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炒秋葵新滋味杂炒怎么杂是颇为讲究的

老祖宗发明的语言文字真是博大精深,就拿一个“笑”字来说,可微笑浅笑轻笑,可喜笑欢笑逗笑,可冷笑嘲笑讥笑,可傻笑阴笑嗤笑,更可以嘻笑哄笑狂笑,真是笑不可支,一笑百媚。再拿一个炒菜的“炒”字来说吧,别以为除了“小炒”和“爆炒”之外,就不会再衍生什么新招式了,看看厨师朋友怎么说的:“炒东西时不加辅料叫清炒,如果加辅料同炒的话,就五花八门了,比如麸炒、糟炒、米炒、沙炒、土炒等。”

肖子灵/插画

当我还在一个客家县城的师范学院读书时,就发现了另外一种炒法:杂炒。当地质朴热情的群众吃东西讲究“杂”,即便擂个擂茶,也是放了花生放芝麻,放了绿豆放粉皮,这还不够,还得加入鱼腥草、艾叶、瘦肉、猪小肠。你还别说,这擂茶看起来有些“不入眼”,喝起来却别有风味。就是在这里,我在立于山头的那所学校食堂里,常常吃到一道叫“杂炒”的菜。这杂炒,顾名思义就是混搭着炒:把洋葱、胡萝卜、菜椒和猪油渣搭在一起炒,或把腐竹、洋葱、肉皮和黄花菜搭在一起炒,又或把芋子、虾皮、海带和瘦肉搭在一起炒……那时,学校每个月给我们发30斤粮票和31块钱左右的生活费。男生饭量大,即使粮票不够也不必担心,因为大多数女生的粮票有剩余。日均1块钱的生活费在20多年后的今天看来,实在是少得不够塞牙缝,但是在那时,每天1块钱还是够吃的。早晨花2毛钱可以吃上一碟咸菜和一个油饼,中午4毛可以吃到一份杂炒,一份汤,剩下的便对付晚饭了。如今每每想起那热乎乎的杂炒,就觉得难能可贵——一份菜有好多个花样,这对长身体需要营养,又口袋拮据的孩子而言是多么地重要。杂炒接地气,也很养人。在踏上工作岗位许多年的单身日子里,为了方便,我也时不时来个杂炒。地瓜梗、西芹、瘦肉和香菇干一起杂炒就是我最喜欢做的一道下酒菜。一位对吃很挑剔的好友吃过我炒的这道菜后,也点了赞。杂炒怎么“杂”是颇为讲究的,否则,一不小心就可能把一道好好的菜给炒“砸”了。譬如黄秋葵,除了切片焯熟蘸料吃,还可以炒着吃。但是,如果想杂炒,要和什么东西“杂”才好吃呢?我为此尝试过很多种“杂”法,均感觉味道和口感不佳。直至后来,我在一位作家朋友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ukuia.com/hkzz/80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