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峥嵘,沧桑巨变。回眸肥东70年,肥东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以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适度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变美”为抓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在全面推进现代农业上做文章,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特别报道《变迁》今天播出肥东篇《东风助力书写时代新乡愁》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诗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千年以后,新时代的田园生活成为人们返璞归真的新追求。
在距离肥东县城半小时车程的牌坊乡许井社区余巷组,这里正在打造乡村民宿——观稼园。观稼园保持着旧有的格局,白墙黑瓦的农户,与周围田园、菜园、果林、生态园、池塘、沟渠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致。院子里的土墙水井、辘轳石碾、古树青竹,屋里的字画书籍,相得益彰,趣味盎然。既是民俗味道淳厚,更像是置身世外的清幽雅地。观稼园项目负责人黄强志:
几间房舍都有好听的名字:春花、夏风、秋月、冬雪,乡情民趣,四季轮回。更让人回味体验时间的沉淀和背后的故事。
时代的变迁最令人感慨。在这里生活了80多年的田保召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之初,这里生活艰难、出行不便。
70年间,这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山居栖舍、万亩樱桃、四季樱源、许井观稼园……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正在肥东大地上徐徐铺展开来。田保召:
作为农业大县,肥东的农村面貌在一年年变得越来越美的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变化。
方寸小粮票,见证大变迁。在位于六家畈的安徽票证博物馆里,展览各种票证多枚,其中最多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粮票、肉票、布票、糖果票、肥皂票等。
粮票在中国使用达40多年,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真实写照与见证。票友张耀武最喜欢收藏安徽省粮油票。
安徽票证博物馆馆长唐永昆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见证了粮票的兴盛。
粮票退出历史舞台,其背后是生产力的解放,是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国家不断释放的改革红利推动了农村改革逐步走向深入,而互联网+电商的兴起,更是为乡村注入新活力。
在肥东县牌坊乡的肥东县翠竹家庭农场里,负责人元运竹告诉记者,他的农场成立于年8月,以农场+农户的经营方式,流转土地亩,雇佣农户60多人。基地亩蔬菜瓜果品质良好,在与电商平台“连线”后,他生产出的农副产品逐渐飞向全国各地。元运竹:
年9月1日,肥东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成立。服务中心可以通过电商网络销售肥东当地生产的鸡蛋、大米、水果等多种农产品。肥东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负责人王超
如今,肥东已经发展了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建成兴农商城线下合伙人站点52个,建成县级电商快递物流中心1个,并在白龙、古城、八斗、撮镇7个乡镇设立物流中转站,借助个村邮站、48个邮乐购网点,初步建成县、乡、村三级电商物流配送服务体系,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利用肥东兴农扶贫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白癜风什么药可以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