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故事集百草园记宇宙的徽记落

《宇宙的徽记●落木遗卷》—序

百年前日本国精心制作的植物标本,因为“新文化运动”辗转到了绍兴府中学堂,提供鲁迅及他的同事们教学之用。百年时光,它们已被点化为宇宙的徽记!

年,戊戌变法失败,蔡元培回家乡绍兴,在绍兴府中学堂做校长。年,豫才先生(后笔名鲁迅)在这里教书一年。世纪更迭,学校几度迁址,这批植物标本在档案室尘封至今。绍兴这个地名,我从小心向往之,自然都是因为鲁迅,如今因为拍摄这批珍贵的植物去接近它,又是从未想到过的。

极普通的植物,经年“叶隐”过程,渗透出了若大千世界般的“一微尘”的质感。植物的鲜嫩色泽尽皆退去,而以另一种象征和隐喻的色泽变化,来对应宇宙的无穷。鲁迅先生在厦门通信集里,有多处关于植物的描述。于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腊叶》:“灯下看《雁门集》,忽然翻出一片压干的枫叶来。这使我记起去年的深秋。繁霜夜降,木叶多半凋零,庭前的一株小小的枫树也变成红色了。我曾绕树徘徊,细看叶片的颜色,当它青葱的时候是从没有这么注意的。他也并非全树通红,最多的是浅绛,有几片则在绯红地上,还带着几团浓绿。一片独有一点蛀孔,镶着乌黑的花边,在红,黄和绿的斑驳中,明眸似的向人凝视。我自念:这是病叶呵!便将他摘了下来,夹在刚才买到的《雁门集》里。大概是愿使这将坠的被蚀而斑斓的颜色,暂得保存,不即与群叶一同飘散罢。”这“将坠的被蚀而斑斓的颜色”的细腻文字,自然想起日本的美学典籍《叶隐闻书》,强劲的西方文明风暴令易碎的东亚美学诗篇风雨摇曳,《叶隐闻书》的内核在日本本土也已鲜为人知了。装帧这套植物标本,为文献价值起见,在册页的一面印出包括标签在内的标本全貌,并附文简介。短文分植物学科知识与我个人的鉴赏视点。学科知识仅选择与鉴赏有关的引用,植物学的价值于这批标本,仅是一个次要的侧面。在同一帧册页的另一面,我以个人的审美喜好对植物做局部剪裁,期望获得观者与植物无“隔”的心阅。计划把册页分为三类,过程亦是按这三类分别撰写:“遗花辑”、“纸草辑”与“落木遗卷”。“落木遗卷”以叶为视点的植物标本。“叶生”与“叶隐”的概念,早已深深嵌入我们东方人的文脉。“樟叶”、“榆树叶”、“桑”、“野芝麻”……它们在尘世生命的翩翩舞姿,百年间已然隐遁。然而,百年之后我们竟有幸与这些尘世的归隐者邂逅,这得感激人类的标本艺术━这些宇宙的精灵寄托于这门艺术的庇护,它们逃过了春日微风和秋日阳光的干扰,我们得以悉心慎阅“榆”和“桑”叶的边缘线与内里的经络如何似宇宙自身的规律那样周而复始;奇异的色泽仅为配合这规律运行而存在,我们的心借此,短暂地触及宇宙的本质。这些“渐隐”的植物,它们优雅的情绪,满含生命记忆的存在,让豫才先生在年着迷吧。为先生触碰过的优雅,令我们在21世纪沉醉。因拍摄,轻轻触碰标本的托纸,恍如隔世。潜于美而忘返,黯然不知今夕是何年。——刘洵,年4月

落木遗卷(1)

野芝麻(拉丁学名:LamiumbarbatumSieb.etZucc.),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达1米,单生,直立,四棱形,具浅槽,中空。叶卵圆形或心脏形,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心形。

这帧汉名“野芝麻”的植物标本,经一个世纪的尘封,色泽暗雅,颇有宋代水墨画韵致。两对标准的椭圆状披针形叶片,中间近枝干处色泽浓郁;向两边展开的过程中,色渐浅淡。顶部平行于纸边,皆制作者的用心处。下面一对叶片呈斜向左低右高,与茎秆的弯曲互为协调。茎秆苍劲的线条,乃是古代水墨画师们的“造化”之源。

落木遗卷(2)

桑(拉丁学名:MorusalbaL.),桑科,桑属下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树体富含乳浆,树皮黄褐色。叶卵形至广卵形,叶端尖,叶基圆形或浅心脏形,边缘有粗锯齿,或有不规则分裂。

桑叶,儿时便已熟悉的植物,因为它是蚕的主要食物。“老叶较厚,暗绿色。嫩叶薄,黄绿色。质易脆,握之扎手。”读“叶片基部心脏形,顶端微尖”的文字,终不如以心灵之眼沉潜于标本中叶的柔软的外缘,有序的“锯齿”亦是如此静谧地契合着优雅的流动。“顶端微尖”为这美的暗流做暧昧的结束与新的朝向。

时间,在叶片上留下密集的波纹。标本贴条损落的机缘,成就了拍摄瞬间的无限可能;遮护标本的硫酸纸噬满蛀孔,乃是时光奥义之眼呵!

落木遗卷(3)

榆树(拉丁学名:UlmuspumilaL.),又名春榆、白榆等,榆科落叶乔木。叶椭圆状卵形、长卵形;花先叶开放,在生枝的叶腋呈簇生状。

这帧汉名“榆”的植物标本,自然就是榆树叶了。其树身有“榆木疙瘩”的有趣形容。细细观察榆树的叶,标准的椭圆状披针形,比之桑树叶呈相对窄的卵形;边缘极规则的齿形。因这样的标准,便有了象征世间所有树叶的特质,当我们寻求抽象意义的树叶,意识自然地将我们带向这类树叶在记忆中留下的印象。当榆树在空中随风摇曳的时候,我们感受到大片风景之美,所谓“树影婆娑”,更多是在说风起云涌的事情,与眼前这一叶片没有直接关系。这一片榆树叶,外缘椭圆形的优雅曲线缓缓流动至敏感的叶尖,这才是说到这片树叶自己的事情。

这帧标本的艺术布局美轮美奂:主枝由左向右斜上,短暂地、恰到好处地折向右下,另一枝叶直奔标签处,叶边斜下的直线与标签左上角的平行线,都是百年前的艺人匠心别具和自然机缘的天作之合!

较之柔软的桑树叶,榆树叶的流动明朗干净,是为流畅简洁的形式美!桑叶那种涩滞厚拙的质感,是植物界另一耐人寻味的品格。

落木遗卷(3)

萎蕤[拉丁学名:Polygonatumodoratum(Mill.)Druce],别名女萎、葳蕤、萎香、玉竹、地节,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叶面绿色,下面灰色。花腋生,通常1-3朵簇生。耐寒,亦耐阴,喜潮湿环境,适宜生长于含腐殖质丰富的疏松土壤。花被黄绿色至白色,全长13-20毫米,花被筒较直,裂片长约3-4毫米;近平滑至具乳头状突起,花长约4毫米;子房长3-4毫米,花柱长10-14毫米。浆果蓝黑色,直径7-10毫米,具7-9颗种子。花期5-6月,果期7-9月。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萎蕤》:“其叶如竹,两两相值。亦可采根种之,极易繁也。嫩叶及根,并可煮淘食茹。”

这帧汉名“萎蕤”的植物标本,又是一味中草药。中医大师李时珍也不乏形象思维:“其叶如竹……”萎蕤的叶子,确实像竹叶,但百年后呈半透明状态,是另一番水彩画的意味,加之托纸左右斜向贯穿的时光印渍如水墨痕,雅趣天成。

落木遗卷(5)

葡萄(拉丁学名:VitisviniferaL.),葡萄科,葡萄属木质藤本植物。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叶卵圆形,显著3-5浅裂或中裂,长7-18厘米,宽6-16厘米,中裂片顶端急尖,裂片常靠合,基部常缢缩,裂缺狭窄,间或宽阔,基部深心形,基缺凹成圆形,两侧常靠合,边缘有22-27个锯齿,齿深而粗大,不整齐,齿端急尖。

葡萄叶在“具裂凹形的卵圆形”叶片中,印象里是范式化的漂亮叶子。这帧汉名“葡萄”的植物标本,“裂凹形”的特征倒并不明显,而是叶子的背腹两面被时光熏染成截然不同的深棕和浅棕两色,概括如版画。深棕色的叶片与暖灰色的环境,呈现一种箴言般神秘、沉郁的意味。

落木遗卷(6)

黄蜀葵[拉丁学名:Abelmoschusmanihot(L.)Medicus],别名秋葵、野芙蓉、黄花莲、豹子眼睛花,锦葵科,秋葵属下植物,一年生或多年生。叶掌状5-9深裂。大而轻盈、色浅淡的黄蜀葵花,看上去确会与豹子眼发生联想。

这帧汉名“黄蜀葵”的植物标本,只呈现了“掌状”的叶子,叶大,卵形至近圆形,也具“裂凹形”特征,但它没有葡萄叶“裂片顶端急尖”和“裂缺狭窄”的特征,而是恰恰相反,所以它看上去有一种因“裂缺宽大”之后,裂片基部偏狭长的滑稽趣味。这滑稽是因为人类看惯了葡萄叶和梧桐叶之后的惯常与异型之比较的结果。

标本的布局均衡,但叶片有一种残败感,虫蛀蚀的孔洞比比皆是。观察同批次的标本就此一例,是百年前标本艺人有意选择的吗?

落木遗卷(7)

草棉(拉丁学名:GossypiumherbaceumL.),别称阿拉伯棉、小棉,一年生草本,亚灌木。叶掌状五裂,通常宽超过于长,裂片宽卵形,深裂不到叶片的中部,先端短尖,基部心形,上面被星状长硬毛,下面被细绒毛;托叶线形,早落。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1-2厘米,被长柔毛;小苞片阔三角形,先端具6-8齿;花萼杯状,五浅裂;花黄色,内面基部紫色,直径5-7厘米。蒴果卵圆形。花期7-9月。

又是一帧叶似掌状的具五“裂缺”的植物标本,“裂片宽卵形,深裂不到叶片的中部”的叶形特征,让这样的叶片看上去更柔和,更具装饰性,浑然一体而又富于变化。这帧标本的魅力,在于复杂的结构,叶片重叠,茎秆游走其间。尤其是百年之后,叶片上那些斑驳的遗迹耐人寻味,而叶的外形完好无缺,弥足珍贵。

落木遗卷(8)

鸭舌草[拉丁学名:Monochoriavaginalis(Burm.f.)PreslPontederiavaginalisBurm.f.],别称水锦葵、水玉簪、肥菜、合菜,雨久花科,雨久花属下植物,水生草本。根状茎极短,具柔软须根。茎直立或斜上,叶基生或茎生,叶片形状和大小变化较大,由心状宽卵形、长卵形至披针形,顶端短突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

这是一帧视觉感受极为单纯的植物标本,两片宽大的叶子占据画面的主要位置,让人联想到梧桐叶、葡萄叶等等,也就是说它成了叶的代称。静观叶片的生命脉络,这株植物的命名似乎被淡忘了,观察者“我”也被淡忘了……无尽回旋的纹与渐变的色如巴赫的音乐,每一次循环都是新的开始。

落木遗卷(9)

白屈菜(拉丁学名:Chelidoniummajus),别称山黄连、断肠草,罂粟科白屈菜属下的一个品种,多年生草本。出自《救荒本草》,属全草类。主根圆锥状,土黄色,茎直立。伞形花序多花;花梗纤细,长2-8厘米,幼时被长柔毛,后变无毛;苞片小,卵形。蒴果狭圆柱形,长2-5厘米,粗2-3毫米。花果期4-9月。

全草入药,主胃痛、腹痛、肠炎、痢疾、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咳嗽、蛇虫咬伤。

看来,这帧汉名“白屈菜”的植物标本,实为一株中草药。在它生命于自然状态时,黄色的花很醒目。而现在,只在植物的下方出现干枯的花萼,耐人寻味。狭圆柱形的蒴果,在植物的左上方出现。因时光浸染,植物暖色调的、微透明的叶片颇显奇异,与托纸上斑驳的光晕共同构成温暖而神秘的标本基调。

落木遗卷(10)

菜豆(拉丁学名:Phaseolusvulgaris.),别称芸豆,蝶形花科。菜豆根系发达,叶绿色,互生,心脏形,虫叶形花,总状花序,花梗长15-18厘米。开花多结荚少……

寻常菜肴,为百年时光蜕变为生动美丽的乡土装饰图画。心形叶片色泽浓郁,成为画面上的大板深色,与纤细的茎秆盘旋萦绕带出零星的豆荚、弯曲的花絮点点互为对衬,更显精致趣味。

落木遗卷(11)

蒺藜(拉丁学名:TribulusterrestrisL.),又名白蒺藜、屈人等,一年生草本。茎平卧,无毛,被长柔毛或长硬毛。全国各地有分布。生于沙地、荒地、山坡、居民点附近等地。青鲜时可做饲料。果入药能平肝明目,散风行血。果刺易粘附家畜毛间,有损皮毛质量。为草场有害植物。

因生于沙地、山坡,“茎平卧”,相互簇拥,呈现完整生命形态。枝长20-60厘米,偶数羽状复叶,长1.5-5厘米;小叶对生,3-8对,矩圆形或斜短圆形,长5-10毫米,宽2-5毫米,先端锐尖或钝,基部稍偏科,被柔毛,全缘。花腋生,花梗短于叶,花黄色;萼片五,宿存;花瓣五;雄蕊十,生于花盘基部,基部有鳞片状腺体,子房五棱,柱头五裂,每室3-4胚珠。果有分果瓣五,硬,长4-6毫米,无毛或被毛,中部边缘有锐刺2枚,下部常有小锐刺2枚,其余部位常有小瘤体。花期5-8月,果期6-9月。

矩圆形的小叶片成双成对,似童话般的节律释放出“植物原是最具生命贞洁的物种”的真理。“被柔毛”,既便是百年之后,这些细致的绒毛清晰完整,涡旋状的律动令人惊叹、沉醉,生命的演绎进化,也是美的韵味所在。

落木遗卷(12)

漆树[拉丁学名:Toxicodendronvernicifluum(Stokes)F.A.Barkl.],别称大木漆、小木漆、山漆、植苜、瞎妮子,落叶乔木,高达20米。奇数羽状复叶螺旋状,互生,长22-75厘米;叶柄长7-14厘米,果序稍下垂,核果肾形或椭圆形。

这帧汉名“漆树”的植物标本给人印象至深,因为它看上去确会联想到鸟羽,如果没有左下方的果实与分枝,布局上会略显单调。

落木遗卷(13)

紫苏(拉丁学名:FoliumPerillae),别称苏叶、赤苏、皱苏、尖苏、香苏叶、鸡冠紫苏、子苏。叶阔卵形或圆形,先端短尖或突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在基部以上有粗锯齿,膜质或草质,两面绿色或紫色,或仅下面紫色。轮伞花序2花,组成长1.5-15厘米、密被长柔毛、偏向一侧的顶生及腋生总状花序。

这帧汉名“紫苏”的植物标本,除浅淡的茎秆和少许的小果实外,只有两大片叶子占据视域的主要位置,引领我们的视线在叶的经络间编织,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标准的具“裂凹形的卵圆形”叶片外缘,这种叶片,从单纯的形式美而言,带给人们感官的愉悦、装饰情趣,甚至天生具有某种植物标识的成分;它也是在远古的人们心底被凝练为一种可以和神秘事物、图腾、宗教信物发生联系的植物叶片。在这里,我们感受到地是温暖的、润泽的生命节律,如此规则的“裂凹形”与“卵圆形”交替运行。标本之伟大,在于让我们重新专注于这些“司空见惯”。

落木遗卷(14)

龟甲冬青(拉丁学名:Ilexcrenatacv.ConvexaMakino),冬青科,常绿小灌木,钝齿冬青栽培变种。小枝有灰色细毛,叶面凸起、厚革质,椭圆形至长倒卵形。花白色,果球形,黑色。

这帧汉名“龟甲冬青”的植物标本,给人的印象就是一张装饰画而非真的植物,叶片的造型两端稍尖,有些小的叶片顶部尚未长出叶尖,也是圆如豆粒。大小叶片的中心部位色泽较深,柔和地过渡到边缘浅淡,然后是相对清晰的边缘线。圆浑与柔和的过渡如此规范有序,似大自然的手绘白描。

落木遗卷(15)

菜豆树[拉丁学名:Radermacherasinica(Hance)Hemsl.],别称山菜豆、苦苓舅、森木凉伞、牛尾木。紫葳科,属小乔木。根、叶、果入药,可凉血消肿,治高热、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这帧汉名“菜豆树”的植物标本,布局奇妙,狭长的茎秆由低至顶斜穿画面,枝叶多分布于下方,空间饱满,恰到好处。卵形小叶如饰物般规则地镶嵌于贯至顶端的茎秆。

落木遗卷(16)

蜀羊泉(拉丁学名:SolanumseptemlobumBunge),别名羊饴、漆姑、青杞、野茄、小孩拳、红葵、野枸杞、药人豆。中药名,茄科植物,青杞的全草或果实。分布于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及四川等地。

《内蒙古中草药》:“清热解毒。主治咽喉肿痛,目昏目赤,皮肤瘙痒。”直立草本或灌木状,茎具棱角,被白色具节弯卷的短柔毛至近于无毛。叶互生,卵形,长3-7厘米,宽2-5厘米,先端钝,基部楔形,通常7裂,裂片卵状长圆形至披针形,全缘或具尖齿,两面均疏被短柔毛,在中脉,侧脉及边缘上较密;叶柄长约1-2厘米,被有与茎相似的毛被。花冠青紫色,直径约1厘米,花冠筒隐于萼内,长约1毫米,冠檐长约7毫米,先端深5裂,裂片长圆形,长约5毫米,开放时常向外反折;花丝长不及1毫米,花药黄色,长圆形,长约4毫米,顶孔向内;子房卵形,直径约1.5毫米,花柱丝状,长约7毫米,柱头头状,绿色。浆果近球状,熟时红色,直径约8毫米;种子扁圆形,径约2-3毫米。花期夏秋间,果熟期秋末冬初。

这帧汉名“蜀羊泉”的植物标本,植物小巧但叶片、茎秆、花萼精致完美,故存于偌大空间毫不寂寞而生气莹然、圆润自足。植物下方浅淡的时光印痕对画面形成了恰到好处的空间分割。

落木遗卷(17)

水晶兰(拉丁学名:MonotropaunifloraL.),不是兰花,也不是蕈类,属于鹿蹄草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全株无叶绿素,均白色肉质,干后变黑褐色。从不进行光合作用,靠腐烂的植物来获得养分,被称为死亡之花。幸好作为植物标本,欣赏不到它白乎乎软绵绵的花朵。

这株水晶兰有较长的茎秆向上延展,将超出托纸边缘。这就体现了制作者的果决,把叶片及根部置于托纸中下方,在恰到好处的段落将茎秆折向左下方,根部的叶片与弯折的茎秆形成旋律上的对应,有如巴洛克音乐中赋格的魅力,构成完美和谐的布局。

落木遗卷(18)

水珠草(拉丁学名:CircaealutetianaL.),又名虱子草,植株高15-80厘米;叶狭卵形、阔卵形至矩圆状卵形。花瓣倒心形,通常粉红色;果实梨形至近球形,基部通常不对称地渐狭至果梗,果上具明显纵沟;成熟果实连果梗长5.3-8.5毫米。花期6-8或9月,果期7-9月。

这帧汉名“水珠草”的植物标本,为我们呈现的是茎秆、宽大的叶片和精致的果实。

落木遗卷(19)

歪头菜(拉丁学名:ViciaunijugaA.Br.),别称野豌豆、歪头草。豆科,多年生草本。蝶形花,蓝紫色或紫红色。花期6-7月。

可以做饲料、药用及观赏。最早的模式标本采源于西伯利亚,耐寒。7、8月在草原上看见的紫色小花,有可能就是歪头菜。

这帧标本,温暖的黄色底衬与对称排列的饱满叶片令人心悦。叶片间半透明的小花清晰可辨。这百年前的紫色小花,被时间过滤为传统工笔画的半透明状态,色泽温润。

落木遗卷(20)

眼子菜(拉丁学名:PotamogetondistinctusA.Benn),多年生水生草本。生于静水池沼中。为常见的稻田杂草,有时是恶性杂草,亦是中医中药的一种。属浮水叶革质,披针形、宽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尖或钝圆,基部钝圆或有时近楔形。穗状花序顶生,具花多轮,开花时伸出水面,花后沉没水中。果实宽倒卵形,长约3.5毫米。花果期5-10月。常于顶端形成纺锤状休眠芽体。当果实成熟后散落水中,由于外果皮疏松贮有空气,因而浮于水面,借水田排灌时传播果实。生于地势低洼、长期积水、土壤黏重及池沼、河流浅水处。

这百年前的遗存,为缺损、散落得最厉害的一帧标本。所幸纺锤状休眠芽体、茎秆和一大片叶还在,上端左右两片宽大的叶子,所谓“宽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尖或钝圆,基部钝圆”的造型给人温厚圆润的印象,它们只在托纸上留下稍浅的印痕,撩人遐思。

落木遗卷(21)

樟树[拉丁学名:Cinnamomumcamphora(L.)presl],别名香樟、芳樟、油樟,樟科,樟属植物,常绿大乔木。树高可达60米,树龄成百甚至上千年而为参天古木。

树名据说是因为樟树木材上有许多纹路,像是大有文章的意思,所以就在“章”字旁加一个“木”字作为树名,称为“樟树”。

百年前巨大的叶片,以“近摄”方式详细观察,叶质呈现麻质的醇厚感,似深褐色的故土上生命的经络密布其间。

落木遗卷(22)

紫金牛[拉丁学名:Ardisiajaponica(Thunb)Blume],别名小青、短脚三郎,属小灌木植物,近蔓生,具匍匐生根的根茎。花期5-6月,果期11-12月。叶对生或近轮生。全株及根供药用,治肺结核、咳嗽、慢性气管炎,为常用的中草药。

这帧汉名“紫金牛”的植物标本,最耀眼的球形红色果实已被时间凝为深褐色的小点。一长一短两株连带根须的完整植物,枝干以纯粹的线流蜿蜒而上,顶部“对生”的叶片装饰性地展开,两株植物像儿童画般稚拙地倾斜依顾。

图文—刘洵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的有效治疗方法
乌鲁木齐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ukuia.com/hktz/24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