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身体功能健全的儿童通过学习最后正常行走,就不会形成影响他后来生活的自卑情结。但很多曾经患过佝偻病的儿童,痊愈后依然会在他们身上留下痕迹:关节无力、体态不良等等。这些会让他们依旧觉得自己处境不幸,甚至由此形成悲观人生态度。这些儿童看到小伙伴们轻松行走,会感到一种压抑的自卑感。他们要么对自己完全丧失信心,低估自己,因此很少通过努力去获得进步;要么不顾身体缺陷,绝望追赶那些比他们幸运的伙伴。无论怎样,他们都在正确判断自己处境方面没有足够的认识力。
有一个重要的事实,天赋无法决定儿童的发展,客观环境也无法决定。儿童自身对外在现实的反应以及他如何看待与外在现实的关系才真正决定儿童的发展。所以我们要通过儿童的视角来看待他的处境,通过他自身的错误判断来理解他们。期望儿童行为毫无差错或是按照成人健康的理智去期望儿童的行动,都是不切合实际的。
常言道,健康的灵魂基于健康的体魄。事实却未必尽然。只要儿童能够克服身体的缺陷,勇敢面对生活,那么健康的生活也完全拥有健康的灵魂。而反过来说,健康的身体也可以会拥有不健康的灵魂,如果一个儿童曾经遭到一系列不幸的事件,并因此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错误的理解,那么任何一个小的挫败都会让他认定自己是无能的。这是因为这一儿童对困难非常敏感,他会把任何障碍都视同于他缺乏力量和毅力的证明。
除了行动障碍,有些儿童有语言障碍。不过,语言能力会不会出现障碍取决于儿童的教育和家庭环境。有些儿童本来可以正常说话,可是,因为父母忽视对他们的帮助,导致他们出现语言障碍。毫无疑问,在听觉器官和语言器官不存在缺陷的儿童,在一定年龄后就能学会说话。可是在有些情况下,特别是在视觉较为发达的情况下,儿童说话时间会延迟。而另一种情况,例如,家长过于溺爱孩子,总会在孩子开口前,代替他说出他想说的话,这样也会阻碍孩子对表达自我的尝试。这种类型的孩子通常要很长时间才能学会说话,但是这种孩子一旦学会说话就会非常乐于说话,并常常成为一个能言善辩的人,甚至是演说家。这就是过度补偿所造成的。
很多时候,有些孩子的大部分功课都很好,只是某一科目,例如,数学成绩较差。这甚至让人们觉得他对数学存在障碍。但事实上,那些数学不好的儿童很可能是被某一观念吓住了,于是他们便不再往这方面下功夫,进而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例如有这样一种普遍的说法“男孩比女孩更精通数学”,她们自然就对算术和数学失去信心。其实,很多优秀的数学家和统计学专家都是女性。
在家庭教育中特别需要注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
孩子是否制造了过多麻烦如果的确如此,我们可以确定孩子的母亲一定过于溺爱他,因为忽略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制造麻烦的所有表现都是为了试图赢得他人的北京白癜风哪家最便宜治疗白癜风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