科学,其目的在于探索影响后代的各种因素,从体力和智力各方面改善遗传素质,从而达到提高()的目的。
29.人体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统一的和完整的过程,但是生长发育的速度在各年龄阶段并非一致,而是时快时慢,呈现出明显的()。
30.能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称为()。
31.婴幼儿腹泻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急性感染性腹泻即(),在婴幼儿腹泻中占重要位置。
32.营养素()指每天通过膳食对机体提供的各种营养素的数量。
33.儿童身高、体重的增长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有两次()。
34.学前儿童心理发育评价的方法主要有:谈话法、观察法、()、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等。
35.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骨组织不断骨化;骨富于弹性,易变形;关节、韧带较松弛;肌肉力量差,易()。
36.优生措施有:()、提倡婚前检查、选择最佳生育年龄和受孕时机、孕期保健、产前检查和诊断。
37.()评价法是用身体某些发育指标的水平制成标准年龄,来评价儿童身体发育状况的方法。
38.学前儿童的乳牙和新萌出的恒牙的结构及钙化程度都不成熟,牙釉质和牙本质的致密度不高,牙齿咬面的窝沟又较多,容易受致龋因素的影响,患()率高。
39.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的人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
40.学前儿童腹泻病死率约()。
三、简答题
1.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任务有哪些?
2.学前儿童的睡眠准备包括哪些内容?
3.脂肪的生理功能?
4.托幼机构的安全措施应包括哪些内容?
5.大脑皮层机能活动的特点有哪些?
6.流行性感冒患儿如何护理?
7.如何预防学前儿童龋齿?
8.止血有哪些方法?
9.学前儿童对热量的需要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0.流行性感冒患儿如何护理?
11.如何预防学前儿童龋齿?
12.托幼机构如何做好儿童的睡眠管理?
四、论述题
1.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试分析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卫生学原则。
3.试分析学前儿童的膳食特点。
4.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须注意哪些?
《学前儿童卫生学》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心身疾病
2.攻击性行为:是指儿童受到挫折时,焦躁不安,采取打人、咬人、抓人、踢人、抢东西、扔东西等行为,引起同伴或成人与他对立,较多的是针对自己的父母。
3.碳水化合物:又称糖类,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化合物。按分子结构,碳水化合物可分为单糖类(葡萄糖、果糖)双糖类(蔗糖、乳糖)和多糖类(淀粉、糖原、纤维素和果胶)。淀粉类占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绝大部分。
4.营养素:指能满足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和从事劳动所需要的热量以及提供细胞组织生长发育与修复的各种营养成分。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和水。
5.易感人群:
6.生长发育标准:是评价个体或集体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尺度。一般通过一次大数量(横剖面)发育调查,搜集发育指标的测量数值,经过统计学处理,所获得的资料即可成为该地区个体和集体儿童发育的评价标准。
7.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多在冬末春初流行。该病传播力强,经飞沫直接传播,飞沫污染手、用具等也可造成间接传播,病后免疫力不持久。
8.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以6个月至3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多发生于冬春季。
9.投射测验是对被评价者给与一定的刺激,如提问、观看材料等,让其自由反应,通过各种不同的反应来了解被评价者的个性和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
10.生物节律(生物钟):
二、填空题
1-5略
6.生理性7.无机盐8.滞缓9.医源性10.
11-15略
16.综合性17.遗传现象18.一日生活制度19.支气管哮喘20.代谢水
21-25略
26.标准差27.病原体28.人种质量29.阶段性30.传染源
31-35略
36.避免近亲结婚37.发育年龄38.龋齿39.社会适应40.1%—2%
三、简答题
1.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任务有哪些?
(1)儿童会认同自身对维护健康的责任性;
(2)儿童会认同与健康有关联的自身需要;
(3)儿童会比较安全的行为和有危害的行为;
(4)儿童会初步获取改进或保持自身健康的策略和方法;
(5)儿童会初步学会预防受伤害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6)儿童会初步运用处理紧急事件的技能。
2.学前儿童的睡眠准备包括哪些内容?
(1)创设良好的睡眠环境
(2)准备好舒适的睡眠用具
(3)睡眠前提醒如厕
(4)平定情绪
(5)给予睡眠信号
3.脂肪的生理功能?
(1)脂肪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供给热能。
(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4)提供必需脂肪酸。
(5)保护机体组织和器官、防止散热。
4.托幼机构的安全措施应包括哪些内容?
(1)提高安全意识,健全规章制度
(2)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3)注意一日活动各环节的安全
(4)进行安全教育
5.大脑皮层机能活动的特点有哪些?
(1)始动调节
(2)动力定型
(3)镶嵌式活动
(4)保护性抑制
6.流行性感冒患儿如何护理?
(1)高烧时卧床休息。患儿高烧应适当降温,婴幼儿多采用物理降温法。
(2)病儿居室要有阳光、空气新鲜,饮食要易消化、有营养,要多饮水。
(3)可选用板蓝根、紫草、桉叶、贵众、鹅不食草、金银花、黄连、连翘、黄芩等药物。
(4)护理者带口罩,护理患儿后洗手。
7.如何预防学前儿童龋齿?
(1)注意口腔卫生
(2)为学前儿童提供的膳食中要有足量的钙、磷等物质,维生素和氟、锶等微量元素,使牙齿能得到正常发育。
(3)多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以保证牙齿正常钙化,加强牙的抗酸能力。
(4)药物防龋。适量饮用含氟的水,或使用含氟牙膏。
(5)定期口腔检查,及早发现龋齿,早期进行治疗。
8.止血有哪些方法?
(1)一般止血法。小伤口的外伤出血,可用生理盐水(用9克盐加冷开水1,毫升配成)冲洗局部,涂红药水,盖上消毒纱布块,用绷带较紧地包扎局部,以不出血为度。
(2)手指压迫止血法。
(3)加压包扎止血法。
9.学前儿童对热量的需要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基础代谢
(2)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3)生活活动
(4)生长发育
10.流行性感冒患儿如何护理?
(1)高烧时卧床休息。患儿高烧应适当降温,婴幼儿多采用物理降温法。
(2)病儿居室要有阳光、空气新鲜,饮食要易消化、有营养,要多饮水。
(3)可选用板蓝根、紫草、桉叶、贵众、鹅不食草、金银花、黄连、连翘、黄芩等药物。
(4)护理者带口罩,护理患儿后洗手。
11.如何预防学前儿童龋齿?
(1)注意口腔卫生
(2)为学前儿童提供的膳食中要有足量的钙、磷等物质,维生素和氟、锶等微量元素,使牙齿能得到正常发育。
(3)多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以保证牙齿正常钙化,加强牙的抗酸能力。
(4)药物防龋。适量饮用含氟的水,或使用含氟牙膏。
(5)定期口腔检查,及早发现龋齿,早期进行治疗。
12.托幼机构如何做好儿童的睡眠管理?
(1)培养儿童正确的睡眠姿势,纠正不良的睡眠习惯。
(2)要顾及儿童对睡眠需要的差异性。
(3)注意发现儿童的健康问题。
(4)要注意环境的动态变化。
四、论述题
1.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适当表达情绪情感的技能和方法
(2)培养对自己和对他人积极的情感
(3)帮助儿童改善与他人交往的技能
(4)形成合作、分享和商量的品质
(5)增强自我意识
(6)发展自尊、自信、自主、和自我控制
(7)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8)自觉抵制不良的心理健康行为
2.试分析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卫生学原则。
(1)全面性。体育活动要能促进各器官、系统的发育,对体育活动内容作科学搭配,多样化,不偏重。不能把发展速度、耐力、和力量等放在主要地位,而应该注重发展平衡性、灵活性等素质。
(2)循序性。有计划、有步骤的增加活动量和复杂程度,活动内容由易到难、活动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3)区别性。考虑年龄特征及个体差异,对体弱儿要区别对待。
(4)游戏性。寓体育于游戏之中,在使儿童练习动作技能的同时,给予极大的快乐。促进身心发展。
3.试分析学前儿童的膳食特点。
(2)科学合理(定时、定点、定量)
(2)营养平衡(种类充足、比例合适、互补)
(3)增进食欲(食物多样化、良好的进餐环境、饮食习惯、愉悦的情绪)
(4)清洁卫生
(5)有利消化
4.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须注意哪些?
(1)教师要满足学前儿童各种合理需要,体谅和容忍学前儿童的所作所为甚至过失行为,与儿童共享成功的快乐。
(2)老师对待学前儿童的态度应该是民主的,善于疏导而不是压制,让儿童充分表达意愿,多用讨论方式,不要用权威式的命令。
(3)教师对儿童表现出种种支持性行为,让儿童感到老师的认可、接纳、赞同
(4)教师应以平等地位参与学前儿童的活动,并以自己的行动影响环境,如蹲下与儿童说话,教师的椅子高等尽量与儿童椅子高度接近,注意教师的表情、体态手势对儿童的影响。
(5)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发挥创造力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6)教师应使各项活动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促进学前儿童在不同发展水平上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