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风采明看成化,真不是吹的

  唯美的成化窑瓷器深得明清皇家珍视,堪称中国御瓷至珍名品。现存大多入藏世界各大博物馆,一般人们只能偶尔隔着大厚玻璃一览真容。现存民窑精品也早已趋之若鹜、可遇不可求;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重要阶段的理论与实践的研习问题呢?毋庸置疑,标本正是最直接、最有效、最根本的捷径。笔者通过对成化官窑标本和成化民窑标本的研习,简述赏析成化瓷重在细节。

  概述与定位

  成化窑具有上承衰退的“空白期”,下启明嘉万繁荣的意义。人们习惯上将成化、弘治和正德并称为“明中期”;纵览成化窑渐进的发展轨迹较为明晰,初期沿袭永宣遗风,经过渡至中期诸多方面产生巨变。在此期间,成化窑为烧制御用瓷,垄断了最优质的原材料,集中了最优秀的工匠,在不惜工本的前提下其制作工艺精益求精,娴熟的烧制水平日臻炉火纯青。正是成化窑的正兴,烧造技术进入到明代陶瓷巅峰时期,烧制出一件件为世人称道的艺术精品,终创一代名瓷,被公认为明代瓷业第二个高峰期,并极大地影响着后世官窑以及民窑的发展。

  特征与成就

  通过大量官窑和民窑细路标本对比,可以较全面地感悟到“明看成化”的内涵:审美的提升使器物造型轻盈秀雅,淡雅秀丽的风格独步一时并影响甚远。这与成化帝和万贵妃的审美不无关系;二元配方的日益成熟不仅为烧制成型奠定了基础,而且使胎质更加洁白晶莹;面釉丰腴光洁、透亮若脂,把玩于手润泽如玉。这就是古人对釉色感观追求的标准;细炼精纯的国产陂塘青发色创淡雅宁静之风尚。

  是的,成化朝内宫御器文化内涵深厚,其造型也一改永宣器物硕大的风格,转为小件赏玩器为主,其中又以斗彩薄胎小器彰显着成化窑艺术成就已入登峰造极之境;对于我们研习而言,通过现象看本质,标本则是最便捷、最直观、最实际的途径。哪怕即使是成化窑器碎片(如图1,厚2毫米左右),亦可从中领略到独有的风格,其典型特征犹如一张张惊艳的标签,见证着成化窑诸多方面取得的成就。

  纹饰与细节

  秋葵亦称黄蜀葵,其纹饰在明永乐窑青花折枝秋葵纹玉壶春瓶已有出现。图2所示明成化缠枝秋葵纹残片,出于江苏扬州,纹饰与年香港苏富比秋拍“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题材雷同;它们因为出身和年龄各自不同,所以在纹饰布局、绘制技法等诸多方面各有千秋,但它们共同以青花描绘着对秋葵的认知。

  以残片为例赏析绘制细节:碗帮花叶相间,缠枝优雅婉转。内外主纹饰秋葵花和叶片两两相对。口沿、足墙、碗内底各绘双蓝圈一周,碗内底心绘月华纹;展开的秋葵叶片呈中心点放射状,均为五片。叶片边缘锯齿状绘制工整,染色略有浓淡。舒展的叶片给人以别致、富丽、庄重之感;片状的花瓣层次清晰,边缘留白宽窄适度,由外及内的填色遗留笔触痕清晰可见。花瓣中心十字型花蕊布满花药,绘制清晰明确;简洁相交的缠枝呈颇具动感的S形。流畅的线条虽不具吴带当风的笔力,但几乎也看不到迟滞、卡顿和拼接现象,可谓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双勾填色准确;弧形伸出的幼茎头顶含苞待放的花蕾,其略倾的姿态是古人对植物生长规律的观察。请不要小看这朵小花蕾,是它打破了原有定点构图的律动状态,也正是这细小的插曲令画面动静结合。花蕾的花瓣层层包裹,边缘亦适度留白,染色随层次有浓淡变化;……古人细致的观察和艺术的提炼,诠释着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理念。回看画片,它既宛如植物课教学挂图,又不失优雅装饰画味道;通过残片洁白细腻、晶莹滋润的断面携带的信息,我们不仅可以目测到诸多具有断代意义的依据,还可以直观地看到明中期盛行的“挖足过肩”等制造工艺特征,亦可以观察到整器无法窥视的细节;浅圈足内收,修足精致,足底施满釉,底釉相对面釉较稀薄浅淡,可惜无款识残存,难免有点小遗憾。

  综上所述,成化窑器胎、釉、彩选料皆精,制瓷细节一丝不苟,无愧景德镇御窑尽善尽美的至臻典范。而民窑在历史大背景下,以其自然洒脱、不拘一格的艺术表现力,展示着民窑匠师们的时代风貌;不可否认:是成化窑和民窑细路瓷共同推进着成化瓷业的迅猛发展,共同书写了成化瓷的辉煌篇章。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ukuia.com/hktz/2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