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陶瓷全球收藏界的宠儿

巅峰生活你我共享

为什么中国和瓷器都译为CHlNA?从全球各大博物馆、收藏机构、著名藏家、古玩经纪人等等无不将中国古陶瓷作为收藏的首选中,得到了最好的回答。也由此使得中国古陶瓷近年来在各大拍卖行屡创新高:1.5亿港元的乾隆珐琅彩杏林春燕图小碗;2.2亿元的元青花鬼谷下山图大罐;过2亿的宋汝窑洗;1.5亿的明成青花黄蜀葵碗;2.8亿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过5亿的乾隆珐琅彩转心瓶等等。自七十年代苏富比、佳士德开始拍卖中国历代官窑以来,它的价格一直以强劲的势头往上飙升,其增长的速度每年以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价格扶摇直上。在中国,陶瓷的产生距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经历了由陶到瓷,再陶、瓷齐驱的发展历程。这种采用手工绘画、手工制作的高温瓷,是在逐渐以自身独特的文化含量和艺术魅力改变并影响世界时被喻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史料中有这样的记载:“新平治陶,始于汉世。”

历代官窑佳器涨势的主要原因在哪里?

那么,决定历代官窑佳器涨势的主要原因在哪里?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艺创作的难度

《天工开物》中讲到,创瓷“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可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说明制成一件瓷器需经过七十二道工序,其工艺之复杂还不包含微细之处。作为专供皇家享用的官窑佳器,对每一道工艺的要求则更为严格,不得有丝毫差错。皇家用瓷是求质不求量的,每一道工序都是集当时国内顶级高手为之。创作过程中若有一道工序出了差错,都将造成该器物的前功尽弃。即使七十二道工序全部按规定创作完成,最后选进窑炉内尚有不定因素:窑温的高低,窑内烟尘的飘忽,都会造成大量不符合规定的次品。历来有“一窑千件,成者一二”之说。那含着各类金属成分的胎釉在高温下出现千变万化的结果常常不以督窑官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一件官窑,千人精力”之说毫不为过。足见成品之难。

土与火是人类进化的基础条件,中国的瓷器这一“土与火”的艺术是中国人大智、大悟、大巧、大美的智慧结晶。我们知道,瓷器开始在世界各地流通是在唐代,当时各国的上流社会无不以拥有中国的这种特色商品陶瓷收藏为荣耀,这使得中国瓷器成为了带动那个时期手工业制作及工艺美术产品交流与发展的一道亮丽无比的风景线。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象代表,这个时候的中国陶瓷在人类文明史上发挥出了无法估量的作用。日本学者三上次男先生在《陶瓷之路》一书中写道:“陶瓷是跨越中世纪东西方世界的一条友谊的纽带,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座往来桥梁。”

2代表那个时代顶峰的艺术结晶

凡官窑器,除了征集当时顶级的制瓷工艺师外,其器物上的纹饰,特别是到了清康雍乾三代,都是宫廷一流画师绘制。清宫档案记载中就不下二三十人,如:戴临、戴正、唐岱、贺金昆、邹文玉、冷枚、郎世宁、焦秉贞等等,这些画家即使留在纸上或绢本上的画现在都是价值连城,何况留在难以把持而又不易变质的瓷胎上。作为中国书画载体的绢和纸都不易保存,受气候和收藏条件的影响,即便精心保存,过了千年,绢面或纸面免不了发脆、发黑,影响了整个画面的欣赏效果。唯有留在瓷面上的画,只要不去人为地擦抹,釉面包浆会日益滋润肥厚,色彩尤为鲜艳。加之,瓷器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不会霉,只要不加碰撞,将随着岁月的流逝,显得越发光泽诱人。故有“旧器如新才是宝”之说。我将官窑佳器比喻成“立体的画,无声的诗”也是鉴于这一点。将它摆在任何地方,都是一副立体的画,加之釉面上的精彩之作,又成了画中之画。如果多份雅兴,还能在瓶、觚、尊等陈设器上插束时令花卉,更会相得益彰,颇与文人雅趣相谐。真正的大藏家都是内涵很深的文人雅士,他们能从历代官窑中找到一份可寄托的情怀,珍爱之情自然而生,在拍卖场上见到难得一见的孤品,竞相争夺也在情理中了。

3皇权的倾力支持

作为封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平时在物质享受上可以随心所欲,倾全国之最供其享用。但精神生活还是贫乏的,当时没有电影、电视等类似当下的科技成果的享用,于是把审美的兴趣专注在御窑的烧制上,特别倾情之举表现在清三代(康、雍、乾)的身上。他们除了征集全国顶级制瓷工匠为御窑厂供职外,还让宫廷御用画师绘创瓷上的花卉和纹饰,并派督窑官严格监督管理。每一件官窑瓷器,从纹饰到器形,在最初的样稿阶段,皇帝都亲自参与设计和审定。康雍乾三位皇帝从小就由顶级名师教学开悟,都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审美眼力,加上又是全国顶级艺术家的合力打造,使得官窑佳器成为当时最高艺术含量的结晶,成了皇帝的痴迷物,皇帝平时把玩欣赏的“玩具”。画只能欣赏,只有官窑器既能欣赏又能把玩,由此受到皇权的鼎力支持:倾全国之力、之财、之智慧打造而成。

宋朝的皇帝真宗就曾经被本土这种丰富的陶瓷资源,历代能工巧匠创作出来的陶瓷艺术品深深打动过,他在其年号钦封了新平瓷为“景德年制”;这也使得景德镇在宋代南北窑厂林立时成为了中国瓷器的四大名镇之一。特别是景德镇窑烧制的青白瓷系,在中国古代手工制作业中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谁都知道楚楚动人的青花不是轻易能搞出来的,因此发展到元代,景德镇制作的青花瓷器成为了朝廷用瓷,并作为朝廷官方贸易往来的拳头产品行销世界。尤其是到了晚明时,景德镇官窑的青花更是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顶峰.明清景德镇官窑烧制的中国瓷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朝廷的价值;因此后人有“瓷之高峰”源于景德镇的说辞。

中国瓷器是中国对外的名片

所以,每一件称得上正官窑的佳器,都是找不出半点瑕疵的。无论是从型到纹饰,从胎到釉,从底足到落款,全是那么的完美无缺。有藏家说过“真正的官窑器即使外行也看得懂,至少觉得它特别优美”这话不无道理。在懂行的人眼里,它更是有生命的,欣赏中仿佛听到制瓷艺人发自肺腑的沉吟;宫廷画师灵感的呼喊;督窑官战战兢兢的倾诉……彼此进行了心灵深处的交流。

由此可见,作为中国古陶瓷的顶峰之作——历代官窑佳器,受到世界各国藏家、投资人、博物馆以及大财集团等的攫取对象,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苏、佳等国际大拍中屡创新高也显得不足为奇了。这是它特具的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历史价值综合的正常结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欣赏眼力的上升,它将越来越受到追捧。

从投资角度而言,纵观四十年来苏、佳拍卖的记录分析,其升值率,还没有一样其他的艺术品能与中国古陶瓷相匹敌的。当然,更不排除国际财团或知名的财富拥有者从规避遗产税的角度争相拥有中国历代官窑器的因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应该是中国古陶瓷自身特具的艺术魅力起的决定作用。

 最后,我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的特殊诱惑力:中国瓷器是中国对外的名片。它的诞生发展史就包含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代表了中国人文、艺术、哲学以及东方文明和传统精神的最高形式,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最高智慧,读懂了古陶瓷也读懂了中国。

 有史以来中国备受世人瞻仰!

阅读延伸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传播信息,分享智慧,好运常伴您!尊重作者原创。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长按识别







































北京治白癜风的价格
北京治白癜风费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angshukuia.com/hkbm/3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