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静谧、细腻、隽永。在清宫彩瓷价格如今已经有些高不可攀的行情下,格调素雅古朴而不失精致的青花瓷,很可能引来新一轮热潮。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有来太极生。”清代龚轼在他的《陶歌》中这样咏唱道。穿越至今,方文山作词、周杰伦演唱的一曲《青花瓷》,则以委婉清雅的歌声唤起大众对青花瓷器更广泛的热情。而在拍场上,青花瓷则是与粉彩、珐琅彩瓷并驾齐驱的主力。
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成交价约人民币2.3亿元伦敦佳士得年7月12日
单以价格论,早在香港佳士得年12月推出的美国“舒思深伉俪珍藏”(ShorensteinCollection)专拍中,一件清乾隆青花胭脂红料双凤戏珠纹龙耳扁壶,以1.24亿港元(人民币1.07亿元)成交,这是第一件在亚洲拍场上成交价过亿元的青花瓷器。已故的沃尔特?舒思深(WalterShorenstein)是旧金山知名的房地产大亨、民主党的主要募集人,及美国巨富之一。夫人菲莉丝?舒思深(PhyllisShorenstein)则尤其热爱日本及中国艺术,并于年在金门公园(GoldenGatePark)协助创立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AsianArtMuseumofSanFrancisco)。
清乾隆青花胭脂红料双凤戏珠纹龙耳扁壶成交价1.24亿港元香港佳士得年12月1日
此器原本长年摆放在舒思深伉俪宅邸内的书桌上。它色彩艳丽,画工细腻。通体青花绘牡丹、莲花和芙蓉,再缀以胭脂红料花朵;腹两侧胭脂红料绘双凤戏珠纹。这里的胭脂红料为釉上彩,于清雍正十三年()才在景德镇御窑厂烧制成功。督窑官唐英在《陶成纪事碑》中称之为“新制西洋紫色”。东京松冈美术馆收藏了一件相同的扁壶,与此器本为一对。
成熟于元、繁荣于明、盛衰于清
纵观青花瓷近年来的国际市场,虽既没有粉彩和珐琅彩瓷器异军突起式的一路飙升,但也没有宋官窑瓷器那样与学术价值不相符合的整体沉寂,而是至始至终被买家看好。
而国内公众媒体对青花瓷的竞相报道,始于年。众所周知,当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以.8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3亿元)的天价拍出,不仅创下了中国瓷器当时的最高成交价,同时也刷新了中国艺术品的拍卖纪录。这个价钱在当时的伦敦黄金市场可以购得整整两吨黄金,至今仍令人咋舌。
然而,元青花毕竟稀罕之极,能在拍场上流通的更是凤毛麟角。但青花瓷的“黄金时期”——明永乐、宣德年间的精品,在现今每年的全球拍卖中仍偶有露面。
明永乐青花缠枝莲绶带耳扁壶)堪称典范。此壶底釉亮透,青花浓翠,糅合了中国和西域的纹样风格。其形制源自伊斯兰地区,优美独特。而壶身绘有莲叶和从奇石中萌发的花草,婀娜曼妙,颇具中国特色。整体纹饰布局对称,花叶枝条作喷泉状向上散射蔓生,并饰以伊斯兰装饰风格的不规则格状图案。这些图案常见于伊斯兰地区的彩绘砖和金属器,以及某些《可兰经》典籍的皮革扉页。
此青花几何花卉纹如意耳扁壶,口径:5.5cm,底径11cm,高41.7cm,本壶形制作极难,中国瓷匠习惯横向分段,逐段拉坯塑形,再组合成器,并按需要调整,而非模制器具,故此制作本壶,尤为艰巨。本器壶身椭圆,壶颈幼细,与壶足同为圆柱状,制作本已艰难,而壶身纹饰繁复,则难度更高,彰显瓷匠艺高胆大。六角星形构图,以同心圆格局层层递进,必需精密计算安排,反覆思量所有角度,线条从圆心出发,更需平直准绳。如此纹饰,见于可兰经,原以笔、尺绘于纸上,中华艺匠取此纹饰,不用直尺,仅以毛笔直接绘画于圆拱器腹,尽显艺匠惊人造诣。
永宣高峰之后,明成化(-)的青花瓷则以少而精著称。因为成化瓷出窑时,十个里面有八、九个都要打碎,只有极少数烧制完美的瓷器成品才能保存下来。南京博物馆研究员张浦生将它的“完美”概括为:“青色淡雅、绘画秀丽、布局疏朗、釉面滋润”。而居住在伦敦的独立学者、中国瓷器专家康蕊君(ReginaKrahl)也说:“相对于宣德窑的透亮微青、成化窑的白釉来得如羊脂般细腻厚润。加以釉面上铁斑和针孔等缺点大减、能在手中轻触细玩这种胎薄细滑的佳器、诚是赏心乐事。”另外,这个时期所采用的青花料是中国江西生产的“平等青”或“陂塘青”,呈色柔和、略带青灰,绘画轮廓若隐若现,灵动自然。
大美无疆
清丽雅致的青花瓷,对华人藏家当然极具亲和力。
比如香港葛氏家族的天民楼便以收藏元明青花顶尖作品而享誉全球。“天民楼”是香港企业家葛士翘先生年创办的葛氏藏瓷堂号。葛士翘早年喜欢文物书画,上世纪60年代前后开始进行个人收藏。而天民楼所藏元青花及明清官窑精品,主要是上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集中收藏的,藏品主要来源于苏富比与佳士得两家拍卖公司的各地拍卖会。葛士翘过世后,天民楼由其长子葛师科接手,至今经历父子两代,总计50年的收藏历程,藏品以宋、元、明、清历代瓷精品为主,蔚为大观。
年,上海博物馆曾经举办“天民楼青花瓷特展”,一次展出青花瓷件,其中元代青花24件,明代青花57件,清代青花46件。特别是其中的典型元青花,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在海内外藏家中独占鳌头,令许多博物馆黯然失色。
年秋,苏富比呈现了“明粹典传——明代御制瓷器工艺品”专拍,意在推动明代官窑青花走出新行情。
明永乐青花垂肩如意折枝瑞果纹盖罐成交价万港元香港苏富比年10月7日
专拍中的2件博物馆级青花瓷是明成化青花缠枝黄蜀葵纹宫碗(万港元)和明永乐青花垂肩如意折枝花果纹盖罐(万港元)。仇国仕说:“永乐、宣德的青花与清代的青花相比,15年前两者之间一般有10倍的价格落差。但近年来涌入市场的新买家却不解风情,不断推高清代青花的价格,有的清代青花成交价甚至已经超过了明代青花。苏富比尝试推出重要的明代青花,是希望实现其价值的回归。”
此外,作为明清时期最大宗的外销艺术品,青花瓷的“粉丝”遍布全球。欧洲的一些老贵族和富豪,曾经甚至连青花瓷的碎片都舍不得丢掉,用黄金将它镶嵌后,藏在宝库里。
虽然外销瓷和中国本土青睐的青花瓷,风貌略有不同,但她们气质相通:兼备“清水出芙蓉”的美和“冰肌自有仙风”的雅,看似简约却有不动声色的奢华。的确,青花瓷那莹透的素颜,仿若透过浮云的阳光一样清冽。若能在静好的岁月里,握一缕茶香,与青花相伴,人间何处无仙境?
(香港邮轮展览+白癜风咨询网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