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戳这里,小编带你了解7个难以辨清的植物

  “格桑花”是一种花吗?用紫露草监测辐射“靠谱”吗?空气凤梨真的只靠空气就能活吗?热带地区的植物颜色鲜艳吗?打碗花、打破碗花和打破碗碗花都是什么植物?挑水果看公母“好使”吗?辨别毒蘑菇的民间传说可信吗?

  7个问号,是人们最常听到的植物小“八卦”。近日,《中国绿色时报》记者采访了一位热衷于讲述植物“八卦”的植物学博士——顾垒,让专家告诉我们这7个流传甚广或难以辨清的植物真相。

  “格桑花”是一种花吗?

  “你是我心中的那朵美丽的格桑花/你就是我的思念里唯一的牵挂……”在与“格桑花”有关的文化中,“格桑花”总是与美好、幸福相关,也因此,现在全国多地的公园里,都会种植被认为是“格桑花”的大片花卉,从而吸引游客拍照留念。

  可事实上,“格桑花”并非一种花,而是许多花朵的统称。那些广为种植的“格桑花”,其实是外来物种波斯菊。

  “格桑花”的意思就是“花”,是指开放在藏区等地的一些野花。顾垒告诉记者,“像拉萨的绿绒蒿、龙胆,甘南的金露梅等,也都可以被称之为‘格桑花’。”

  用紫露草监测辐射“靠谱”吗?

  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对辐射的担忧也与日俱增。很多人喜欢利用植物特性监测、吸收辐射。

  紫露草便一度被认为是“辐射监测小卫士”。

  据称,紫露草花丝上的毛刷子对电离辐射十分敏感,辐射引起的基因突变可使紫露草花朵由蓝变红,因此,有专家认为,可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特性——紫露草花丝毛突变实验——来监测辐射。

  顾垒解释说,紫露草花丝毛突变实验被广泛应用于评价严重辐射暴露后的生物学效应,例如对美国试验核武器的地方、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等处的土壤进行监测,也可以用于对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杀虫剂等诸多环境诱变效应的监测。

  但是,顾垒强调,紫露草花丝毛突变实验监测方法专业性很强,不是看“脸色变化”这么简单,其结果也无法独立使用。

  空气凤梨真的只靠空气就能活吗?

  看上去,空气凤梨仿若插花,被放置在透明玻璃器皿中,没有土也没有水,却始终带着生命的绿意。空气凤梨,真的只靠空气就能活?

  正如“工夫在诗外”,空气凤梨其实也需要很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顾垒说,在野生环境中,空气凤梨要依赖降雨和它所附着的植物表面的流水,从中吸取氮磷钾镁钙铁锰铜锌……同时以极高的效率重复利用这些在它所生长的环境中极其缺乏的元素——它们可以把表面的死皮重新吸收掉。

  在栽培环境下,空气凤梨需要频繁的喷雾以及定期的叶面喷施肥料。有些种类还需要定期用水浸泡,只靠空气是养不活的。

  热带地区的植物颜色鲜艳吗?

  在解答这一问题时,顾垒先区分了“颜色多”和“颜色鲜艳”的含义。

  在热带地区,植物颜色是十分多样的,这是因为花的颜色对传粉者有吸引作用。而热带地区生物多样性高,植物和传粉者之间就有了更多的互相适应的方式,多样化的颜色便是表现形式之一。

  至于“颜色鲜艳”,顾垒认为,一般来说,鲜艳指的是醒目、和周围环境反差大,这是在需要竞争传粉者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的适应性状,而热带地区很少有传粉者缺乏的选择压力,所以他认为,很多人所说的热带地区植物颜色鲜艳并不准确。

  顾垒说,花色真正鲜艳的地方是高原,那里适宜植物开花的季节短,传粉者也相对较少,因而高原植物的花往往硕大而颜色浓艳。为了吸引高效率的蜂类传粉者,花朵多为黄、蓝、紫等颜色。另外,高原太阳辐射强烈,鲜艳的花色可以反射掉一部分光,以防止灼伤组织。

  打碗花、打破碗花和打破碗碗花都是什么植物?

  是不是听名字就已经被这些植物“绕进去”了?别急,且听顾垒为您道来:

  可以肯定的是,这都是不同的植物。

  打碗花,旋花科打碗花属,有打碗花、肾叶打碗花、柔毛打碗花等。

  打破碗花指代很多,实际包括蔷薇科、毛茛科、旋花科、瑞香科等多种植物。这是我国民间对多种轮廓圆形、花瓣为5片的野花的统称。打破碗花多数是离瓣花,如果是合瓣花如旋花科则有纵向的条纹,外观似破碗。后来,由此衍生出“采摘打破碗花,家里的碗会摔碎”的说法,可以看作是一种朴素的植物保护理念。

  打破碗碗花,主要指锦葵科秋葵属的黄蜀葵以及毛茛科银莲花属的植物。

  挑水果看公母好使吗?

  坊间流传着挑水果的小窍门——“水果分公母,品质有差别”。这一系列方法涵盖了苹果、梨、橘子、橙子、西瓜等常见水果。然而,这些方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是值得质疑的:水果真的分公母吗?能用这种方法挑到好吃的水果吗?

  据专家介绍,水果的食用部分主要是果皮,也就是俗称果肉的部分。这些可食部分与有性生殖过程无关,完全是由结果植株(母本)的组织和器官发育而来。也就是说,水果的性别取决于结果植株的性别。产生果实和种子是雌性功能,纯雄性植株无论如何不可能结果,所以水果的性别——确切地说,果肉的性别——只有两种:母,或者双性。“公水果”是绝对不存在的。

  民间流传的分辨水果公母的方法,都是根据一两种简单的表面形态特征差异,与植物的性别没有关系。换句话说,就是“民间说法中的公母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公母”。没有证据表明这些差异与果实的味道相关,借此来挑选水果不靠谱。除了库尔勒香梨,因为宿萼果和脱萼果之间的品质差别比较大,可以通过外形来判断口味。

  辨别毒蘑菇的民间传说可信吗?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去大自然中进行“生态旅游”,辨别毒蘑菇的方法变得很有必要。毕竟,如果误食了毒蘑菇,后果不堪设想。但是,那些流传的辨别毒蘑菇的方法有哪些误区呢?

  关于辨别毒蘑菇,主要有三大谣言。

  谣言一:鲜艳的蘑菇都是有毒的,无毒蘑菇颜色朴素。

  白毒伞隶属伞菌目鹅膏科鹅膏属,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大型真菌之一,有“毁灭天使”之称。但它具有光滑挺拔的外形和纯洁朴素的颜色,散发着微微清香,非常符合传说中无毒蘑菇的形象。

  橙盖鹅膏具有鲜橙黄色的菌盖和菌柄,未完全张开时包裹在白色的菌托里很萌,有“鸡蛋菌”的别称。“颜值”如此之高的橙盖鹅膏,却是夏天游历川藏地区不可不尝的美味。

  谣言二: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所有蘑菇都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自养,只能寄生、腐生或与高等植物共生,同时要求比较高的环境湿度,因此它们都倾向于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至于环境的“清洁”和“肮脏”,并没有具体的划分标准。食用菌鸡腿菇经常在粪便上野生,栽培时也常用牛马粪便作为培养基。反之,包括白毒伞在内的很多毒蘑菇,都生长在相对清洁的林中地上。

  谣言三:毒蘑菇与银器、大蒜、大米或灯芯草同煮可致后者变色;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去毒。

  银针验毒的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古法提炼的砒霜纯度不高,常伴有少量硫和硫化物,用银器有可能验出,但所有毒蘑菇都不含硫或硫化物,不会令银器变黑。至于毒蘑菇致大米、大蒜或灯芯草变色的说法则完全出自臆想,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

  除此之外,有些可食蘑菇含有少量加热后会分解的有毒物质,必须烹煮至熟透,否则食用后可能导致不适,吃火锅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前文提到的食用菌鸡腿菇含有鬼伞素,会阻碍乙醛脱氢酶的运作,导致乙醛在体内聚集,大量食用的同时又大量饮酒的话,容易出现双硫仑样反应,需要注意。(原载于《中国绿色时报》节选时略有删改)

内容转载自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专业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ukuia.com/hkjj/5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