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川“新乡贤”:携手乡亲脱贫奔康
7月15日,在沐川县茨竹乡五四村,由“新乡贤”王刚强创办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始运行。连日来,当地到此出售黄蜀葵的老乡络绎不绝。
如今在沐川,有人开始把像王刚强这样的、在外打拼富起来后热爱家乡、反哺家乡的企业老板、农民工,以及大中专毕业生叫做“新乡贤”。
五四村属省定贫困村,现有建卡贫困户76户。这些贫困户由于缺乏优势产业支撑,致使“穷根”难拔。乡村干部找到12年前从本乡凉井村出去,在成都、重庆开办商贸公司的王刚强,邀请他回乡投资种植业,带动乡亲脱贫致富。
今年4月,王刚强回到家乡创业,投资万元,在五四村成立了四川天马山晨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流转了村民亩土地建核心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市场前景好的中药材黄蜀葵和蔬菜苔干种植产业。目前,公司除安排50名贫困村民在企业务工外,还帮助40户贫困户累计种植了黄蜀葵亩,预计年内户均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公司计划明年在建好核心基地的同时,指导贫困户和其他村民,发展黄蜀葵亩,苔干0亩,使大家能够实现流转土地挣租金,进厂务工挣薪金,发展产业挣现金。
近年来,随着乌蒙山区脱贫攻坚的深入开展,沐川农村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在“十三五”期间,该县仍有43个贫困村、1.7万余名贫困户需要脱贫奔康。产业是重点,人才是关键。去年,县里出台了鼓励“新乡贤”返乡创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让他们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有尊严。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为底色,以优惠的创业政策为保障,以“乡情、乡愁”为纽带,一批在外富起来的企业老板、农民工,以及大学毕业生,怀着对家乡的深情和反哺家乡的愿景,纷纷返乡。他们带回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成为当地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的一支新生力量。
沐川猕猴桃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然而,在一些山村由于缺乏能人的示范引领,不少村民仍然守着“金山”受穷。在外打拼十多年的代福兴,返回老家永福镇万寿村,投资万元成立了万寿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吸收当地20户贫困户和周边近百户村民入社,共种植猕猴桃1多亩,不少贫困户和村民通过发展猕猴桃产业逐步改变了贫穷面貌。
目前,沐川全县已有多名“新乡贤”返乡创业,种植养殖业、加工业、乡村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多名村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文:黄劲超何国超
编发:杨宝审核:黄劲超
分享是一种美德,点赞是一种鼓励!草龙故里生态沐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