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夜读如何防止儿童产生自卑情结

如果一个儿童曾有身体功能的缺陷,那么他原本正常的心理发展就会受到强烈的影响。他甚至会因此形成悲观的人生态度。即使随着时间的流逝,身体功能的缺陷消失,当初的心理影响也依然存在。许多得过佝偻病的儿童,即使在痊愈之后也仍然保留着这个疾病留下的生理上痕迹:罗圈腿、行动笨抽、支气管炎、头部形、脊骨弯曲、膝盖肿大、关节无力、体态不良等等。而这些儿童在患病期间形成的挫败感和悲观的人生态度也一并持续了下来。看到小伙伴们在行动时如此轻松熟练,他们就会感到一种压抑的自卑感。他们要么低估自己,甚至对自己完全丧失信心,很少努力获得进步;要么不顾身体上的缺陷,绝望地追赶那些比他们幸运的伙伴。很明显,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认识力来正确判断自己的处境。

儿童的发展既不是由天赋决定,也不是由客观环境决定;儿童对客观现实的看法和他们与客观现实的关系才是儿童发展的决定因素。这是一个重要的事实。儿童天生的能力并不占主导地位。如果儿童的错误是天生的,那么我们也不可能教育他或改善他。如果我们相信儿童性格是天生的,我们就不能够、也不会做教育儿童的工作。同样,成人从自身的角度对儿童的评价和看法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成人要以儿童的视角来看待他们的处境,理解他们的错误断。成人不要期望儿童的行为不会出错,不要期望他们会按照成人成熟的理智来行动,而是要意识到,儿童在理解自身的处境时会经常犯错。如果儿童不犯错误,儿童教育不仅不可能,也完全没有必要。

俗话说,健康的灵魂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但情况不见得都是如此。健康的灵魂也完全能够寓于有缺陷的身体之中,只要这个儿童能够克服身体的缺陷,勇敢地面对生活。相反,健康的身体也会培养出不健康的灵魂,如果这个儿童遇了不幸事件,并由此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误解的话,任何一个挫败,都会使他认为自己很无能。

有些儿童除了运动障碍外,还有语言障碍。儿童说话和走路的练习经常同时进行。不过,说话能力和行走能力之间并没有任何关联,它们取决于儿童的教育和家庭环境。有些儿童本来不会出现说话困难,可是由于父母忽视了教育,他们便出现了说话障碍。一般来说,生理正常的儿童,到一定的年龄自然能学会说话。可是,在有些情况下,特别是在视觉极为发达的情况下,儿童说话会延迟。在另一些情况下,例如父母过分溺爱孩子,总是在孩子开口之前就代替他们下说出一切,也会阻碍孩子试图去表达自我。这样的孩子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学会说话,他们甚至会被认为患有耳。这种孩子一旦学会说话,他们就乐于说话,并通常会成为能言善辩者,甚至演说家。作曲家舒曼的妻子克拉克?舒曼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她到4岁时仍然不会说话,到了8岁时,也只能说很少的话。她非常古怪,也特别内向,

喜欢呆在厨房消磨时光。我们可推断出,没有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ukuia.com/hkbm/52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