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落回(摄于湖南长沙)
博落回为罂粟科植物博落回和小果博落回的根或全草。始载于唐·陈藏器·《本草拾遗》,因其“茎中空,吹作声如博落回”,故名“博落回”,又称“号筒草”。秋冬季节采收,干燥入药,或随采鲜用。
NO.1前人经验
1
宋·唐慎微等·《重修政和经史证类本草·卷八》记载:“博落回,有大毒。主恶疮瘿根,瘤赘,息肉,白癜风,蛊毒,精魅溪毒,以上疮瘘者,和百丈青、鸡桑灰等为末,敷瘘疮,蛊毒,精魅,当有别法。生江南山谷。茎、叶如蓖麻,茎中空,吹作声如博落回,折之有黄汁,药人立死,不可入口也。”
博落回(摄于湖南浏阳)
NO.2.1功效主治
博落回,辛、苦,寒。有大毒。归心、肝、胃经。主要功效有:祛风解毒,杀虫止痒。
1
祛风解毒:本品辛苦而寒,有大毒,以毒攻毒,祛风解毒,适于痛疮疔肿、臁疮、蛇虫咬伤等病证。
2
杀虫止痒:本品大毒,善于杀虫止痒,适于湿疹、顽癣、滴虫性阴道炎及酒齄鼻等。
博落回(摄于湖南长沙)
用法: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敷;一般不作内服。
现
代
研
究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博落回主要药用成分为异喹啉类生物碱,在抗菌抗炎、抗肿瘤、杀虫、改善肝功能和增强免疫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在农业方面,其杀虫、抑菌方面的活性已被广泛证实,是比较理想的生物农药品种之一。
博落回(摄于贵州凯里)
NO.3参考资料
冉先德.冉氏释名本草[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9.
[宋]唐慎微等撰;陆拯等点校.重修政和经史证类本草[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
王珂佳,刘芸.药用植物博落回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14):62-64.
音频:严逸娴
图片:凌智文字:凌智
欢迎大家长按北京有专治白癜风的吗刘云涛做客CCTV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