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西新闻走进九江市柴桑区新合镇利民村余家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楼房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宛如一幅山水画。老人们在文化小广场上休憩,孩童们在旁嬉戏,悠然自得的生活,让人心旷神怡。今天的利民村余家畈俨然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蓬勃向上”的“绿富美”新农村。余家贩自年底摘去贫困帽子后,年底,余家畈自然村新村建设在柴桑区获评第一名。年,利民村农业产业、光伏产业、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并成功举办柴桑区新合镇首届文化旅游采摘节。目前,利民村正乘乡村振兴之东风,大力发展休闲游、研学游、团建游,把利民村建设成远近闻名的旅游村。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群众眼里的热心人张海岩。党建引领致富路。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坚持吃住在村,高位推动全村精准扶贫工作。从强化两委班子建设入手,借助换届之机,对两委班子进行调整,吸收两名90后年轻后备干部。第一书记张海岩同志经常与村两委成员之开展谈心谈话活动,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发展共识。对于“三重一大”事项全部通过会议形式决定,确保公平公开公正。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明确每月15号左右开展政治学习,以“三会一课”为抓手,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强化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堡垒作用。在“七一”表彰中,利民村以全镇第一的成绩获评“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并获评全市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示范点。张海岩同志积极想事、谋事、干事,撰写的文章《第一书记的担当》在省扶贫办机关刊物《老区建设》、市委党刊《九江》、党报《九江日报》登载,产生积极反响。发展产业壮经济。充分了解村情,并经反复调研、酝酿,提出了“把名气打出去,把人气做起来”的发展口号,把利民村打造成“城市供应站,秀美休闲村”的目标,并作出“三步走”的发展部署。第一步,通过三年时间,借助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全面改善农村面貌,焕发村民精神;第二步,在五年内,以发展“沿河产业带”为抓手,做好产业规划,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村民发展信心;第三步,用十到二十年的时间,乘乡村振兴之东风,发展村里的特色餐饮、民宿、休闲游、研学游,把利民村建设秀美休闲旅游村。利民村紧紧抓住发展产业这个牛鼻子,已经围绕“沿河产业带”,引进部署“6+1”系列的农业休闲产业,包括水果、蔬菜、茶叶、油茶、中药材、养殖等六种由大户带领的农业产业和由财政投资建设的KW的光伏产业。年,利民村又紧紧抓住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投资万元建成占地40余亩的村属火龙果产业园。村集体经济由原来的空白增长至每年18万元左右。所有产业项目对贫困户实现了交叉全覆盖。张海岩同志还发动自己的朋友、校友资源,来村考察投资,先后邀请了九江市、上海市两批客商前来村考察洽谈现代农业产业项目,为下一步做实产业奠定基础。扶贫扶智两不误。在利民村,勤劳脱贫、勤劳致富已经成为共识。62户贫困户人中,养鸡、种油茶等7户贫困户拿到了产业直补,四分之一贫困群众享受到了教育扶贫政策,孤儿余清华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江苏警官学院。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利民村通过打造扶贫产业园,种植黄蜀葵花,让12名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为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第一书记张海岩创新举措,打破平均工资元一天的惯例,将贫困户务工工资设置四档,分别为每天60元、80元、元、元,鼓励贫困户多劳多得。“实行‘阶梯工资’,一方面可以激励贫困户告别等靠要思想,让他们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摆脱贫困,逐步致富;另一方面可以鼓励贫困户多劳多得,奖勤罚懒,按劳分配,提高贫困户的劳动积极性。”具体操作中,采取“基地负责人打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审核、贫困户评议”的方式,确保公平公正公开,让贫困户劳务工资分配心服口服,充满干劲。利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昌炎说,“自从实行阶梯工资,打破了原来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做法,现在大伙在产业园做事可勤快了。”;利民村创新“阶梯工资”这一做法,被学习强国、央广网、九江日报等媒体刊载,向外推广这一经验做法。张海岩同志借助市委宣传部职能优势,扶贫重扶智(志)。多次邀请市文艺家来村创作采风,组织送图书、送戏曲等精神食粮下乡,多次开展“三讲一评”“五星创评”等教育活动,鼓励支持贫困户不等、不靠、不要,自力更生,自主脱贫。脱贫路上代言人。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为实现这一目标,利民村在“两不愁,三保障”方面,联系市、区、镇、村四级干部对所有62户贫困户实现了“一对一”结对帮扶,确保其所有能享受的政策全部落实到位。通过“6+1”产业,实现了对所有贫困户交叉式全覆盖。截至目前,利民村62户已脱贫56户,剩下6户20人将于今年脱贫。今年5月,张海岩同志在走访中发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利民村6组贫困户吕龙刚种植的覆盆子滞销严重,一些成熟的覆盆子已经开始烂在地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张海岩同志当即与区融媒体中心联系,邀请媒体前来采访推广,教他销售方法,为他购买了采摘篮,制作了广告牌。同时,在机关工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