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加把劲,这些花烘干处理后,将销往安徽亳州的中药材市场。”昨天,记者来到位于五汛镇仙菊源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烘干厂时,村民们正在将刚采收上来的黄蜀葵花进行烘干处理。
“我们种植的亩菊花不久就可以采收加工。现在,已经有户农户种植菊花和黄蜀葵,其中,一亩菊花可实现产值元左右。”该合作社理事长王永告诉介绍,“为进一步调优种植结构,合作社今年引进新品种黄蜀葵,试验种植了亩,成功后将会在周边进行推广示范。“一亩黄蜀葵的产值预计达到元左右。”
“在合作社务工不仅不耽误家里种田,一年还有六、七千元的收入。”说起脱贫的信心,向阳村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项达平说,“有近户和他一样的低收入农户加入合作社,一部分已经实现脱贫。”
调优农业结构是促进农业增效的根本途径。现在,菊花、黄蜀葵种植已成为五汛镇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为周边百姓增收致富提供了新渠道。
今年以来,我县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产业兴旺”的重中之重,以市场为导向,区域化发展、板块化推进“四区五带八大基地”建设,加快发展优质稻米、经济林果、生态养殖、四青蔬菜、特经作物、休闲观光“六大”特色产业,推动结构调优、产业调特、效益调高、竞争力调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多元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在凯哥家庭农场,村民们正在忙着采摘成熟的红辣椒。“今年,农场投资80万元流转了亩土地,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并引进市场需求量大、价格稳定的红辣椒新品种。目前辣椒已经被淮安的客户全部订购。”负责人陈凯告诉记者,“一亩地产红椒五、六千斤,按现在的行情收益良好,明年打算扩大规模,种植亩。”
“截至目前,全县新增高效特经作物15万亩,高效设施农业总面积26.73万亩,特经作物60万亩,粮经比调整为7.6:2.4,林木覆盖率达31.8%、位列全市第一。现有规模农业龙头企业家,家庭农场总数家,农产品网店突破家,农产品网上销售额20亿元。”县农委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我县将紧扣‘两海两绿’主题,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实施‘’工程,建成5个科研院所工作站,引进5家上海规模农业龙头企业,在沪宁等大中城市新设立5家直采直供窗口,建立5个上海农产品外延基地,吸引在沪创业有成人士返乡新办家庭农场50家,完善提升10个万亩特色园区、10个农旅休闲中心,培育10个农产品品牌,申报1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在沪宁等大中城市销售滨海农产品10亿元以上,奋力推动农业转型跨越。”
编辑:董雯
徐德超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