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在夜间爱出汗,对于家长来说是个烦心的事,一是要夜间起来为宝宝处理,二是怕宝宝生病。非常能够理解家长的心情。
有家长说,宝宝夜间出汗是因为缺钙,真的只是这样简单吗?
从中医上来说,小儿夜间出汗被称为盗汗,分为生理性盗汗和病理性盗汗,那这两者的区别在哪呢?
1.生理性盗汗
一般来说,宝宝如果是生理性盗汗,就不必担心,因为盗汗所丢失的主要成分为水分和盐分,平常在饮食中就可以得到补充。
造成生理性盗汗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①宝宝睡前活动量大,身体虚弱,夜间就爱流汗。白天保持适量运动就可以了。
②睡前食用高热量的食物,以致于晚上爱出汗。睡前要控制孩子的饮食,这样不仅有利于睡眠还能控制体重防止小儿肥胖。
③室内温度过高或者是给孩子盖被子太厚,导致孩子晚上出汗。家长应将室温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被子的厚薄也应随气温的变化而有所增减。
对于孩子生理性出汗,家长不需要过于担心,也不用相关治疗,但是需通过一些方式避免孩子出汗过多,从而让孩子患上感冒等病症。
当发现孩子夜晚有出汗的情况,家长要及时擦拭。同时要给孩子勤洗澡勤换衣物,避免感染到细菌。平常可以多带孩子去室外晒晒太阳,即可以杀菌,又能帮孩子增加钙质的吸收。
2.病理性盗汗
病理性盗汗说明孩子的身体在某方面出了问题。正常情况下,室温、被子厚薄等因素一切适宜,但孩子在入睡前后又出汗的情况,而脸色又不好时,就要考虑是病理性盗汗了。
孩子若是病理性盗汗很可能会有以下的问题:
①夜间爱出汗,可能是孩子缺钙
②体质虚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也会出现盗汗的情况
③患有其他疾病,例如结核、佝偻病、低血糖等。
如果发现孩子有盗汗的情况,医院进行全面检查,通过对孩子血液中的各项指标的检测,以确定孩子到底是生理性盗汗还是病理性盗汗。
end
麻麻还想要学习更多的育儿知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