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文/图杨敏
走进沿河自治县甘溪镇沙坝村,一个高大巍峨的门楼便映入每个人的眼帘,“沙坝村”三个黄色大字显得格外醒目。新建的文化广场上,人们在惬意地打球、健身、钓鱼,青山、绿树、文化墙等完美组合的乡村美景令人目不暇接,文化大院、休闲广场、健身器材等文体设施应有尽有,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稻谷、向阳的黄蜀葵花、绿色蔬果等特色产业充满“绿色希望”……走进沙坝村的一刹那,你一定会被这里的美景深深吸引。
美丽乡村梦
近年来,甘溪镇沙坝村按照“农业产业化、环境田园化、农民专业化”要求,以环境美化、群众增收致富为核心,不断优化村居环境创新产业结构。以打造“美丽乡村·田园沙坝”为目标,突出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园区建设,经过各级各部门大刀阔斧的改革发力,农村旧貌换新颜,村民生活大变样,人们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每天下午,沙坝村村口的池塘边聚集着一群钓鱼的村民,而村民口中常常提起的话题就是村里的变化。
村民何小峰告诉记者,村里未实施新农村建设之前,60%都是砖瓦房,给人感觉有点乱和脏,前两年新农村建设以后,村里村外整洁又干净,走在路上,心情也美了很多。村里的墙体统一装饰了,水池修好了,广场建起了,运动健身器材也架起来了,不忙的时候人们都会来池塘边钓鱼、运动,晚上老人和小孩还到广场来跳舞。“可以说,我们现在也过上了城市化的新生活。”何小峰说。
“这两年变化实在太大了,房子宽敞了,道路全部硬化了,路灯也都架上了,居民点的树绿了、花开了,日子比城里还好了”。说起村里这几年的变化,从小就生活在沙坝村的杨勇感慨万千。
小改革带来大文明。“以前我们将垃圾丢在路边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现在村里设置了垃圾桶,谁也不愿意往地上丢垃圾,守护美丽家园是每个村民应尽的责任。”候银娥感慨道。
文明大提升
8月30日,记者走进甘溪镇沙坝村何立飞家中,只见他们家改造完成的厨房设计新颖、宽敞明亮,开关一开已拧自来水就来了,何立飞介绍,未实施改造前,她每天做饭都要烧柴草,家里人多,一顿饭做下来家里经常烟熏火燎。
“现在做饭直接用电,整个厨房也收拾得干净了,感觉特别卫生,把厨房墙面重新贴上瓷砖了。”今年40岁的何立飞高兴地说道。
再看她家新改造的厕所,厕所干净敞亮,蹲便器、淋浴器、洗漱台一应俱全,墙上和地面上贴着光亮的瓷砖,一踩水闸就可冲厕所……
“没改前是牛栏,又脏又臭,改造后,非常卫生舒服,洗澡也更方便了!”如今,不少村民和何立飞一样用上了整洁卫生的厨房和无害化卫生厕所。
近年来,农村改变的不仅是老百姓家里厨房和厕所。何立飞告诉记者,现在整个沙坝村铺设了污水管道。
离何立飞家不远处,一个小型污水处理器日夜不停地工作,附近老百姓洗澡、洗衣、洗菜以及厕所的污水都通过管道流到了这里,经过杂物去除、厌好氧处理、沉淀消毒,最终排出去的水可以直接排放或者用于田地灌溉。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让农村垃圾得到及时妥善处理,农村改厕和污水处理让农村污水难处理、难管理的局面得到解决,生活设施的改善让百姓生活更加便利,这些变化让农村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舒心。
腰包鼓起来
“家家修通串户路,条条道路有路灯,开工厂来办企业,传统种植转型中……”沙坝村65岁的老人杨胜化自编的这首快板歌词,诠释了沙坝村村民如今的生存状态。
在轰隆隆的黄蜀葵加工厂里,杨和平告诉记者,他家有2亩多田地,今年把田地流转给苏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做黄蜀葵种植基地。“我家里两亩田地种上了黄蜀葵,一亩地一年给租金元,年底还参与分红,另外我们两口也在公司干活,月收入元左右,不出家门挣工资,真是太高兴了!”
近年来,沙坝村地理环境优势,按照“农业产业化、环境田园化、农民专业化”要求,以环境美化、群众增收致富为核心,不断优化村居环境创新产业结构。以打造“美丽乡村·田园沙坝”为目标,突出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发展以果蔬种植为主、加工业为辅的新型产业,年,该村通过流转将村民的土地集中起来,建成了多亩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群众到基地上班领取“土地租金”和“打工薪金”两份收入,实现了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村主任和庆告诉记者,依托蔬菜和黄蜀葵基地,该村已经成立了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吸收30余人就地就业。
今年初,甘溪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苏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邻村四堡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同发展经营了1亩黄蜀葵中药材种植基地。公司入驻后,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和土地、资金入股的方式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基地周边多名像杨和平这样的村民变身为药材基地的产业工人。
在新农村建设启动之前,该镇就把产业发展、农民就业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来谋划,强化产业的支撑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持久动力。
风景美如画
“实施新农村建设后,村里统一规划,房屋统一风格,配套了广场、图书屋、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住在这里跟县城没啥两样,不过,我们这里没有县城那么拥挤,空气还好的多。”村民谭显娥喜不自禁。
站在沙坝村口,放眼望去,整齐的楼房、宽敞的凉亭、整洁的马路、旋转的风车,向阳的黄蜀葵花,黄灿灿的稻谷、广场前绿地景色宜人,产业园区集中入驻……农村不比城市差。
作为该县重点打造的美丽乡村示范点,经过一番改造后的沙坝村散发着独有的淡雅和清新气息。更重要的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美丽成果”正在转化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为打造乡村旅游打下了基础。
“如今环境改善了,村民的素质提高了,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了。”沙坝村主任何庆说起村里的变化,笑得合不拢嘴。
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是沿河自治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所在。从农改厕到污水处理,从新型农村社区到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改出了活力、改出了成效,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审 稿:文岸
任廷海
编 辑:翁莉莎
杨敏
田霞
曾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