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磷性佝偻病下肢膝内外翻畸形外科

低磷性佝偻病下肢(膝内、外翻)畸形外科治疗

一、低磷性佝偻病是一组以肾脏磷排泄增多,血磷降低为核心特征的代谢性骨病,发病率约1∶,主要临床表现为身材矮小、骨骼畸形、牙齿异常、骨痛等。在使用大剂量维生素D后,该病临床表现仍不会有明显改善,因此被称为低磷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也称低磷性佝偻病。低磷性佝偻病多与遗传因素相关,其中80%为X-连锁遗传性低磷性佝偻病;也有少部分继发于肾脏疾病或肿瘤疾病等。

低磷性佝偻病母女俩患者术前形态照及X线片

二、

低磷性骨软化症主要与遗传有关。包括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XLH),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低磷性佝偻病(ADHR),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低磷性佝偻病(ARHR),伴高钙尿症的遗传性低磷性佝偻病(HHRH),X-连锁隐性低磷性佝偻病(XRRH)。此外还有获得性的原因,如肿瘤相关性低磷性佝偻病(TIO)等。

三、将近周岁下肢开始负重才发现症状,随着生长发育,下肢出现畸形且逐渐加重。出现身材矮小,膝内翻(“O”形腿),膝外翻(“X”形腿),骨关节疼痛,胫骨扭转、胫骨股骨弯曲,肌肉乏力等。

四、1.实验室检查:FGF23介导的低磷性佝偻病表现为血磷明显下降、PTH正常或稍高、血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增高、血1,25-(OH)2D3正常或轻度下降、血钙基本正常、尿钙正常或偏低。非FGF23介导的低磷性佝偻病则表现为血磷明显下降、PTH正常或偏低、ALP正常或增高、血1,25-(OH)2D3增高、血钙正常或偏高、尿钙增高。最近有研究认为,血清FGF23水平可作为鉴别低磷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病因的指标之一,但由于检测方法及经济原因,目前应用尚不广泛[22]。在FGF23介导的低磷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中其水平明显增高,如XLH、TIO、ADHR等;而在非FGF23介导的低磷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中却多为正常或轻度下降,如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HHRH、范可尼综合征等。2、影像学检查骨骼X线改变多见于胫骨、股骨远端、桡尺关节,表现为骨骺板钙化带消失或增宽、骨干弯曲畸形、骨质疏松等,但其改变程度多轻于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已被广泛应用于骨密度检测,但有研究发现,低磷性佝偻病患者DXA检查结果存在明显差异,与患者年龄、检测部位等均相关,该研究认为,DXA在低磷性佝偻病中的诊断价值尚待探讨,对其检查结果需谨慎分析[24]。另有研究对XLH患者进行磁共振骨扫描,发现其骨骺板钙化带不连续或不规则、骺板宽度增大且与血ALP水平呈明显相关性等现象,因此认为,磁共振骨扫描是低磷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可定量的影像学检查指标,未来可能代替X线检查以减少辐射。

五、低磷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的诊断基于其临床表现及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并结合基因检测对其发病原因进行鉴别。

六、(1)目前推荐方法是联合使用活性维生素D(骨化三醇)与磷酸盐。治疗目标是纠正骨骼畸形、维持正常生长速率、避免治疗相关副反应。(2)通过矫形手术矫正下肢畸形,恢复下肢持重力线。秦泗河矫形骨科团队从事矫形外科40多年,治疗肢残人已经超过3万多例,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我们在改善下肢功能的同时,也美化了肢体外观,同时提高了生活质量,最终获得了满意临床效果。

张 偲,罗小平.低磷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2(9):-

点个赞吧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

秦绪磊之秦泗河矫形说

秦绪磊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哈市白癜风医院
治白癜风有哪些偏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ukuia.com/hkyx/31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