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林春雨足,新笋迸龙雏”
宋·张耒《食笋》
文
子非余
阳春四月,大地还暖,春雨淅沥,滋润万物,促进生长。
雨纷纷的清明时节,春笋踏着轻盈的脚步而来,清新、水灵、明媚。
鲜笋,大自然赠予的山野美味,焯水,撕开,切成小段,一点盐,鲜嫩,爽脆。
家中,竹林广,竹子种类多,楠竹、苦竹、慈竹、麻竹、四季竹、绵竹等等。其笋皆可食,味自然不同。食之最多乃楠竹笋、苦笋。
▲春天的楠竹笋
楠竹,又称毛竹。其笋分春冬。
冬笋,冬腊月藏在土里楠竹笋,不易寻找,个头小,成不了竹子,产量很低,壳薄质嫩,身价高。
春笋,开春之后,欣欣然冲出土的笋,个头大,可长成竹子,比起冬笋,味道稍差。很多时候,都是将其焯水晒干,制成笋干存放,或炖肉,或炒腊肉。
▲苦笋,这张是偷拍的吗?是的!
苦笋,味苦且甘,性凉而不寒。新鲜苦笋可直接食用,接近根部微甜,清香。凉拌、清炒、煲汤,吃法众多,春夏山野佳肴,风味独特,苦中回甘。
最简单做法,将苦笋切片、配咸菜炒香,加水煮成汤,味道鲜美,最朴实的烹饪,留住最本真的味道。
有一道菜,“凉拌泡苦笋”,自诩为独创。
将新鲜苦笋撕开成条,放入泡菜坛子,上午入坛,晚上即可食用。配以红油辣子、花椒油、味精、白砂糖等,稍加凉拌,酸甜苦辣咸,还带苦笋的鲜香,一道菜,五味杂陈。
今年的初夏,略早。按奈不住的苦笋在清明时节已然从土里冒了出来。
在种满了黄蜀葵的地膜边上,突然发现苦笋冒出的嫩叶子,多么叫人惊喜。
就像怀着期望播下的种子抽出嫩芽,就像亲手种下的小花苗,在春天里开出了灿烂的花儿。所有期待的日子,都是那么焦急与美好。在寒冬之后,小嫩笋攒足了劲儿,终于在这阳光明媚,温暖的春天,破土而出。
有时候,人就是那么焦急,那么迫不及待,甚至那么残忍。
沿着嫩芽,一点点儿刨开泥土,露出苦笋的小小身子,有点萌。一直刨到嫩黄的笋壳,挨着笋鞭的地方,挖下去。
切片,清炒,少油,少盐,春天的美味,就这样不期而遇。爽脆、微甜、清香。这是今年苦笋的第一餐。
▲水竹笋,荒山野岭,得之不易
去山里时,偶遇另一种笋——水竹笋。
水竹,只有指头粗细,山野间漂泊,或与荆棘同林,或生长于石岩裂缝间,野生野长的山野之味。
无需像挖苦笋一般深挖,直接掰断即可。不剥壳,直接明火灼烧,待笋壳烧焦,剥壳,撕成丝,少许豆瓣,拌之,清甜淡雅,笋香四溢,别是一番美味。
▲刚刚冒出尖儿的玉米苗儿,有点萌
盛唐诗人王维笔下,“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深居幽竹林,闲适的生活,多了几分孤寂,也多了几分诗意。
对于竹乡儿女,从小生长在竹林间,独好竹林之清幽,更向往闲适悠然之生活。
竹笋,早已不单单是一道美食,而是一种情结,一种舌尖上的记忆。
▲小时候,山的味道,你可知道?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