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一线甘做扶贫路上一块砖,增添

北京中科白癜风爱心公益 http://m.39.net/pf/a_6169140.html

年出生的董安华是大洞乡畈上村驻村“第一书记”,一名有着10年党龄的党员,正是由于平时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年被组织选派到箬田村担任第一书记,年9月又被调整到脱贫任务更重的畈上村担任第一书记。在扶贫路上,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干事创业,真抓实干,切实把初心使命践行在扶贫各项工作中,以实际行动,甘做扶贫路上一块砖,增添党旗上的一缕红。

很多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想起来容易落实很难。董安华到任后,摆在他面前有“三大难”:一是不少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二是村基础设施薄弱;三是村集体经济基础差。面对这些问题,他一步一个脚印,带领全体帮扶干部、村“两委”干部全面打好“三大战役”,真正做好全村34户贫困户的脱贫工作,决战年全面脱贫。

打好脱贫攻坚宣传战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扶贫政策宣传,扶志和扶智上,除了帮扶干部和工作队的宣传外,村党支部班子和党员队伍也是关键,董安华下力气提升村“两委”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把扶贫工作作为党员活动的重要内容,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党的扶贫政策和文件,开展好每季度第一书记讲党课活动,讲授党课14次、组织参加党员活动38次,把脱贫攻坚工作融入到了畈上村各项工作中,把党的扶贫政策通过全体党员做好了广泛宣传,不断强化组织引领功能,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战

地方要发展,人民要致富,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保障。在畈上村担任第一书记的2年多时间里,董安华想法设法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为群众发展致富打好基础,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余万元做好畈上村鹤楼坪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争取项目资金54万元对村水毁河堤堰坝进行新修和加固;争取专项资金16万元新修灌溉水渠,解决靠天吃饭的80余亩“旱田”灌溉问题;争取上级扶贫专项资金36万元,实现全村各组全面纳入自来水管网,家家通自来水。通过党员干部的带动,群众投工投劳,筹集资金30余万元,对全村各组进行全面整治,治脏治乱治差,村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打好产业发展致富战

脱贫攻坚光有政策还不行,关键要开辟致富门路。如何发展产业,做到贫困户稳定增收是摆在他面前的难题。从年开始,董安华带领村“两委”探索适合本村的产业发展之路,先是引进企业投资18万元建设亩黄蜀葵种植基地,全村34户贫困户投资入股,贫困户务工收入1.8万元,年底分红3万元。贫困户的收入提高了,但是村集体的投资并没有回报。怎么实现合作共赢又成为一大难题。年他又想办法引进中药材种植企业,发展吴茱萸、黄芩种植,同时邀请专家实地考察,决定在黄芩苗间套种油茶、果树等经济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在良好的管护下,目前种下的各种经济苗木长势喜人,村集体产业发展也“看到”了前景。

打好疫情防控保卫战

年初,疫情来势汹汹,大洞乡毗邻湖北,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正月初一,董安华便来到村里对贫困户进行了全面走访,了解每家每户外出情况,告知注意事项。在实行封闭式管理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他想办法筹集了余个口罩,送到贫困户手里,了解个别贫困户生活困难这一情况后,组织村“两委”采购急需的油、米等物资送到贫困户手上,为特困户争取了0元的救济金。疫情趋稳向好后,组织在家的贫困户积极做好备荒复耕工作,了解贫困户的就业需求,积极联系外出务工及当地就业,目前大部分贫困户家中都有人外出务工,全力确保贫困户不会因疫情而出现返贫。

经过两年多的驻村工作,现在畈上村34户贫困户有32户人已顺利实现了脱贫,剩下的2户因病特困户,董安华正带领村“两委”想方设法提供基本保障,增加他们的收入,他表示一定会永葆党员本色,坚守岗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小康路上畈上村老百姓一个都不掉队。

扶贫产品推介

畈上村扶贫产业基地主要种植香菇,预计10月底有售。同时,村内还有绿色纯天然种、养殖的干笋、蜂蜜、土鸡、土鸭、土鹅及土鸡蛋等农产品可以销售,欢迎大家选购及预订!

联系人:董安华

来源:大洞乡

编辑:桂新宇

审核:胡伟军

投稿wnzzbxx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ukuia.com/hkyx/74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