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摄于湖南长沙)
石榴皮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干燥果皮。始载于《名医别录》,因“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故名“石榴”,又称“安石榴”。秋季果实成熟后收集果皮,去杂、洗净、切块、晒干入药。石榴皮块炒炭至表面黑黄色、内部棕褐色,称“石榴皮炭”。
NO.1前人经验
1
魏晋·陶弘景·《名医别录》记载:“(安石榴)味甘、酸,无毒。主咽燥渴。损人肺,不可多食。其酸实壳,治下利,止漏精。其东行根,治蛔虫、寸白。”
2
清·徐大椿·《药性切用》记载:“(石榴皮)酸涩性温,涩肠止久痢,醋炒用。浸汁可染须。石榴肉:酸甘性涩,能止崩中、久痢,多食损肺坏齿。石榴花:凉心止衄,千叶者良。”
石榴(摄于湖南长沙)
NO.2.1功效主治
石榴皮,酸、涩,温。归大肠经。主要功效有:涩肠止泻,收敛止血。
1
涩肠止泻:本品酸涩性温,入大肠经,有较好的涩肠止泻作用,适宜于久泻、久痢等病证。
2
收敛止血:本品酸涩,善于收敛止血,适于便血、崩漏等病证。
用法:3~9g,煎服。
石榴(摄于湖南长沙)
现
代
研
究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石榴皮含鞣质类、黄酮类化合物,还含少量多糖、氨基酸类成分,有降血脂、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降糖、抗腹泻及抗菌等作用。
石榴(摄于湖南长沙)
NO.3参考资料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冉先德.冉氏释名本草[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
[梁]陶弘景撰;尚志钧辑校.名医别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6.
[清]徐大椿撰;伍悦点校.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附:药性切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
热依木古丽·阿布都拉,来海中,马依努尔·拜克力,刘照胜,阿吉艾克拜尔·艾萨.石榴皮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36(06):-.
音频:高定昌
图片:凌智文字:凌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