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千年古方黄蜀葵花的功效及主治功

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的花朵。

通淋,消肿,解毒。治淋病,痈疽肿毒,汤火烫伤。

①《嘉祐本草》:"治小便淋及催生,又主诸恶疮脓水久不瘥者,作末敷。"②《纲目》:"消痈肿,浸油涂汤火伤。"

内服:研末,1~2钱。外用:研束调敷或油浸涂。

①治砂石淋:黄蜀葵花一两。炒,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食前米饮调下。(《圣济总录》独圣散)②治痈疽仲毒恶疮:黄蜀葵花,用盐掺,取入瓷器密封。经年不坏,患处敷之。(《仁斋直指方》蜀葵膏)③治汤火灼伤:用瓶盛麻油,以箸就树夹取黄葵花,收入瓶内,勿犯人手,密封收之,遇有伤者,以油涂之。(《经验方》)

④治小儿口疮:黄葵花烧末敷。(《肘后方》)⑤治小儿木舌:黄蜀葵花(为末)一钱,黄丹五分,敷之。(《仁斋直指方》)⑥治小儿秃疮:黄蜀葵花、大黄、黄芩等分。为末,米泔净洗,香油调搽。(《普济方》)

孕妇忌服。

苏中药业集团生产的黄葵胶囊,其主要成分提取于黄蜀葵花的干燥花冠,能够清利湿热,解毒透疹,用于治疗慢性肾炎之湿热症,拥有较好的降尿蛋白的功效。根据古书记载,黄蜀葵花在古中医其实是用于治疗疔疮等疮痈肿痛。

 在一千多年前的东晋时期,我国著名的中医药专家葛洪所著的《肘后方》就曾记载,“黄葵花烧末敷”用以治疗小儿口疮。葛洪生于乱世时期,兵荒马乱,瘟疫等感染性疾病很容易发生并相传,当时葛洪曾游历至蜀国的一个小村庄,发现村庄里面的村民一旦发生口疮等疮痈症状时,就会用一种花蕾绞碎涂抹在疮伤处,伤口很快就得以恢复。葛洪感到很奇异,就问当地的村民这种花的来历。村民告诉他,这种花常生于田边,他们祖祖辈辈只要生了疮就用它的花蕾治疗,村民们通常称其为黄葵花。

  葛洪深感其效,于是去田边采摘此花,尝之味甘、辛。按照村民们的介绍,他开始在治疗疮痈类疾病的时候尝试着使用此花,发现黄葵花烧末就能敷在疮痈处,能有效治疗该类疾病,尤其是诊治小儿口疮。于是便在其所著的《肘后方》中记载了黄葵花的功效,以供后人沿用。

黄葵花治疗小儿口疮的功效一直延用了好几百年,直到北宋年间,宋仁宗召集多位医学大家,广纳民间医学资料,联合编纂《嘉佑本草》,才对黄蜀葵花做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功效介绍。方中所述,黄蜀葵花能“治小便淋及催生,又主诸恶疮脓水久不瘥者,作末敷”。

  而到了明朝时期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堪称集明朝以前,本草学之大成。书中虽只介绍了蜀葵能够治疗小便淋痛、小便尿血、肠胃生痈、诸疮肿痛、二便不通、妇女带下、酒赤鼻、痈肿不穿头等疾病,但是在其附方中写到,“黄蜀葵瑟蜀葵不同种,但气味与功用则与蜀葵相同。治淋疾,催生,医恶疮。消痈肿,涂汤火伤”,这也进一步说明了黄蜀葵花功效的全面性。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哪里最好
中科医院曝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ukuia.com/hkzz/1.html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