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通讯员走转改稿件评比获奖文章公告

黟县通讯员走转改稿件评比,经过综合评判,获得奖项的为以下人员:

一等奖

《振兴有道致富有人》王瑶

二等奖

《红色柯村的黑色产业》汪立

《三轮驱动擦亮山水东坑美丽底色》王茹

三等奖

《东坑村:村史馆建设促乡村振兴》廖琴芳

《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潘志伟

《传承红色基因引领乡村振兴新业态》陈云龙

黟县通讯员走转改稿件评比

获奖文章欣赏

一等奖振兴有道致富有人渔亭镇王瑶

参观完方志敏行居,笔者沿着河流逆行而上,没走几步,一块门匾上写着“金桂别院“的小院子便吸引住了笔者的目光。走进院内,三栋粉壁黛瓦马头墙的古宅连城一排,干净利落的花坛以及院子中央繁茂的古树,满足了笔者关于田园梦的所有遐想。

“金桂别院”的主人名叫柯来宝,是土生土长的柯村人。十几年前,柯来宝经营着塔川及木坑竹海景区,年,两个景区陆续被政府收购。二十年走南闯北的经历让柯来宝有着大量人脉资源和丰富的创业经验,在他看来,以民宿为代表的旅游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朝阳产业,而自己的家乡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这也让柯来宝多年来心中酝酿的“民宿梦”也变得更加的顺理成章。

柯来宝决定在自家祖宅的位置上打造柯村镇第一家民宿。起初,家里仅有一栋明清建筑,虽是全村最老的一栋古宅,但要想发展成民宿还是无法满足经营需求的。于是,柯来宝走遍附近村庄,购买周边百姓手中闲置的老宅,经过老木工师傅的拆分拼凑,他的小院便建出了两栋别致的小楼。经过近3年精心打造,最后,柯来宝将自己的民宿取名为“金桂别院”,而这个名字也源于院内那棵近年的桂花树。

“生意旺季一天能接待40多名游客,一个房间也能卖上多元,外加游客吃饭等,效益十分可观。”随着柯村镇红色旅游的发展以及千亩油菜花观光业的打造,来到当地旅游的客人络绎不绝,柯来宝的民宿生意也是越做越红火。

“周围村民看我这儿生意好了,纷纷前来学习经验。”在柯来宝的带动下,当地已陆续有4户村民将自家的房子改造成了农家乐,全村农家乐日接待能力也提高到了人。过去老一辈“靠山吃山、自给自足的理念已慢慢转变为当代新农人“仰仗”得天独厚的人文、自然资源发展新的特色产业。

看着村里农家乐办得越来越好,开得越来越多,于是柯来宝将自己的精力转移到了建设户外拓展基地上。通过与镇村合作,以当地的红色历史故事为依托,柯来宝将户外拓展项目分为亲子及成年两大块来打造,该项目的打造,不但能丰富当地旅游新业态,更能让游客在享受当地慢生活的同时能有新鲜的尝试。据了解,该项目计划于6月中旬营业。

柯来宝成了当地群众公认的民宿业发展领头羊,也为柯村镇乡村振兴打开了一扇窗。“把自己的事业建在生我养我的土地上,让我放慢了脚步却走得更稳。接下来,我要更好地建设和发展家乡旅游业,带动更多的群众吃上旅游饭、过上好日子。”柯来宝信心十足的说道。

二等奖红色柯村的黑色产业黟县融媒体中心汪立

黟县柯村镇是红色革命老区,有“皖南瑞金”的美称。近年来,柯村镇立足于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逐步发展起了以黄山黑鸡、黄山黑猪等为代表的“五黑”特色农业产业,带领当地村民们走上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在柯村镇胡门村的黄山黑鸡保种场里,笔者见到了大名鼎鼎的黄山黑鸡。火红的鸡冠,黝黑的羽毛,黄山黑鸡果然如传说中的一样,全身上下除了鸡冠,是一身黑。“目前我们年孵化量25万羽,存栏原种母鸡羽,公鸡羽,后备种鸡羽,年生产商品鸡0羽。”黄山黑鸡保种场负责人胡成来热情的给我们介绍到。

别看现在黄山黑鸡有如此的规模,而在过去黄山黑鸡只分布在胡门村等几个村子,虽然品质很好,但由于生长周期比较长,村民们养殖意愿并不强,导致黑鸡种群数量少,一度濒临灭绝。幸运的是前几年,安徽省农科院的专家在当地收集、发掘特色农业种质资源的过程中,发现当地的黑鸡拥有抗病性强,营养价值高等优良特性,决定从这里打开突破口,把黑鸡作为特色产业进行开发推广。此后,在安徽省农科院的技术支持和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下,柯村镇逐步建立起了黑鸡保种场,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组建黄山黑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统一向养殖户提供优质鸡苗和技术支持,带动黑鸡养殖,9年,黄山黑鸡被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优质畜禽遗传资源。

“目前我们黄山黑鸡主要销往上海、杭州、合肥等地,日龄黄山黑鸡母鸡-元/羽,日龄公鸡元/羽,鸡蛋3-5元/枚,市场均价高于普通土鸡50%以上。给我们周边老百姓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说起黄山黑鸡的未来发展,胡成来信心满满。

在黄山黑鸡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黄山黑猪、黑玉米等其他黑色产业也在快速发展,预计,今年养殖商品黑猪年末存栏在头,出栏头,种植黑玉米亩,新发展香榧种植亩。如今,红色柯村正在黑色产业的带动下,发展愈加活力十足,今年一季度柯村镇完成税收收入万元,增长14.1%,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增长83.4%。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在柯村逐步照进现实。

三轮驱动擦亮山水东坑美丽底色民政局王茹

两颗古柳傍水而生,伫立村口,迎接八方来客。环溪河绕村穿望柳桥而过,倚依柳亭能观山看景听水。安享晚年的老人聚在村口轻摇蒲扇闲话家常。“从年11月初到年10月底,我们着手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村口的望柳桥、依柳亭、鱼龙古道是我们打造的亮点,主要也是这块地生得好!”黟县东坑村党支部书记李叶真站在村口热情地介绍到。

黟县东坑村位于柯村镇政府西南角,村子整体为走廊型,背山面水,山势高耸,林木茂盛。距今有多年历史,是“一屋两村”的典型农耕族落,村中拥有东坑水库、梯田风光、鱼龙岭古道、众多古树名木等自然资源,保存较好的叙伦堂、文孝庙、敦厚堂、敦睦堂等古建筑,传统民居十余处。年被列为第五批中国传统古村落。

近年来,东坑村按照“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要求,多措并举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使中心村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整治村容村貌,促生态宜居村庄美。该村通过配齐垃圾桶、垃圾清运车及配备保洁员,采用“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方式,整治生活垃圾。对村庄排污排水设施进行总体设计,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方式,整治生活污水。在充分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基础上,对残垣断壁、老式坑厕、破旧棚屋、私搭乱建等进行全面拆除,引导村民对拆后腾出土地建设菜园、果园、花园,整治乱搭乱建,打造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

发展特色产业,促兴业富民生活美。村内水田面积余亩,旱地面积余亩,茶园面积余亩,林地面积近1万亩。东坑村以“兴业富民”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以茶叶、黄蜀葵和青梅为主导的产业。同时,正对外招商,激活林地资源,强化产业支撑,并积极建设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网点,打通村内特色种养殖产品收购对外营销渠道,使村民足不出户便可解决产销问题。

实施有效管理,促文明和谐乡风美。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化墙绘制等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共推选出黄山好人1人,最美家庭2户,最美庭院4户。开展农民普法教育,凝聚乡贤力量,引导群众依法有序解决难题、调处纠纷、化解矛盾。近年来村内无重大刑事案件和重大群众性事件发生,获评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下一步,东坑村将进一步加强组织力度和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将东坑村打造成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示范村,擦亮东坑村美丽底色。

-END-

来源:县委宣传部

编辑:谢倩

二审:汪玮

终审:李仕清

出品:黟县融媒体中心

严明换届纪律“十严禁”

权威发布/热点事件

时政新闻/便民服务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ukuia.com/hktz/93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