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各不同

百花缤纷说花神

花神,即花木之神。又名“九夷”,或称“花姑”。《木令广义?岁令》中说:“九夷,主春夏长养之神,即花神也。”

  具体的花神名目,起始于中国民间的“花朝”之庆。花朝,亦称花王节,最初始于唐朝,传说每年农历二月十二日是百花的生日,民间在这一天依照礼俗祭花神,向花神祝寿,人们纷纷挂花红于花枝,谓之赏红,以祈愿风调雨顺,富贵平安,吉祥如意。而随着季节时令的替换,百花纷纷开放,缤纷了大地,为人们的生活添姿加色。于是爱花惜花之人,自然也为百花留下许多动人的传说。再加上历代文人墨客玩味呤咏百花,并根据每个月中最具代表性的花卉的不同风姿神韵进行遴选,从而造就出十二花神来。正所谓“日日有花卉,月月有花神”了。

正月梅花傲雪出:寿阳公主

  “一树开来冰雪香,谁家新拭岁寒妆?时人不识恒伊曲,信指花神是寿阳。”雪花飘飘,岁寒早春时,梅花疏影横斜的天地,宛如仙境。梅花是农历正月的代表花,其冰清玉洁,一身傲骨为世人所钟爱。

梅花花神,一说为北宋诗人林逋,他隐居于西湖孤山,终生不仕。相传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这就是后人所说的“梅妻鹤子”。另一说是明代戏曲《牡丹亭》中柳梦梅,他梦中在梅花树下遇见为情而死的杜丽娘,其后杜丽娘还魂与柳梦梅相结合,成就了一段曲折姻缘。还有一说是唐玄宗的妃子江采频,性喜梅花,在宫中种梅并筑梅亭自赏,于是唐玄宗给她赐名为“梅妃”。

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寿阳公主。寿阳公主是宋武帝的女儿,天生丽质,清纯脱俗,最喜欢梅花。一年正月初七,寿阳公主到宫里的梅花林赏梅,一时困倦,在含章殿檐下小睡,正巧有朵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留下五瓣痕迹,拂之不去,宫女们都觉得这梅花瓣的印记使公主更添几分妩媚,于是纷纷效仿,以梅花印在额头上,称为“梅花妆”“寿阳妆”。世人便传说公主是梅花精灵变成的,因此寿阳公主就成了梅花花神。

二月杏花展娇媚:杨贵妃

  “柔似浅云初照水,娇如粉蝶扑流霞。一从雨露承恩后,管领春风独此花。”杏花属木本蔷薇科落叶树,花朵娇小可爱,而成片的杏花林,景色更是奇丽。农历二月又称杏月,正是杏花初放之时,朵朵美若天仙,柔媚动人。

  杏花花神,一说是燧人氏,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他教人取杏木之火煮食。《九州论》云:“燧人氏夏取枣杏之火。”另一说是《聊斋志异》中的绛妃。还有一说是杨贵妃,据传小时候的杨玉环皮肤既粗又黑,标准丑小鸭。杨家后院有颗杏树,每年结出的杏果,是杨玉环小时候最喜爱的零嘴,加上平时又以杏仁来保养肌肤,竟让杨玉环脱胎换骨而成为美人。明代的“杨太真红玉膏”秘方,就是以杏仁为主,加上滑石粉、轻粉,妇女用之,肌肤细嫩如婴儿。也有另一种说法,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不得已杀了杨贵妃,她的尸体悬挂在佛堂前的杏树上。平乱之后,玄宗派人取回尸骨移葬,却只见一片雪白的杏花迎风而舞,杨贵妃已在仙山上,化为司职二月杏花花神了。

三月桃花笑春风:息夫人

  “粉面凝妆翠黛颦,无言有泪不禁春。花开未是息亡日,偏累纤腰薄命身。”同属木本蔷薇科的桃花盛开在农历三月,又称为桃月。桃花姿态优美,花朵丰腴,色彩艳丽,长被誉为美人,盛开时明媚如画,犹如仙境,乃有所谓的“世外桃源”。

  桃花花神,一说为唐朝诗人崔护,他的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妇孺皆知。一说为晚唐诗人皮日休,他在《桃花赋》中赞扬桃花为“艳中之艳,花中之花”。另一说是杨家将之一杨延昭,人们认为,他抵御外寇就像桃木一样能驱凶避祸。还有一说是仙女麻姑,西王母寿辰时,麻姑摘仙桃献寿。有诗云:“海上桃花千树开,麻姑一去不知来;辽东老鹤应慵惰,教采桑田便不回。”最早的传说是息夫人妫氏,楚文王灭息后,掳回息侯夫妇。息夫人貌美,楚文王强占为妻。息夫人为了见息侯一面,忍辱偷生。某天,趁文王外出打猎,溜出宫与息侯见面,然后双双殉情,此时正是桃花盛开的三月。楚人为之动容,立祠祭拜,并称她为桃花神。

四月牡丹添富贵:李白

  “春风摇荡羽衣开,未肯瑶池一处栽。皇令欺时花不发,去留谁夺百花魁?”牡丹,开于农历四月,唐代人以其香浓色艳,有富贵之枝,而称牡丹为“花王”,直到今日,世人仍爱其国色天香。

  牡丹花神传说甚多,一说为四大美女之一的貂禅,传说她在牡丹旁练舞,周围的牡丹也跟着翩翩起舞,所以人们尊她为牡丹花神。一说为欧阳修,写有我国第一部栽培牡丹的书《洛阳牡丹记》。另一说为丽娟,她是汉武帝的妃子。《洞冥记》载,汉武帝宫人丽娟在芝生殿唱《回风曲》,庭中花皆翻落。还有一说是《聊斋志异》中的葛巾,喜爱牡丹的洛阳书生常大用到曹州赏花时与葛巾一见钟情,两人在洛阳安家。葛巾的妹妹玉版也嫁给了常大用的弟弟常大器。两家人一年后各得一子。后来常大用得知葛巾与玉版都是花神变的。葛巾说三年前看到常大用对牡丹无限深情,很受感动,就变成女子以身相许。说完,与玉版将儿子放在地上,飘然而去。几日后,地上长出两株牡丹,紫色的叫“葛巾紫”,白色的叫“玉版白”。不过最有名还是写下多首牡丹诗的李白。一次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赏牡丹,一时兴起,招李白进宫写诗,李白大笔一挥,写下三首著名的《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五月石榴艳如火:钟馗

  “烈日烧成一树彤,万花攒动火玲珑。高怀不与春风近,破腹时看肝胆红。”俗称农历五月是榴月,五月盛开的石榴花,艳红似火,有着火一般的光辉,因此许多女子都喜欢把榴花戴在云鬓上,增添娇艳。

  石榴花神,一说为汉朝时从西域带回石榴种子的张骞。一说为卫氏,指的是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一说为南朝文学家江淹,他写《石榴颂》云:“美木艳树,谁望谁待?……照烈泉石,芳披山海。奇丽不移,霜雪空改。”一说为唐代女书法家吴彩鸾。唐裴铏的《传奇?文箫》里说,吴彩鸾隐居在成都附近西山,后来邂逅并嫁给了贫苦书生文箫。彩鸾和文箫同甘共苦,她每天写韵书一部,让文箫拿去出售。十年后,他们各跨一虎飞升。五月榴花红胜火,彩鸾性威猛,当司榴花。最多的说法是鬼王钟馗,五月石榴花开,亦是瘟疫流行期,驱邪除魔的钟馗,顺理成章冠上石榴花神的雅号。

六月荷花亭亭立:西施

  “凌波一舞碧罗舒,落月纷纷过眼虚。摇曳芳魂云水畔,莲歌飞入五湖居。”农历六月俗称荷月,荷花即莲花。莲花生于碧波之中,“出淤泥而不染”,花大叶丽,清香远溢,自古深受人们喜爱。

  莲花花神,一说为北宋周敦颐,其名作《爱莲说》中有咏莲的名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说为李清照,当她谢世以后,人们把她当作品格清高的莲花花神来供奉礼敬。流传最广的说法当属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传说夏日荷花盛开时,西施常到镜湖采莲。杜荀鹤诗中有“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的句子。

七月蜀葵昨日愁:李夫人

  “自惜倾城倾国身,幽姿独立汉家门。金风甫动即归去,懒共寒蝉泣晓昏。”蜀葵,植株修长而挺立,开于夏末秋初,花朵大而娇媚,颜色五彩斑斓,其中,黄蜀葵又称为秋葵,在《诗经》中曾提及“七月菱葵叔”,葵指的就是黄菱葵。秋葵是一种朝开暮落的花,一般人说的“昨日黄花”,就是以秋葵为写照。

  葵花的花神相传是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李夫人的兄长李延年曾为她写一极其动人的歌,即:“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由于李夫人早逝,短暂而又绚丽的生命,宛如秋葵一般,所以人们就以她为七月蜀葵花神。

八月桂花人团圆:徐惠

  “纤云照影夜流丹,无那清风点粟盘。自是幽香能暗度,月宫飞去不须看。”丹桂花又名木樨,喜生于岩穴间,花朵黄色或黄白色,香气极浓,八月桂花香,因此农历八月又称为桂月。

  桂花花神一说是五代的窦禹钧。他教子有方,五个儿子皆为达官显臣,“桂”与“贵”谐音,故他们父子被誉为“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另一说为西晋石崇的爱妾绿珠,她善吹笛而貌美。孙秀曾想夺绿珠为妻,致使石崇为赵王所杀,绿珠坠楼殉情。人们以桂花之散落喻绿珠之死,并封她为桂花花神。流传最广的说是唐太宗的妃子徐惠。徐惠生于湖州城,自小就聪慧过人,五个月大就会说话,四岁就能读《论语》,八岁能写诗文。因为才思不凡,被唐太宗招入宫中,封为才人。太宗死后,徐惠哀伤成疾,二十四岁就以身殉情。后世就封这位才情不凡的女子为桂花花神。

九月菊花闲情致:陶渊明

“本无流蝶逐蜂心,自有清霜明月襟。纵使狂风直吹折,黄花休作落花吟。”农历九月深秋时分,正是菊花开得最艳的时候,因此又称为菊月。在菊花这个璀璨的香国里,有的端雅大方,有的龙飞凤舞,有的瑰丽如彩虹,有的洁白赛霜雪。

菊花花神相传是陶渊明,菊花凌霜怒放,性情冷傲高洁,备受陶渊明喜爱。他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佳句,菊花花神自然非他莫属了。

十月芙蓉如梦醉:石曼卿

  “清姿直欲挽春归,自著花中三色衣。愁怅未因霜月冷,人间终是负芳菲。”木芙蓉又名木莲,因花“艳如荷花”而得名,另有一种花色朝白暮红的叫做醉芙蓉。木芙蓉属落叶灌木,开在霜降之后,农历十月就可以在江水边看到那如美人初醉般的花容与潇洒脱俗的风姿。

  木芙蓉花神相传是宋真宗的大学士石曼卿。宋代盛传在虚无缥缈的仙乡,有一个开满红花的芙蓉城。据说在石曼卿死后,有人梦中遇到他,石曼卿说他已经成为芙蓉城城主。后人以石曼卿为十月芙蓉花神。

十一月山茶香万家:白居易

  “行来何处湿青衫?雨自飘零花自酣。沉醉东君呼不起,一枝红泪在江南。”山茶花开放在寒风细雨的农历十一月,花朵五彩缤纷,有大红,粉红,紫白,纯白等。白的色胜玉,红的花如火。万紫千红,飘香吐艳,为寒冷的大地增添了几分愉悦的色彩。

  山茶花的花神传说是白居易,传闻中并没有说明为什么白居易是山茶花花神,或许是诗人不畏强权的性情,如同山茶不畏寒风细雨吧。

腊月水仙凌波舞:娥皇、女英

  “金盏银台碧玉茎,白云魂魄水仙名。灵根原在潇湘侧,梦逐苍梧月色清。”水仙别名金盏银台。水仙开于腊梅之后,江梅之前,为冬令时花,花如其名,绿裙青带,亭亭玉立于清波之上,素洁碧玉的花朵冒雨而开,超尘脱俗,宛如水中仙子。

  水仙花花神据说指洛神。由于水仙花生于水边,其姿态飘逸清雅,有若凌波仙子,所以人们以洛神为水仙花神。还有一种说法,水仙花神是娥皇和女英。传说,娥皇、女英是尧帝的女儿,二人同嫁给舜。姊姊为后,妹妹为妃,三人感情甚好,后来,舜在南巡崩驾,娥皇与女英双双殉情于湘江。上天怜悯二人的至情至爱,便将二人的魂魄化为江边水仙,两人也成为腊月水仙花神了。

中国“年”的传说

在太古时期,有一只猛兽,它居于深山密林之穴,人们管它叫“年”。

“年”长得硕大无比,而且生性凶残。同时,“年”也很懒,它喜欢睡大觉,一睡就是三百六十五天。当它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候,它就下山觅食,飞禽走兽和人类都是它的饕餮食物,就连村子里的老人和孩子也不放过。等肚子填饱以后,它才满意地一摇一摆地走回家去继续睡大觉,然后在下一个三百六十五天后醒来,继续下山捕食。

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慢慢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年终到来之际,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年除夕,“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了。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人们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过年”这个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中国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古亦称元旦,今为春节。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剪贴纸人,又名人胜节。

上元:正月十五,食元宵。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以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秋社,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二日,插柳,禁火三日(介子推)。

清明:阳历4月5日前后,扫墓,祭祀,踏青。

端午:五月初五,仲夏第一个午日。吃粽子,赛龙舟(屈原),悬艾与菖蒲。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又叫仲秋、月夕、清节。赏月,思团圆。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饮菊酒等。

冬节:阳历12月22日或23日,又叫冬至或至日。一阳之始,数九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旧迎新,吃饺子(交子),守岁。

我国二十四节气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源于中国。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

地支十二:子、丑、寅、卯(mǎo)、辰(chén)、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天干地支组合成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叫干支纪年法。

十二地支又与十二生肖对应: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我们现时每昼夜为24小时,而在古时则为12个时辰。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忘淡,而“小时”沿用至今。古时的时(大时)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以为易记,具体划分如下:

时辰

北京

时间

属相

别名和描述

子时

23:00-

00:59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鼠在这时间最活跃。

丑时

01:00-

02:59

鸡鸣,又名荒鸡,牛在这时候咀嚼白天没消化的食物。

寅时

03:00-

04:59

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老虎在此时最猛。

卯时

05:00-

06:59

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辰时

07:00-

08:59

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巳时

09:00-

10:59

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午时

11:00-

12:59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这时候太阳最猛烈,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未时

13:00-

14:59

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申时

15:00-

16:59

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酉时

17:00-

18:59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戌时

19:00-

20:59

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狗开始守门口。

亥时

21:00-

22:59

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十二生肖《如梦令》: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①鼠:子夜耗虫初咬,利齿破天分晓。号五谷神君,富足实难言表。双爪,双爪,常被世人称道。

②牛:德美性憨他属,犁耙巨身常附。天汉二星情,始之老牛浇铸。歌赋,歌赋,儒子万功难诉。

③虎:此辈自称明兽,世代山峦沟囿。气宇写卿头,威武以他当首。知否?知否?异类也分良莠。

④兔:极目四方空旷,白雪美君形状。足迹遍荒原,俨若锦团飘荡。难忘,难忘,宫阙执棰模样。

⑤龙:盘柱雕梁争雅,金殿称孤道寡。游曳素云间,恣意纵横天下。春夏,春夏,任把玉帘抛洒。

⑥蛇:爱用瘦身缠绕,快速爬行无爪。辗转至冬寒,不见窕踪穿草。休扰,休扰,冻土之中修道。

⑦马:汇聚百精神气,如电疾行谁比。千骥踏尘埃,伯乐慧眸交替。谁贵?谁贵?汗马理当为最!

⑧羊:自古性情温顺,羚角别番神韵。开泰之三阳,赐福万民鸿运。相信,相信,善美已然深印。

⑨猴:窜树越崖如练,啼卷春风云线。鬼脸扮金丝,雀跃之声惊燕。留恋,留恋,花果水帘王殿。

⑩鸡:舞起不群优雅,疑是凤仙临驾。五彩抖精神,半壁海天如画。高厦,高厦,振翅且容轻跨。

⑾狗:赤胆只忠其主,不计陋门甘苦。随猎做先锋,敏锐纵横当汝。难数,难数,佳话妙传今古。

⑿猪:大耳憨头生就,能耐圈中污垢。一度号天蓬,留下几多奇构。真逗,真逗,鼻嘴拱酸寻臭!

猴年马月也有时

十二生肖作为独特的民俗现象,不仅被我们的祖先拿来纪年,而且还拿来纪月、纪日。

虎月

阴历正月,寒冬未尽,冰天雪地,山野空旷,很少有动物活动,惟有老虎出没山林觅食,虎的吼叫声传遍四野,人们把正月定为虎月。

兔月

阴历二月,春风送暖,大地复苏,小草拱破地皮,绽露新绿,兔子此时开始活跃起来,人们称二月为兔月。

龙月

三月多雾,有了雷声,神龙显现,叫龙月。

蛇月

四月天暖,蛰蛇出洞,叫蛇月。

马月

五月草长,人欢马叫,谓马月。

羊月

六月草茂,羊群遍野,称羊月。

猴月

七月树茂,群猴出没山间,称猴月。

鸡月

八月中秋,杀鸡饮酒,称鸡月。

狗月

九月秋收,防盗要狗,叫狗月。

猪月

十月秋凉,肥猪满圈,称猪月。

鼠月

十一月下雪,屋内多鼠,谓鼠月。

牛月

十二月风寒,老牛归棚,称牛月。

这样一来,猴年马月就是指猴年里的农历五月,每十二年就有一次。

如今,猴年马月也指日可待了,从语言逻辑上讲,凡是说要等到猴年马月的事情,在年6月5日至7月3日这个农历月也成功了。

农历十二个月份的美丽别称和唯美诗句

一月:正月、首阳——正月晴和风气新,纷纷已有醉游人。(白居易《早春特齑》)

二月:杏月、绀香——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三月:桃月、莺时——人生恰如三月花,倾我一生一世念。(纳兰性德《纳兰词》)

四月:梅月、槐序——你说你是人间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五月:蒲月、鸣蜩——你在我旁边,只打了个照面。五月的晴天,闪了电。(林夕《流年》)

六月:荷月、季夏——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七月:瓜月、兰秋——七月坐凉亭,金波满丽谯。(袁晖《七月闺情》)

八月:桂月、南宫——八月就是八月,八月我守口如瓶,八月里我是瓶中的水,你是青天的云。(林白《过程》)

九月:菊月、凉秋——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白居易《长相思》)

十月:露月、孟冬——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曹操《冬十月》)

十一月:葭月、仲冬——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杜甫《冬至宿杨梅官》)

十二月:冰月、季冬——雪睡了,夜有一个白色的枕头。寒风吹亮了月光,十二月默默地站在街上,有些甜蜜有些心酸有些茫然。(于坚《作品第十六号》)

一年四季都如诗

东晋画家顾恺之写的一首五言四时诗,题为《春夏秋冬》,其诗云: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杨明辉,冬岭秀孤松。

北宋汪珠的《神童诗》中,有这样一首流传很广的四时诗: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南朝刘宋王微写的《四气诗》,字里行间,亦洋溢着闲适之情:蘅若首春华,梧楸当夏翳。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宋代无门和尚作的《颂》诗,将四时嵌入诗的前两句之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明文学家冯梦龙编的《广笑府》中,有一首题为《怕读书》的四时诗,描绘了一个懒学生的生动丑陋形象: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过得秋来冬又到,收拾书箱度残年。

清代女诗人吴绛雪的《四季诗》,别具一格:笼堤绿柳弄春晴晓日明,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红炉黑炭积残冬遇风雪。

此诗每个季节十个字,再从十个字中回环出一首七绝,以第一句之“春”诗为例:笼堤绿柳弄春晴,柳弄春晴晓日明;明日晓晴春弄柳,晴春弄柳绿堤笼。

如此回环反覆,别开生面,奇妙而饶有情趣。

林清玄的《季节十二贴》林清玄/文

一月大寒

冷也到了顶点了。

高也高到极限了。

日光下的寒林没有一丝杂质,空气里的冰冷仿佛来自故乡遥远的北国,带着一些相思,还有细微几至不可辨别的骆驼的铃声。

再给我一点绿色吧,阳光对山说。

再给我一点温暖吧,山对太阳说。

再给我一朵云,再给我一把相思吧,空气对山岚说。

我们互相依偎取暖,究竟,冷也冷到顶点,高也高到极限了。

二月立春

春气始至,下弦月是十一日的七时一分。

“如果月光开始温柔照耀的时候,请告诉我。”地底的青虫对着荷叶上的绿蛙说。

“我忙得很呢!我还要告诉茄子、白芋、西瓜、蕹菜、肉豆、荇菜,它们发芽的时间到了。”蛙说。

“那么谁来告诉我春天到来了呢?”青虫说。

“你可以静听远方的雷声,或者仕女们踏青的步声呀!”蛙说。

青虫遂伏耳静听,先听见的竟是抽芽的青草血液流动的声音。

三月惊蛰

“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

我们可以等待春天的第一声雷,到草原去,那以为是地震的蛰虫都沙沙地奔跑。互相走告:雷在春天,不知道为什么这一次打到地底来了。蚱蜢都笑起来,其实年年雷都震动地底,只是蛰虫生命短暂,不知道去年的事吧!

在童年的记忆中,我们喜欢春天到草原去钓蛰虫,一株草伸入洞里,蛰虫就紧紧咬住,有如咬住春天。

童年老树下的回忆,在三月里想起来,特别有春阳一般的温馨。

四月清明

“时万物洁显而清明,时当气清景明,故名。”这一次让我们去看四月里温柔的草原与和煦的云吧!

因为如果错过了四月的草之绿与云之白,今年就再也没有什么景色可以领略了。

但是,别忘了出发前让心轻轻地沉静下来,用一种清明的心情去观照天空与花树的对话。

我走出去,感觉被和风包围,我对着一朵含苞的小黄花说:“亲爱的,四月的时候不要睡着了。”

五月小满

天空突然下起雨来,对于天上的雨我们没有拒绝的权利,我们总是默默地接受了。

站在屋檐下避雨,我想着:为什么初夏的雨总没来由地下着?这时,竟有一些美丽的心情,好像心里也被雨湿润了。痴痴地想起,某一年,也是这样的五月,也是这样突然的初夏之雨,与一个心爱的人奔过落雨的大街。

冲进屋檐下的骑楼,抬头正与一个厢壁的石雕相遇,那石雕今日仍在,一起走过雨路的人,却远了。

五月的雨,总是突然就停了。

阳光笑着,从天上跌落下来。

六月芒种

“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曰芒种。”

坐火车飞过田野,偶尔会见到农夫正在田中插秧,点点的嫩绿在风中显得特别温柔,甚至让人忘记了那每一株都有一串汗水。

芒种,是多么美的名字,稻子的背负是芒种,麦穗的承担是芒种,高粱的波浪是芒种,天人菊在野风中盛放是芒种……有时候感觉到那一丝丝落下的阳光,也是芒种。

六月的明亮里,我们能感受到四处流动的光芒。

芒种,是深深把光芒植根。在某些特别的时候,我呼唤着你的名字,就仿佛把光芒种植。

七月小暑

院里的玫瑰花,从去年落了以后就没有再开。

叶子倒仍然十分青翠,枝干也非常刚强,只是在落雨的黄昏,窗子结满雾气,从雾里看出去,就见到了去年那个孤寂的自己。

这一次从海岸回来,意外看到玫瑰花结成的苞,惊喜地感觉自己又寻回年轻时那温婉的心情,这小小的花,小小的暑气,使我感觉到真实的自我。

泡一杯碧螺春,看玫瑰花在暑气里挣扎开放,突然听见在遥远海边带回来的涛声,一波又一波清洗着我心灵的岬角。

八月立秋

“秋训:禾谷熟也。”

梦里醒来的时候,推窗,发现天上还洒着月光。

仿佛刚刚睡去,怎么忽然就从梦里醒来了呢?

刚刚确实是做了梦的。我努力回想梦境,所有的情节竟然都隐没了,只剩下一个古老、优雅、安静的回廊,回廊里有轻浅的步声,好像一声一声地从我的心头踩过。

让我再继续这个梦吧!躺下时我这样许着愿。

我果然又走进那个回廊,步声是我自己的,千回百转才走到出口,原来出口的地方满天红叶,阳光落了一地。

原来是秋天了,我在回廊里轻轻叹口气。

九月白露

“阴气渐重,凝而为露,故名白露。”

几棵苍郁的树,被云雾和时间洗过,流露出一种沧桑的神色。我站在这山最高的地方下望,云一波波地从脚下流过,鸟声在背后传来,我好像也懂了站在这里的树的心情——站在最高的地方可以望远,但也要承担高的冷,还有那第一波来的白露。

候鸟大概很快就要从这里飞过,到南方的海边去了吧?

这时站在云雾封弥的山上,我闭上眼睛,就像看见南方那明媚的海岸。

十月霜降

这一次我离开你,大概就不容易再见到你了。

暮色过后,我会有一个真正的离开,就让天空温柔的晚霞做最后见证,有一天再看见同样美的晚霞,不管在何时何地,我都会想起你来。

霜已经开始降了,风徐徐的,泪轻轻的,为了走出黑暗的悲剧,我只好悄悄离去。我走的时候,感到夜色好冷,一股凉意自我的心头刺过。

十一月立冬

“冬者,终也。立冬之时,万物终成,故名立冬。”

如果要认识青春,就要先认识青春有终结的时候。

为花的开放而欢喜,为花的凋落而感伤,这样,我们永远不能认识流过的时间是一种自然的呈现。

在园子里紫丁香花开的时候,让我们喝春天的乌龙吧!

在群花散尽,木棉独自开放的冬日,让我们烘着暖炉,听韦瓦第,喝咖啡吧!

冬天多么美。那枝头最后落下的一朵木棉,是绝美!

十二月冬至

“吃过这碗汤圆,就长一岁了。”冬至的时候,母亲总是这样说。母亲亲手做的汤圆格外好吃,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夜,又和着成长的传说。

吃完汤圆,我们就全家围在一起喝热茶,看腾腾热气在冷的气候中久久不散。茶是父亲泡的,他每天都喝茶。但那一天,他环顾我们说:“果然又长大一些。”

那是很多年前冬至的记忆,父亲逝世后,在冬至这天,我常想起他泡的茶,香味至今仍在齿颊。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生
白癜风专家咨询在线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ukuia.com/hktz/8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